◎ 韓家清 趙 磊(天津股權交易所,天津300457)
百縣計劃
——資本市場的新模式
◎ 韓家清 趙 磊(天津股權交易所,天津300457)
暫停了18個月的證監會發審會,在今年4月底開始重新審核IPO排隊企業。預計到年底前的半年多時間內,可能有200多家企業進行IPO。中國最主要的資本市場融資功能終于再次啟動,這個數字表面上看似不少,但相對于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數量,仍是杯水車薪。這并不是IPO重啟就能解決的矛盾,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結構性失衡的體現。
比起能夠有幸IPO的“大”企業,更多的中小微企業連資本市場的門都摸不到。而它們又多數分布在各地的縣級行政區劃。
當前,場外交易市場的建設正如火如荼,資本市場早已失衡的結構正在進入矯正過程。但對于那些在“北上廣”高談闊論的所謂資本市場的權威人士來說,他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中國21世紀現代化進程的重心在那些遠離“北上廣”的縣域經濟,因此中國新世紀資本市場建設的主戰場應當轉向廣大的縣級行政區劃。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地處著名的沂蒙山區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多年來,由于缺少政策和市場資源的眷顧,這座背靠大山的縣城始終難以實現區域經濟的騰飛。
“我們的區位和交通不占優勢,給發展帶來了天然的屏障。”該縣金融辦主任黨濤一直在為縣內企業的融資問題發愁,“區域經濟的發展要看企業,企業的發展需要金融支持。傳統資本市場離我們還很遠。”

除了外在條件,內因也是讓黨濤苦惱的難題。或許是由于地處大山深處,這里的企業家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始終不高,面對多層次資本市場,面對直接融資,面對大山外面的“景色”,他們心有疑懼,不敢邁步。
蒙陰縣是一個中國眾多縣級行政區劃的縮影,他們一度因為閉塞失去了發展的黃金機會。這里的企業往往坐擁得天獨厚、獨一無二的資源卻尋不見發展機會與路徑。這里的企業孤獨地成長,直到憑借自己的力量破繭成蝶,才會受到“山”那頭資本市場的關注。但是,絕大多數企業卻終生無緣飽覽“山”那頭的景色。
在傳統資本市場與縣域經濟之間,一直存在著這么一座看不見摸不著的“大山”橫亙在中間。或許是翻山越嶺過于辛苦,或許是各自都認為山腳就是整個世界,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時間里,他們就這樣“老死不相往來”,鮮有謀面的機會。
也許有人會說,順德、晉江、江陰等縣級行政區劃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上市大戶,上市公司數量超過了絕大多數地級市。然而,殊不知中國的縣級行政區劃有近3000個,那些光鮮的縣域經濟力量無法代表其他縣域經濟的真實情況。也許還有人會說,山里的企業做大了,自然就會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然而,殊不知在這長途跋涉中,有太多渴望資本市場的企業倒在了“爬山”的過程中。
據統計資料,截至2012年,2400家A股上市公司中,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發達省市占據市場的大部分。在中國更多的地方,在大多數的縣級行政區劃,資本市場是那樣遙不可及。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宋亞平認為,即使是在美國、日本,國家級大型資本市場在整個社會的融資總額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很大,眾多中小型企業還主要是通過多層次、多樣性的地方資本市場來獲得融資支持的。所以,對于我們這樣的一個幅員遼闊、經濟多元的大國來說,資本市場不能僅僅只是一兩個全國性的市場,而必須盡快構建起一個多層次、多樣性、多地域性的資本市場體系,為各地特別是給作為國家基礎和社會細胞的縣域經濟創造多渠道的項目融資、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和信貸融資渠道。
山還是那座山,一道阻礙著資本市場與縣域經濟的天然屏障。但如今,已經有人邁出了步子,勇敢地去征服山峰。
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一個魯北小縣城。在4年前5月份的一天,30多家銀行、100多家投資機構和500余家企業齊聚在這里,他們共同見證了臨邑縣與天交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并聆聽了一場名為《關于天津股權交易所戰略定位與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選擇》的報告。這是臨邑縣首屆縣域資本市場發展論壇的盛況,天交所自此與臨邑結下不解之緣,攜手共建縣域資本市場。
在這場盛會后的一個月,臨邑縣首家掛牌企業——臨邑天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天交所市場,開始了一段美妙的資本市場之旅。該公司于2012年3月1日摘牌,并被上市公司天馬精化收購,實現間接上市。
天安化工在天交所掛牌后,治理結構得到進一步規范,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穩步提升,并受到了戰略投資者——上市公司天馬精化的關注。公司通過掛牌前私募和掛牌后兩次增發,共獲得直接融資1.1億元。掛牌時企業市值為5500萬元,摘牌時企業市值已高達2.9億元,增長了將近4.3倍。
就在掛牌的次年,經過天交所的規范和培育,天安化工實現了快速發展,當年納稅1500多萬元,有效帶動了臨邑縣經濟發展,成為縣里的龍頭企業。
天安化工在天交所的成功案例讓臨邑縣看到了資本市場對于縣域經濟的強大助推作用。“發展縣域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成為了臨邑縣政府的重要工作。隨后,又一家臨邑企業——山東瑞博龍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天交所掛牌。至此,臨邑縣的縣域資本市場初步成型。
2010年以來,臨邑縣以與天交所的戰略合作為開端,連續舉辦了四屆縣域資本市場論壇暨投融資洽談會。經過4年的精心培育,中外金融機構已經扎堆集聚在如今的臨邑。目前,該縣已與36家境內外銀行,280余家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擔保公司等投融資機構,20家知名會計師、律師、審計師事務所建立了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18家股份制銀行在當地開展業務。臨邑縣當年打造“縣域經濟華爾街”的設想如今已具雛形。
臨邑縣的發展經驗給所屬的德州市也帶來了啟發,天交所臨邑掛牌企業的成功更是激發了德州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愿望。截至目前,共有8家德州企業在天交所掛牌。臨邑縣域資本市場的輻射力日益顯現。
小縣城與資本市場,這對曾經的“山里”與“山外”的事物,被事實證明并非無法結合到一起。天交所的主動出擊,不僅僅讓山東的臨邑,還讓河南的長葛、河北的高陽、江西的九江、山東的青州、江蘇的銅山、河北的遵化等縣級行政區劃看到了通往屬于自己的縣域華爾街的路徑。當然,還包括黨濤所在的蒙陰縣。
2013年11月28日,來自蒙陰縣的山東盛和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在天交所掛牌,這個大山深處的小縣城終于走出了邁向資本市場的第一步。黨濤深知個中原因:要是沒有天交所與蒙陰縣的結緣,他們恐怕依然在“山”的這頭苦苦凝望。隨后,首家企業掛牌的連鎖反應接踵而至,縣里又一家企業——山東超越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掛牌天交所,為蒙陰縣打造自己的縣域資本市場奠定了基礎。
路,是靠人走出來的。在“大山”阻擋在資本市場和縣域經濟之間時,是天交所在前無古人的地方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走出了一條用場外交易市場服務縣域中小微企業的路,走出了一條用金融助推縣域實體經濟發展的路。
2014年,天交所正式推出“百強縣資本市場推廣計劃”。計劃與百個縣級政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逐步設立天交所業務代表處和運營中心,為區內中小微企業提供改制、規范、融資掛牌、重組兼并等資本市場服務。同時,天交所將帶領國內百家主流投資機構進入區域,扶持縣域經濟發展,并推動區內百家中小微企業走向全國以及海外資本市場,最終形成中國縣域資本市場百強縣的典型示范。
就在天交所啟動“百強縣資本市場推廣計劃”之后,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穩步培育發展農村資本市場:大力發展農村直接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鼓勵發行企業債、公司債和中小企業私募債。
眾所周知,農業是縣域經濟組成的重要部分,在天交所“百強縣資本市場推廣計劃”之中,扶持農業中小微企業的工作占據重要位置。天交所先行一步,這是繼大力踐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之后,天交所的發展戰略與國家金融政策精神再一次不謀而合。
縣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本組成單元,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作為領跑國內場外交易市場的股權交易所,天交所自成立伊始便深入中國大江南北的田間地頭,去搭建資本與縣域實體經濟的對接橋梁,把資本市場的春風吹進中國實體經濟的源頭。
發展縣域經濟和推進城鎮化建設是現階段國家提出的重要發展戰略,引人注意的是,十八大報告全篇提及城鎮化多達七次。天交所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第一線,也愈發感覺到縣域經濟對資本市場的渴望與期待。
天交所打造的“百強縣資本市場”推廣計劃旨在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對縣域經濟的服務能力,助推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天交所“百強縣資本市場”推廣計劃不僅僅是中國資本市場運營的新模式,更是在譜寫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新篇章!
(第一作者為天津股權交易所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