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潘采夫
整座城市都是小學課堂
文 _ 潘采夫
一個小學生從北京跑到蘇格蘭,在自由的教育環境中成長,是怎么“西天取經”的?
兩年前江南跟著我們來到蘇格蘭,我們一起挨個兒考察了愛丁堡的小學,當地小學校園的寒磣讓我們很意外。現在江南就讀的小學是愛丁堡條件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但操場只有兩個籃球場大,而且跟馬路一樣粗糙堅硬,足球場、籃球場、塑膠跑道這些都沒有,跟北京的小學無法相比。但兩年過去了,我發現英國的學校和課堂其實一點兒都不小,因為愛丁堡這座古老的城市,無處不是學生們的課堂。
江南到英國的第一個學期,我就疑惑地問她:“你們的體育課在哪兒上,那個小操場嗎?”江南回答:“學校的活動大廳可以上體育課,不過大多數體育課在學校旁邊的大草坪上。”
那個大草坪在我家和小學之間,面積至少上千畝,是我每周踢球的地方,有人定期維護,給草坪割草,那里非常適合體育活動。
每周六上午,江南所在小學的足球俱樂部在草坪上踢球。這所700余人的小學有6支男足和6支女足,還常邀請不同小學的足球隊到大草坪上比賽。除此之外,小學的橄欖球、高爾夫、長跑等體育課程也在大草坪上進行,每年的校運會會場也是大草坪。可以說,大草坪就是這所小學的操場。
中國中小學的校運會辦得像奧運會,田賽徑賽一應俱全,而江南學校的校運會更有趣味性,比賽項目有盤帶足球、用勺子托土豆賽跑、用沙包砸圓圈、障礙跑、翻跟斗、跳麻袋賽跑等。即使是賽跑,小運動員也要頭戴橄欖枝,身上穿藍色天使長袍,一不留神就會被衣服絆倒。大草坪綠草如茵,泥土松軟,孩子們可以在草坪上放開了撒歡兒。如果天氣好,學校還會號召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野餐。
江南六年級時上過一門課,叫“生活與成長”,這門課是為學生即將到來的青春期做準備的。老師首先給學生講解人的生理結構,什么是精子、卵子,人是怎么懷孕生產的,還有女孩的生理周期之類的知識。為了讓學生體會更深,老師帶他們去愛丁堡動物園上課。
動物園有動物專家接待學生,全愛丁堡的小學生上這門課時都會去一次動物園。動物專家帶學生觀察動物,講解動物怎么生寶寶、養寶寶。看過猩猩、企鵝、大熊貓之后,回到小教室,專家給學生們播放大象生孩子的視頻,當小象裹在胎衣中從媽媽肚子里咣的一聲摔到水泥地上時,學生們被震撼了,一起高聲驚呼。
有一次,我和江南路過一座氣派的劇院,江南說她在里面看過莫扎特的歌劇《魔笛》,而且還有人現場講解。原來,當地劇院和小學有合作,比如在新劇目上演前,會邀請全校學生提前去看,演員不僅帶妝表演,還會現場給學生們講解新劇的內容。劇院的本意是吸引孩子們去看戲,而對于學生來說,等于上了一堂藝術賞析課。
這是小課堂。一個月前,江南參加了一場慈善演出,地點在愛丁堡最大的劇院,三四百名演出者全部是中小學生,那是個大課堂。
這場演出由一所公立中學組織,他們邀請了五六所小學的七年級學生(他們即將進入這所中學)和中學生一起參加演出,很像是一次中小學生聯誼會。中學的吉他小組、合唱隊、風笛小組、管樂小組、小提琴組、爵士樂隊等輪番登場。大舞臺上有很多階梯,兩三百名中小學生自由自在地坐在上面,一面面對觀眾席找爸爸媽媽,一面欣賞中學生的演出,在心里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小組,還隨時要參加各種合唱節目。觀眾席上坐著上千名家長,我們為孩子們的表演鼓掌。
在上中學之前,小學生們已經見到了未來的校長和老師,提前問候了未來的同學,還和師兄師姐們同臺演出,這真是別開生面的聯誼活動。
那次演出同時還是孩子們為南非的貧困兒童募捐的慈善活動,門票是最大的收入。中間休息時,一群中學生志愿者提著小桶,到處找觀眾募捐。

1.小學運動會在愛丁堡市的一座體育館內舉行 2.小學生在大草坪上體育課 3.孩子們在蘇格蘭城堡為二戰犧牲者寫詩
蘇格蘭城堡雄踞愛丁堡市內的山丘上,是蘇格蘭精神的象征,也是世界聞名的旅游勝地。而對江南和她的同學們來說,蘇格蘭城堡是他們最高的課堂,僅僅為了上課,他們班已經集體去了三次城堡。
第一次上的是語言課。蓋爾語是蘇格蘭正在消失的古老語言,學校沒有開蓋爾語課,但江南參加了蓋爾語興趣小組。老師帶學生們去城堡,有一位老師用蓋爾語給學生講解城堡的歷史,江南說:“完全沒聽懂,但玩得挺有意思。”
第二次去城堡,是因為學習蘇格蘭歷史,講到一位蘇格蘭將軍抗擊英格蘭的故事,老師又帶著學生們上了城堡。站在全城之巔,望著山川大海,回顧當年的殘酷戰爭,實地講解戰爭的來龍去脈。學生們的上課效果肯定是不錯的。
第三次是為了紀念二戰的犧牲者,恰好七年級去年學的專題是兩次世界大戰,于是在某個紀念日,學生們去蘇格蘭城堡憑吊,每人還寫了一首詩獻給戰死者。
當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河流”的時候,為了更親近地了解河流,老師干脆把課堂搬到雷斯河邊,帶著學生們蹚水,研究河流的相關知識,如什么是河床、河流的流向、河流與海的關系之類。學生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聽老師講課,還在河邊玩游戲,寫生,集體野餐。
在大自然中進行體育運動,在動物園里研究生命,在城堡上了解戰爭,去劇院體驗歌劇,到小河邊調查河流,蘇格蘭的小學仿佛沒有圍墻,也沒有大門,隨時可以把課堂移到任何地方,而這座城市和社會也隨時準備好接納學生。現在我不覺得他們的校園小了,因為他們的校園是開放的,是自由延伸的,是沒有邊界的,是實用主義的。這樣的校外課堂,讓學生們學到了活的知識。
到國外旅游的人常驚嘆于國外的大學沒有圍墻,其實他們的中小學也沒有圍墻,自由的社會與開放的學校息息相通,學校擁抱著城市,城市也包容著學校。我們呢?
潘采夫,“70后”,專欄作家,現旅居蘇格蘭愛丁堡,全職家庭煮夫,兼職寫字,對兒童教育頗有興趣。李江南,女兒,小名香香,現為蘇格蘭愛丁堡Sciennes小學七年級A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