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豐 王宇航
著力解決支委會“隨意”的問題
●劉 豐 王宇航
支委會是黨支部對連隊實行統一領導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制度。開好支委會,對于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確保科學決策,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支委會比較隨意的問題在少數單位不同程度存在,嚴重制約基層黨組織建設,亟需著力解決。
當前支委會想開就開、說開就開的現象比較普遍。有的支部黨政不分,一些黨支部把行政方面的具體事務拿到支委會上來討論;有的機關安排工作,要求上支委會研究討論,無論事大事小,一些黨支部為了應付檢查召開支委會;有的機關處理敏感問題一發通知就要求上報,一些黨支部不得不匆忙召開會議研究推薦;有的對首長批示、講話,總要求黨委支部傳達學習,無論重要不重要,一些黨支部不敢不“落實”而召開支委會。支委會次數多、議題雜,不及時糾正,勢必影響黨支部抓大事、議大事的精力。一要依法。《政工條例》明確支委會討論的事項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指示的貫徹執行,重要工作的部署,連隊建設的規劃,思想政治建設,班子建設和骨干配備,軍銜的晉升,發展黨員,選改士官和士兵入學、提干、學技術,實施獎勵處分,重要經費的開支使用,共青團支部和軍人委員會建設,以及連隊其他重要問題。與此對照,確定是否召開支委會。二要量情。機關要克服“唯我獨尊”的工作思維,尊重基層組織工作的規律,安排布置不以是否召開支委會、開了多少次支委會來衡量是否重視、是否落實,而是要看落實的工作和成效。三要備足。黨支部書記要提前思考準備好支委會議題,做好調查研究,盡量詳實地掌握議題涉及的資料;提前兩至三天把開會時間、議題通知各委員,便于委員準備;做好征求意見、個別醞釀的工作,不匆忙開會,不開無準備的會。機關在處理涉及官兵利益的敏感問題時,要給基層留出足夠的時間討論研究和推薦。
有的單位把支委會開成了“雜談會”,閑話止不住,正事議不定;有的把支委會開成了“碰頭會”,三言兩語,拍板定奪;有的把支委會開成了“辯論會”,只站本位說,只講自己好。這既有支部正副書記怕麻煩、圖省事、組織不力的原因,也有搞獨裁、發揚民主不夠的緣故,還有支部委員盲目服從、不顧大局的因素。要使支委會真正“議”起來,一是不專斷。支部正副書記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把行政職務帶到黨內來,當“班長”不當“家長”,當“主持”不當“主管”,會前征求意見但不“硬性說服”,開會不先發言,不把“一票權”當成“拍板權”。二是不盲從。支部委員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討論問題時不人云亦云、隨聲附和,心地坦然地亮出自己的觀點,敢于發表不同意見,為支部決策提供正確、科學的依據。三是不自私。班子成員要超脫個人職務和分工的局限,站在全局上思考問題,發表見解,克服片面性。當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發生矛盾沖突時,必須從整體利益出發,自覺地服從全局的需要。個人意見被否決時,要個人服從組織,個人意見可以保留,但對支部的決議必須堅決貫徹執行,不能在行動上有任何抵觸情緒。
有的該開會的沒開、該議的議題沒議,便把檢查內容“加”記到會議記錄本;有的記錄時簡記、少記甚至不記支委的發言,體現不出發言人的真實觀點;有的沒有當場開會當場記,只能會后憑記憶補記,記錄內容失真。分析原因,一個是部分基層主官認識有偏差,認為少開會、不開會也能把工作干好,只要有會議記錄應付機關檢查就行。另一個是少數基層主官黨務能力有差距,對如何開會、怎樣記錄還不熟悉。再一個是上級檢查都喜歡看記錄本,看到記錄得好的就表揚,客觀上形成了一種片面導向。記錄是黨支部工作中的重要檔案材料,必須真實準確、詳細完整。一要“實”開會。落實會議制度,該開的會及時開,不漏會誤會;提前通知,給足時間準備,不倉促開會;嚴格落實程序,議題議深議透,不簡單開會。二要“實”記錄。堅持現場“原話”記錄,條件允許時與會人員提供發言材料。當場確實無法記錄的,可以運用錄音筆、攝像機進行音視頻記錄,會后根據錄音錄像“補記”,并“雙保存”。三要“實”檢查。實行上級機關與基層官兵聯合監督體系,重要會議上級黨組織指定人員和連隊思想覺悟較高的士兵黨員列席參加,監督會議落實,糾正“記錄定乾坤”的思維和做法。
【作者系73071部隊某營教導員、91278部隊軍務科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