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程
無心莫下基層
☉陳 程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領導機關下基層是了解情況、調查研究、檢查指導工作的一種好形式,也是機關干部的一項基本功。然而,我們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現實,有的干部下基層“身入”而不“心入”,聽聽匯報、提提要求、走走形式、做做樣子,就算完事;有的干部下基層不能“以心換心”與官兵打成一片,習慣于坐在房間里看電視、翻文件,很少放下身段深入實地調查研究;有的干部下基層“身在曹營心在漢”,心思不在基層,精力不在指導,工作敷衍應付,遇到問題就躲避,或者直接將問題上交,不能真心為基層解困分憂。
造成這些問題的存在,關鍵在于機關干部“無心”下基層,不能把下基層作為了解基層、促進部隊發展的有效途徑,不懂得下到基層要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不知道如何和基層官兵面對面心交心,更不能解決基層反映的一些實際問題。下基層,就要順應基層需求,傾聽基層呼聲,解決基層憂難,促進基層全面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因此,機關干部下基層除了“眼到”“口到”更要“心到”,做到心中有責任、心中有使命、心中有方法。
要誠心走下去。下基層說起來簡單,但真正做好卻不容易。那種大張旗鼓,搞層層陪同,前呼后擁的下基層,“坐著車子轉、隔著玻璃看”的搞調研,是形式主義的突出表現,絲毫體現不出真心誠意,只能擾亂基層的秩序,引起基層的反感。既然下基層,就要牢固樹立“基層至上、士兵第一”的思想,絕不能給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覺,更不能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就要靜下心、撲下身,堅持和基層官兵實行“五同”,處處作表率,事事帶好頭;就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任務下到基層,把問題發現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工作落實在基層。
要用心去發現。到基層既要全面了解基層建設情況,又要聽弦外之音和無心之言。無心之言往往是掏心之語,最能反映基層官兵的真實心態。對無心之言而有心聽之,則是傾聽基層官兵呼聲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下基層要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走進班排、訓練場、哨位,走到基層官兵中間,面對面地談心,心貼心地交流,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順心的還是逆耳的、褒揚的還是批評的都要認真傾聽。只有這樣,才會聽到無心之言,了解到真實情況,把情況弄得一清二楚,把疑問查得水落石出,把基層存在的問題以及官兵的真實想法和需要掌握得明明白白。
要真心解難題。下基層就是要問計于基層,解決問題于基層,既要了解基層對機關工作的意見建議,更要幫助基層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要通過深入一線調查研究,解剖麻雀,了解官兵所思、所需、所想,切實把積弊已久、事關部隊建設發展和基層確實難以解決的“頑疾”“死癥”等深層次問題找準找實,能解決的盡快解決,不能解決的要如實向上反映。要充分發揮基層主觀能動性,幫助他們摒棄等、靠、要思想,有針對性地拿出幫帶計劃,不厭其煩地在幫思想、理思路、傳經驗、教方法上下功夫,授基層以“漁”,幫助“強筋壯骨”,增強“造血”功能,從根本上提高基層自身抓建的能力。
【作者系武警福建總隊干部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