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英,李祥
(1.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吉首416000;2.洛陽雙語實驗學校,河南洛陽471822)
1954年1月16日賀龍曾在體育工作總結會上這樣講過:“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就必須增強國防力量,鞏固國防,還必須使廣大工農群眾能更好地勞動,發展生產,保證國家經濟的不斷增長。這就需要人民有健康的身體、堅強的體魄和社會主義的優良品質。而體育運動正是促進人民健康、增強人民體質和充分發揮人體勞動能力的一種積極的科學方法?!盵1]這一論斷清楚體現了賀龍開展體育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增強人民體質、為提高國防建設水平服務的思想。人民體質的增強,國防實力的提高,這對于當時剛剛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上樹立新的地位有著重要的物質保障。
“體育出戰斗力”的軍事體育觀主要體現在賀龍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戰爭時期,關于體育運動如何為軍隊服務,如何為爭取革命勝利服務的思想。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賀龍號召八路軍全體將士要“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練好身體,提高戰斗力,更好地打日本”[2]?!绑w育出戰斗力”表現出在中華民族存亡的歷史重要時期,體育能更好地團結抗日、鼓舞軍隊精神、直接提高軍隊作戰能力服務的思想。之后他又非常明確地提出了 “開展體育運動,為打敗法西斯服務”的響亮口號[3],這體現出了賀龍 “體育運動能為爭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服務”的遠見卓識。
“救國身力為先”的軍事報國觀貫穿著賀龍軍事體育思想的始終。南昌起義之后,賀龍率領工農紅軍在湘西一帶與敵人艱苦地周旋,當時賀龍就曾鼓舞戰士們要 “練好身子,戰勝敵人”,將武術、游泳、騎馬等一些和軍事戰斗緊密相關的體育項目作為訓練科目的重點;抗日戰爭時期賀龍一如既往,在部隊中號召戰士們與軍事訓練相結合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并組建了著名的 “戰斗籃球隊”,主張戰士們要把身體練成 “鋼筋鐵骨”,更好地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服務;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國民身體建康狀普遍較差的現實,作為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于1953年的全國體育工作會議上講到,要建設新中國,必須改善勞動工人、軍隊和學生的體質,讓工人工作不缺勤,士兵訓練不怕累,學生上學不缺課。這都體現出了賀龍要把開展體育運動作為提高軍隊和人民體力的重要手段的觀點。
“又紅又?!钡能娛麦w育人才觀,是賀龍對于如何使用軍事體育人才,如何更好發揮軍事體育人才在開展體育運動中的作用的回答。在組建西南軍區體育工作隊時,賀龍就提出運動隊要實行軍事化管理,同時加強思想教育工作,使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與教練員在心中樹立 “打球就是革命”的意識。賀龍認為,優秀的運動員既要運動成績好,更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意識,這樣才能符合新型的、為革命軍隊所需要的體育人才的標準。西南軍區體育工作隊按照賀龍的要求,使運動隊伍按照 “又紅又?!钡姆较虬l展,成為解放軍歷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一支思想覺悟與運動成績俱佳的運動隊。
“嚴師出高徒”的訓練觀主要體現在賀龍對于體育訓練要如何訓練,怎樣訓練的回答。賀龍在運動員的訓練方面狠抓 “嚴格”二字,把軍事訓練與軍事管理的方法靈活運用在了體育運動隊的訓練與管理中,倡導體育訓練要從難、從嚴、從比賽出發和大運動量訓練的 “三從一大”原則,提出 “練為戰”的訓練指導思想,堅持 “打出風格,打出水平”的比賽作風。通過嚴格要求與精心指導,賀龍領導我國體育工作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體育健兒,為國家在國際體壇爭得了榮譽。
賀龍的軍事體育思想來源于他早年在軍事指揮中所得出的經驗成果,并將這些經驗成果成功地融入到了領導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實踐中。可以說,后來的賀龍競技體育思想、全民體育思想、體育人才思想、體育外交思想還有體育倫理思想的形成,都與他的軍事體育思想有著重要的理論與實踐聯系。
抗日戰爭爆發后,賀龍被任命為八路軍120師師長,在與日軍周旋的艱苦環境中,賀龍堅持把軍事訓練與體育活動相結合,以此來提高部隊的戰斗力。在抗日革命軍隊中他積極通過各種途徑來宣傳體育運動對于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性,例如1937年8月正處于抗日戰爭初期階段,是全國軍民抗戰最為艱難的時期,他在當月6日的 《新中華報》上就鼓勵抗戰將士們:“積極開展各種體育活動,練好身體,提高戰斗力,為更好地打日本服務。打球不僅僅是為了鍛煉身體,而且可以通過打球活動促進軍民團結,增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鼓舞戰士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盵4]后來賀龍又提出了 “開展體育運動,為打敗法西斯服務”的體育口號,這些都深刻體現出了賀龍要把開展體育運動作為提高部隊戰斗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軍隊體育工作的組織與管理方面,賀龍為我軍建立了第一個體育組織。他在自己領導的120師指揮部設立了一個統領全師體育工作的體育股,下設的各旅、團級指揮部都安排有專職體育工作的參謀,營、連一級的部隊由指導員和文化教員兼管所屬單位的體育工作;在理論方面,賀龍指導制訂并頒布了全軍第一部體育工作指導書—— 《體育訓令》,精辟地闡述了開展軍事體育訓練普及與提高之間的關系:“體育運動應當在全軍內廣泛開展起來,成為一種群眾運動,同時要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經常組織比賽和表演,選拔出優等選手再去指導普及。”[5]在體育指導方面,賀龍將軍事訓練與軍事體育運動相結合,與部隊的實際情況相結合。1943年到1944年春,120師開展了冬季大練兵運動,全師在進行軍事訓練的同時,也開展體育訓練,著重訓練射擊、投彈、刺殺、超越障礙和越野賽跑等對作戰能起到直接作用的項目。賀龍曾鼓勵戰士們 “掌握好戰斗技能,就能做到藝高人膽大”。賀龍的軍事體育思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軍事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并得到了初步的發展。
剛成立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任命賀龍為第一屆體委主任,管理我國體育事業的重建與發展工作。早年的體育運動與軍事訓練相結合的成功經驗,使賀龍在領導發展新中國體育事業時十分重視體育與軍事相結合的體育強國思想。
在群眾體育的開展上,賀龍主張建立軍事體育組織,有利于更好地組織群眾掌握軍事體育技能。賀龍在1954年12月中下旬召開的中央軍委會議上,作了關于 《開展群眾性的軍事教育和國防體育工作,為加強國防培養強大的后備力量》的專題發言,在發言中賀龍指出應在各地區群眾中間建立起軍事體育組織,以有效開展國防體育,使廣大人民群眾利用工作之余學習軍事技能和鍛煉身體。賀龍認為,建立社會體育組織不僅能為義務兵役制度下的青少年提供一個良好的軍事體育預習環境,到入伍之時便能很快地融入部隊的軍事訓練;同時也使退伍青年能夠有一個長期保持和發展軍事體育技能的場所。這在當時是普及國防知識和技能的一個既經濟又實用的辦法。
在軍隊體育與群眾體育的關系上,賀龍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賀龍在擔任西南軍區司令時,為推動軍隊體育的開展,建立了一支新的 “戰斗”體工隊,培養出了一批優秀運動員。他認為,軍體運動工作隊既要能培養、訓練優秀競技體育運動人才,同時也要指導全軍普及體育運動,賀龍指出:“大軍區的體育工作隊要和下面的體育工作隊取得聯系,定期地到部隊去作巡回表演,幫助部隊開展體育運動?!蓖瑫r,賀龍也沒有忘記將軍隊體育與群眾體育結合起來開展,他曾指出:“一定要把體育運動真正普及到廣大人民特別是勞動人民中間去,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樣體育才有生命力、有力量,并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1952年5月4日在西南區第一屆體育運動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6]體工隊各級單位參照賀龍的命令,把體工隊建設成為了一支 “既是運動隊又是工作隊、宣傳隊”,把體工隊按照運動項目分成幾個體育工作輔導小組,分次分批下到云南、貴州、四川和西藏等西南軍區駐軍地的部隊進行運動指導。在進行普及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體工隊還經常與當地駐軍部隊官兵舉行表演賽,吸引了更多部隊戰士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事實證明,在賀龍的指揮下,體工隊下基層有力地促進了軍隊體育運動的普及與提高。
在競技體育的訓練方面,賀龍提倡用軍事化的運動訓練與管理方式。他提倡運動員在訓練上要始終堅持 “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即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以及大運動量訓練的要求,在平時的訓練與每次的比賽中他都教導運動員要具備軍人的素質,特別是在比賽中要求運動員要具有拼搏精神,不畏強手,做到 “打出風格,打出水平”。賀龍認為,競技體育的訓練和比賽與軍事作戰類似,特別是球類運動中的 “戰術”、“戰略”、“進攻”、“防守”、“反擊”等專業用語與軍事作戰的意義相同。賀龍還重視在軍隊中選拔體育管理人員,目的就是為了能將運動隊培養成為一支不畏強敵,敢打硬仗、大仗的隊伍,把運動員培養成能為了國家榮譽犧牲自己一切的戰士。后來的實踐證實,競技體育與軍事相結合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為新中國體育事業的建設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賀龍軍事體育思想的歷史作用,最重要的就是直接提高了革命軍隊的戰斗力。新民主主義革命戰爭時期,賀龍提倡軍隊要經常組織體育鍛煉,不僅能提高戰士們的體質,而且還能培養戰士們的集體主義精神。1939年4月23日早晨,賀龍在冀中指揮作戰的間隙,面對進犯的大股日軍,仍然毫無畏懼,組織 “戰斗籃球隊”進行籃球比賽,在球賽結束后,賀龍在教導參加比賽的官兵:“毛主席從建立紅軍開始,就非常重視部隊的文化工作。咱們部隊的軍事、政治都很強,文化工作也不能落后。如今情況不同于以前了,戰士們的工作方法也要進行調整。比如說今天,雖然村外在打仗,但你們也要繼續練球,繼續排戲,繼續練習唱歌。始終要明白我們要在戰斗中不斷成長,在艱苦的環境下得到鍛煉。讓我們能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打得贏、拉得動,這樣才能直接為提高部隊的戰斗力服務?!盵7]當時,賀龍的名字已經成為鼓舞120師將士練兵殺敵的一面旗幟,為豐富部隊文化生活、提高部隊的戰斗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賀龍把軍事化的管理手段和競技體育相結合,培養出了一批能征善戰的優秀運動員,為新中國的體育復興之路做出了貢獻。1958年,賀龍向體育界提出:“東亞病夫的帽子一定要摘掉!”、“解放了的中國人民,要有爭取勝利,破世界紀錄的雄心和氣魄,不要跟在人家屁股后頭跑。”[8]一大批體育健兒奮起響應賀龍的號召,知恥后勇,苦心磨煉,取得了歷史性的成績。例如在1959年的世界第25屆乒乓球錦標賽中,我國乒乓球名將容國團奪得了國家體育歷史的第一枚世界金牌。同年,中國的三大球在國際比賽中連克強隊:足球勝了匈牙利二隊;男籃贏了歐洲冠軍捷克斯洛伐克隊。賀龍為之振奮,及時表彰他們,號召運動員繼續向世界紀錄沖刺,這些消息對于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來說,已能讓全國上下為之振奮。
“三大改造”完成之后,舉國上下背負著建設與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偉大革命任務。搞經濟建設離不開工人的勞動,搞糧食生產離不開農民,全國廣大勞動人民的體質狀況的改善顯得尤為緊迫。廣泛、全面地開展全國性的群眾體育運動與國防體育運動,不僅是增強國民體質的有效途徑,改善民族體質的重要手段,而且還是提高國民的國防意識的必要方法。因此,作為體委主任的賀龍為了通過體育振興中華民族,提出了積極結合國防體育項目,大范圍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的方針。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發展人民的勞動能力,培養共產主義優良品質,是體育為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服務的具體表現。國防體育在國家經濟困難時期,仍然得到較大的發展,成績也極為突出。僅以1962年為例,就有40人29次打破了17項全國紀錄。2.5 ml競速快艇模型的成績,超過了第4屆國際航海模型的最好成績。又據北京、遼寧、天津、吉林、上海、山東、廣東等地的不完全統計,參加軍事野營和三防等項目的人數,約達500多萬人。這一系列的成就對于剛剛成立的共和國具有重大的貢獻,為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體質的改善以及民族的強盛提供了保障。
自幼愛好習武的賀龍,幾起幾落的斗爭經歷使他體會到擁有健康的體魄對于一名革命軍人的重要性,這為他之后的軍事體育思想打下了基礎。新民主主義革命戰爭時期,賀龍不拘一格,根據戰爭的實際需要,將體育運動和軍事訓練相結合,有力地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為爭取革命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之后,擔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戰爭時期的經驗,把軍事管理手段運用到競技體育的訓練和比賽中,對于當時來說,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賀龍的軍事體育思想,無論是在革命戰爭時期的軍事訓練中,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體育事業的發展中,都發揮出了重要的歷史作用。
[1]新中國體育事業的奠基人——亞運前夕懷念賀龍同志 [N].人民日報,1990-6-21(1).
[2]謝武申,王鼎華.共和國體育元勛[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3]劉戈.賀龍同志談體育工作 (摘錄)[J].體育文史,1996(2):15-16+37.
[4]劉少英,文蘭.賀龍體育思想對中國體育發展的影響 [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38(4):22-25.
[5]李祥,劉少英,張璐.賀龍的體育人才觀及其現實價值 [J].浙江體育科學,2012,34(4):17-19.
[6]李烈.賀龍年譜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16.
[7]成都體育學院體育史研究室.中國近代史簡編 [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1.
[8]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革命史研究室.回憶賀龍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9]王增明.賀龍抗戰時期體育思想初探[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86,3(3):1-6.
[10]吳禮文.賀龍同志與我國的體育事業[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81,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