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強
堅持能打仗打勝仗的標準培育打贏需要的后勤人才
●李曉強
習主席強調指出,“院校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海軍工程大學勤務學院作為海軍后勤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必須把能打仗、打勝仗的標準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確保學員能夠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睉馉庌q證法決定了只有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高度戰備姿態,才能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達到“以武止戈”的目的。
一要強化“生來為戰”的使命意識。在軍人的字典里,只有打仗和準備打仗之分。一名軍人、一支軍隊如果缺乏生來為戰的使命意識,必然會付出沉重的代價。院校是培養帶兵打仗人才的源頭,因此,要注重加強理想信念和戰斗精神教育,大力推進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系統進教材、生動進課堂、扎實進頭腦,解決好“為誰扛槍、為誰打仗、聽誰指揮”的問題,引導學員始終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方向為方向。要始終抓住強化我軍歷史使命和根本職能的教育不放松,真正使學員的打仗意識熔鑄于胸、外化于行,體現到勤奮學習、刻苦訓練的具體行動上,練就過硬本領,遂行準備奔赴戰場,切實肩負起真打實備的使命擔當。
二要強化“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對軍隊來說,真正的威脅不是戰爭,而是和平。軍隊院校大都在大中城市,繁華的鬧市、霓虹燈的閃爍,加之網上的各種宣傳,電視節目的你情我愛,仿佛到處都是鶯歌燕舞的景象,使人的思想浮動,腳不著地,久而久之,會使人們放松警惕,戰備之弦松懈疲怠,在不知不覺中解除思想上的武裝。我們的學員都生長在和平年代,沒有經過戰火硝煙的洗禮,享受著和平發展帶來的紅利,當“和平兵”“和平官”的和平積習比較普遍。因此,院校要高度重視學員憂患意識的強化工作,引導學員充分認清當前和平的來之不易、難能可貴,珍惜在校美好時光,努力提升能力素質;清醒認識當前西方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正在上升,我國周邊特別是海上方向安全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大,國家安全面臨的現實和潛在威脅增多,維護國家統一、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和發展利益的任務更加艱巨,鑄劍為犁的時代還遠未到來,中華民族依然處在“最危險的時候”,必須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寢食難安的心態,真正將危機意識滲透到骨髓里、流入到血脈中,使嚴陣以待迎敵、真打實備不懈怠的戰備觀念在學員心中深深扎根,永不麻痹。
三要強化“虎臥榻側”的危機意識?;⑴P榻側,豈能酣睡?近兩年,美國高調重返亞太,加強軍事存在。日本國內右傾勢力抬頭,軍國主義幽靈暗影重重,對華態度強硬,極力否認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等歷史問題,釣魚島爭端不斷升級。與我國有領土爭端的某些國家在爭端問題上改變策略,主動挑釁滋擾。環顧四周,危機重重,特別是東海方向,隨時都有可能與日本擦槍走火,要樹立隨時準備出戰的緊迫意識。對此,我們要不斷加大對學員進行安全形勢的教育引導,及時搞好政策解讀、焦點解析、疑點解惑,引導學員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樹牢敵情觀念,強化緊迫意識,丟掉幻想,枕戈待旦,緊盯戰略對手,緊盯當面敵人,始終保持真打實備的戰略主動。
能打善戰最核心最關鍵的是要具備過硬素質和本領。近年來,學院的建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人才培養的質量有了顯著的提升,但也必須看到,學院人才培養與打贏要求還不適應不協調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當前我們尤其要加強現代戰爭制勝機理的研究,堅持按照打贏要求,著眼打贏抓教學、靠攏部隊搞訓練。
一是頂層設計要立足打贏。面對來自海上的嚴峻形勢和海軍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要按照系統性、協調性、配套性原則,堅持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廣泛深入進行人才培養論證、制度機制探索和戰斗力標準大討論,著力在人才培訓體制、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訓練資源配置等方面進行系統改革論證設計,努力解決與部隊需要貼得不緊、與崗位任職要求不完全適應、服務指導部隊不是很過硬等問題,真正使宏觀籌劃、局部論證、微觀布局緊密聯系相互協調,統一于培育能打勝仗的海軍后勤人才的總體目標中。也就是要緊跟海軍后勤建設的發展步伐,樹立“教戰為戰”的辦學理念,尤其要立足學院以任職教育為主體的職能任務,科學籌劃人才培養模型,突出人才培養的指向性。
二是教學訓練要圍繞打贏。樹立教為戰、訓為戰思想,著眼打贏急需人才、緊缺人才,及時調整培訓重點;著眼現代后勤建設和保障打贏要求,及時跟蹤前沿理論和新技術、新武器、新裝備的試訓試用,組織編寫實戰實用教材,及時更新教學訓練內容,將我軍后勤建設發展現狀、崗位任職需要、高新科技知識和新型作戰理論、作戰樣式、作戰特點納入普及式培訓,使學院的教學訓練工作不斷跟上現代作戰理論、保障樣式的發展,跟上高新武器裝備的發展。要積極推進問題式、專題式“雙題”教學改革,進一步加大實裝訓練、模擬演練、集團作業和虛擬仿真訓練的力度,系統構建“任務牽引、目標分層、學術先導、問題驅動、強化實踐”五位一體的海軍后勤任職教育新模式,為培養和造就堪當強軍重任的海軍后勤人才提供快捷的成長道路。
三是學習研究要聚焦打贏。學員是教學訓練的主體,是未來打贏的“尖兵”。要采取政策扶持、制度激勵、課題牽引等形式,在學員中大興研究之風,把學員的興趣引導到學習打仗、研究打仗、謀求打贏上來,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教育引導學員主動根據個人業務短板、理論弱項,廣泛學習前沿理論和相關知識,力爭全面;主動研究新戰法、新訓法,特別是要深入研究潛在對手,做到知己知彼、料敵在先、掌握主動;主動推演古今中外著名戰例,以成功案例積累經驗,以失敗案例汲取教訓,運用現代后勤理念推演保障方法,檢驗保障決策,積累保障數據,積極為現代后勤保障方式方法提供決策依據、理論遵循和實踐支撐;充分運用對抗訓練和作戰實驗的模擬系統,多訓多練,不斷推動學習成果的實踐轉化。
古往今來,作風優良能塑造英雄部隊,作風松散可以搞垮常勝之師。一支沒有良好作風的軍隊,是不可能打勝仗的。院校必須綜合用力、系統推進,把優良作風培養作為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戰斗力。
一要抓好系統培育。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大綱》要求,落實好戰斗精神常態化學習教育要求,以系統灌輸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開展好競賽評比、典型激勵、自我教育、儀式慶典等系列化配合活動,激發學員戰斗豪情,磨練膽識意志,增強獻身使命、保家衛國的神圣感自豪感。突出軍味、海味、后勤味、戰斗味,對校園廣播、電視、報紙、燈箱、戶外電視墻、LED展板、局域網等媒介進行規范化建設,設置強軍目標專題專版專欄專區,大力營造有利于學員培養敢打必勝優良作風的濃厚氛圍,使學員在時時浸染、處處熏陶中潛移默化受影響,自覺踐行謀打贏。
二要抓好點滴養成。軍人只有平時令行禁止、固本培元,戰時才能義無反顧、奮勇殺敵。要把日常點滴養成提高到戰備高度,堅持平戰結合,堅持全面從嚴、全程從嚴、全員從嚴,經常組織紀律整頓、作風整飭、綜合整治;從小事做起,把細節抓實,認真組織好學員平時的每一次訓練、參與的每一項工作、完成的每一項任務,著力抓規范、抓細微、抓養成,使學員一入校就置身于比部隊標準更高、要求更嚴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養成守紀如鐵的自覺意識,磨礪令行禁止的行為準則。同時,還要注重加強學員心理行為訓練和教育疏導,時時處處創造條件,讓學員身處實戰實景氛圍,全方位了解戰場的復雜性、戰斗的突然性和戰爭的殘酷性,鍛造不為任何艱險所懼、不被任何困難所嚇倒的過硬心理品質。
三要抓好實踐磨礪。實踐磨礪是增強學員敢打信心、檢驗打贏能力、提高打贏本領的“倍增器”和“磨刀石”,必須讓學員走進實踐磨礪的廣闊天地,在急難險重任務和艱巨環境中摔打錘煉,經受近似實戰條件的考驗。堅持從實戰出發,圍繞作戰任務,瞄準作戰對手,采取仿真訓練、模擬演練、網上推演、實兵拉動等形式,多設高難度、高強度,多用真情景、險環境,多搞無預案、真對抗,切實練體能、練技能、練智能,練思想、練作風、練意志,讓學員在逼真的戰場氛圍、濃郁的戰斗氣息下受熏陶,鍛造打不垮、拖不爛、攻必克、戰必勝的鋼鐵意志;推進與部隊聯教聯訓機制,積極創造條件,深度參與部隊重大演訓活動,讓學員在遠航訓練、實兵演練、實兵對抗中切身體驗部隊強烈的戰斗氛圍,努力在“苦”中勵志、在“難”中強能、在“險”中求勝,鍛造成為強軍興軍的海軍后勤保障尖兵。
【作者系海軍工程大學勤務學院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