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浴
對指揮軍官性格培養的思考
●陳樹浴
三軍之勢,莫重于將。打贏現代化戰爭要求指揮軍官必須具備全面過硬的素質,性格作為素質的一個因子,往往制約著指揮軍官的戰略視野和決策結果。因此,不應忽視指揮軍官的性格培養。
指揮軍官性格是個體才智發揮的支撐。一個優秀的指揮軍官除了要具備過人的才干,還要有一個健全的性格。正如英國大文豪狄更斯所說,“一種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在戰爭中尤是如此。五虎上將關羽文韜武略兼備,正是憑著一往無前的堅毅性格,過五關、斬六將,留下千古佳話;劉備被公認為文不勝孔明、武不如關張,卻憑著“仁義”的性格,聚集四海賢才良將,問鼎三分天下;項羽以破釜沉舟的英勇果敢,成就了“百二秦關終屬楚”的雄渾偉岸。然而,一旦失去健全的性格作支撐,則才不顯、志不抒,英雄難有用武之地。孫武指出“莽撞死拼、臨陣畏怯、急躁易怒、清高好名、心慈溺愛”這五種性格,“乃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驕傲自大、盲目輕敵的關羽,終究沒有避開走麥城的結局,地失人亡;為弟報仇,怒而興兵伐吳的劉備,最終敗走白帝城,一命嗚呼;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的項羽,也落得“魂斷烏江獨自哀”的悲凄結局。指揮才干和性格猶如秤桿與定盤星,只有定盤星定準了,指揮才干才能提得上去、顯得出來。
指揮軍官性格是一支隊伍的精神旗幟。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指揮軍官的可貴之處,不僅在于優良的戰略素質和高超的指揮藝術,還在于特殊性格所形成的獨特個性風格,會滲透浸染每一名官兵的心靈,形成整支軍隊的精神力量,在戰爭中會催生強大的凝聚力、戰斗力。剛毅之將帶出虎狼之師,自古有之。北定陰山的“漢武鐵騎”讓匈奴聞風喪膽,正是因為霍去病有為國忘家的高尚品格才屢建奇功;彪悍驍勇的蒙古鐵騎一度把中國的疆域拓展到中亞、東歐,離不開成吉思汗的開闊胸襟;聲名顯赫的“戚家軍”百戰百勝,離不開戚繼光的謀勇雙全。二戰期間,巴頓將軍率部在13個月的戰斗中攻克西西里,橫掃卡薩布蘭卡和突尼斯,皆因士兵們都堅信“巴頓是我們的英雄”。相反,換帥易主,軍隊原有的風格便不復存在,正所謂“換將如換刀”。岳飛、袁崇煥蒙冤殉國后,其舊部分崩離析、分道揚鑣,就是明證。可見,指揮軍官性格好比凝聚軍心的精神旗幟,引領著部隊前行。
指揮軍官性格是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不可或缺的軟實力。科技革命帶動了信息化的高速發展,不斷推動新軍事革命日益深化,在短短百余年時間內,戰爭形態經歷了由冷兵器到熱兵器,從熱兵器向機械化、信息化的過程。但萬變不離其宗,“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的本質沒有變,歸根結底,人是戰爭勝負決定因素的本質沒有變。指揮軍官及其性格依然會對戰局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未來信息化戰場的殘酷性、危險性、不確定性會給指揮軍官造成巨大的身心壓力,若要從主觀上有效應對這一挑戰,指揮軍官就必須強化以堅定意志為核心的軟實力,面對快速更新的海量信息流,必須更加果決從容、當機立斷,才能決勝千里;面對精確制導的巨大危險,必須更加堅毅果敢、視死如歸,才能指揮戰斗、贏得勝利;面對撲朔迷離的無人戰場,必須更加沉穩淡定、胸有成竹,才能運籌帷幄、一招制敵。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性格是一個人在后天社會環境中逐漸形成的,是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了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具有穩定性與可變性相統一的特點。因此,指揮軍官性格可以通過外在環境、教育因素以及個人努力引導培養。
注重樹立導向。注重個性成長。要通過深入持久的教育,幫助廣大官兵正確理解軍人職業道德、核心價值觀、黨性與個性塑造的關系,正確理解維護部隊高度集中統一和正規化建設要求與個性塑造的關系。注重個性風格。走出“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等傳統個性觀誤區,促進指揮軍官個性健康成長。注重個性特色。把不同個性的指揮軍官選派到適宜崗位上施展才華,及時表彰鼓勵其積極貢獻和突出成績;開辟綠色通道,讓其在人盡其才的發展環境中,發揮開拓進取的創造性、積極性。凸顯個性風采。把優秀指揮軍官所具備的個性風采,轉化為軍營文化的重要內容,依托輻射效應,激勵培養出更多具有時代感召力、凝聚力的優秀指揮軍官。
注重體系構建。指揮軍官性格培育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作,必須構建科學合理的培育體系。一是優化院校培育。要突出課程優化,將性格培育內容有機融入到心理學、管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學課程中,同時,借鑒外軍性格領導學、軍事領導藝術學等學科相關內容,充實課堂教學,開闊指揮軍官視野;要豐富培育模式,將性格培育貫穿于野營拉練、軍體訓練和課外活動之中,在潛移默化中完善指揮軍官性格,提升指揮領導能力。二是做好機制配合。健全選拔任用機制,把性格考評測試納入到士兵考學提干、干部晉升環節中,切實把性格健全的干部選送到指揮崗位上。同時,根據指揮軍官特長和性格氣質類型有針對性地做好班子調整、安排適宜崗位,確保在性格互補中發揮個體才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建立跟蹤問效機制,建立指揮軍官性格檔案,注重在平時考察培育干部性格養成,尤其要加強在實戰化訓練、急難險重任務中對指揮軍官的情緒變化和性格特征特點的跟蹤指導,通過及時督促教育,引導指揮軍官塑造優良性格。
注重自我陶冶。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事實上,難移并非不可移。指揮軍官加強性格培育,必須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性格的自我陶冶。要堅持自修。曾國藩認為: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變化氣質。指揮軍官要多讀好書,把科學文化知識內化為深厚品德積淀,用立德修身涵養不斷陶冶自身性情;要學黨史、軍史、榮譽史,用紅色基因引領性格修養,確保性格修為始終與軍人職業道德相諧,與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相符。要堅持自省。英國著名作家查·艾霍爾說過:“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習慣;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有什么樣的性格。”性格形成的根源在思想。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指揮軍官要多反省、多對照,時時處處查找自己是否有利己之心、貪欲之念、功利之欲、暴躁之情、莽撞之意,通過自我檢查、自我批評、自我糾正來調整性格養成。要堅持自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指揮軍官要善于從古今中外卓越將領、先進模范以及身邊同志性格中汲取優秀品質,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時時刻刻以榜樣激勵、鞭策自己成長。要堅持實踐。毛澤東曾經指出:“做一個真正能干的高級指揮員,不是初出茅廬或僅僅善于在紙上談兵的角色所能辦到的,必須在戰爭中學習才能辦得到。”指揮軍官要到一線部隊、到條件艱苦的單位去,在軍事訓練中淬火加鋼,在多崗轉換中磨練砥礪,通過豐富的實踐塑造出健全優良的指揮員性格。
【作者系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