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玲 文 鳳 趙 晨 李 寧 柳俊萬 許傳林 駱蓮新
(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廣西南寧,530004)
廣西每年生產300多萬t桑枝,但只有一部分桑枝用作燃料和栽培食用菌,大部分桑枝作為農業廢棄物,經濟利用價值低,對環境也造成污染,因此,桑枝利用率不高[1-2]。桑枝具有優良的纖維,且綜纖維含量較高[3]。國內對桑枝采用化學法制漿的研究比較多,桑枝化學法制漿有硫酸鹽法、AP-AQ法和燒堿蒽醌法等[4-6],但高得率制漿的研究比較少。響應面分析法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簡稱RSM)可以研究多個變量與一個或大于一個因變量之間的回歸關系,通過回歸方法分析獲得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回歸關系,從而獲得最佳的工藝條件[7]。
本課題研究桑枝磺化化機漿 (SCMP漿)制漿造紙工藝,采用單因素實驗,測定桑枝SCMP漿的紙張性能,并采用響應面分析法優化實驗,獲得制備桑枝SCMP漿的最佳工藝條件。
桑枝來源于廣西南寧蠶桑基地,桑枝切成長度為20~30 mm,自然風干備用。
ZQSI-15電熱蒸煮鍋,咸陽通達輕工設備有限公司;ZSP300高濃磨漿機,吉林造紙有限公司造紙機械廠;YQ-Z-48A白度儀,杭州輕通儀器開發公司;DC-NPY5600耐破度測定儀,四川長江造紙儀器有限責任公司;L&W抗張強度及斷裂韌性測定儀,Lorentzen&Wettre公司;83-20-00撕裂度儀,荷蘭Buchel公司。
1.3.1 磺化條件
用清水浸泡桑枝,濾掉清水后放置電熱蒸煮鍋內,加入NaOH溶液和Na2SO3溶液,液比為1∶5,升溫到130℃后保溫120 min,取出桑枝,濾掉廢液后放進清水中浸泡,采用高濃磨漿機磨漿。磨漿工藝為三段磨漿,磨漿濃度15%,磨盤間距分別為0.3 mm、0.15 mm、0.15 mm。
1.3.2 打漿
采用PFI磨打漿,肖伯氏打漿度儀測定漿料打漿度。
1.3.3 抄造手抄片
采用Tappi抄片器抄造定量為70 g/m2的手抄片。
1.3.4 性能測定
在457 nm波長的藍光下測定紙漿的白度[8];耐破指數按照國家標準GB/T 454—1989計算;撕裂指數按照國家標準GB/T 455.1—1989計算;抗張指數按照國家標準GB/T 453—1989計算。
2.1.1 Na2SO3用量對SCMP漿性能的影響
表1為桑枝SCMP制漿時Na2SO3用量對紙漿性能的影響。

表1 Na2SO3用量對SCMP漿性能的影響
從表1可知,隨Na2SO3用量的增加,紙漿白度增加,當 Na2SO3用量為21%時,紙漿白度達到50.2%;而紙漿的耐破指數和撕裂指數則出現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Na2SO3用量增加使木素引入更多磺酸基,當其用量增加到一定量后,有部分木素磺酸鹽溶出,因此紙漿白度不斷增加。同時,紙漿中總酸基含量增加,紙漿中纖維間結合力也增大,從而提高紙漿的耐破指數。當Na2SO3用量增加到15%時,紙漿的耐破指數最大,繼續增加用量,紙漿中羧酸基含量下降引起纖維間結合力減小,耐破指數也下降。Na2SO3用量從9%增加到15%時,桑枝磺化度增加,有利于磨漿時纖維分離,長纖維含量增加,從而提高紙漿的撕裂指數,紙漿的撕裂指數從3.88 mN·m2/g增加到5.27 mN·m2/g,Na2SO3用量超過15%時,紙漿的撕裂指數開始下降。隨Na2SO3用量的增加,紙漿的抗張指數不斷增加。
2.1.2 NaOH用量對SCMP漿性能的影響
表2為桑枝SCMP制漿時NaOH用量對紙漿性能的影響。

表2 NaOH用量對SCMP漿性能的影響
NaOH會使纖維變黃,NaOH用量增加會加劇纖維變黃程度。如表2所示,紙漿白度隨NaOH用量的增加不斷下降。NaOH具有潤脹纖維的作用,有利于磨漿時纖維細纖維化,增強纖維間結合力,使得紙漿的耐破指數增加。NaOH用量增加到4%時,紙漿的耐破指數出現了峰值,為4.99 kPa·m2/g。NaOH用量高于4%時,紙漿的耐破指數呈現下降趨勢。由于NaOH用量過高時漿料中總酸基含量 (磺酸基和羧酸基)減少,纖維間結合力也減弱,紙漿的抗張指數和撕裂指數隨NaOH用量增加出現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在NaOH用量較低時,NaOH使纖維潤脹,磨漿時使纖維完整分離,并使纖維細纖維化,增強了纖維自身強度,因此,紙漿的抗張指數和撕裂指數出現增大現象。NaOH用量大于6%時,紙漿的抗張指數和撕裂指數出現下降,NaOH用量較高,溶液中鈉離子增加,會減小離子密度太大所形成的水合離子的半徑,引起纖維潤脹程度的下降[9]。
2.1.3 最高溫度對SCMP漿性能的影響
表3為桑枝SCMP制漿時最高溫度對紙漿性能的影響。

表3 最高溫度對桑枝SCMP漿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最高溫度為115℃時,紙漿白度達到最高,為48.2%;繼續升溫,紙漿白度開始下降。溫度增加有利于化學藥液與桑枝的反應,增加磺化速率,利于桑枝木素引入磺酸基基團,降低木素的軟化溫度,增強木素與水的親和力,從而利于纖維分離,增加細纖維化程度,因此,紙漿的耐破指數呈增加趨勢。最高溫度達130℃時,紙漿的耐破指數出現下降趨勢,盡管提高反應溫度可以加快磺化反應速率,但對紙漿的耐破指數不利。而紙漿的抗張指數隨最高溫度上升而增加。表3中最高溫度不斷上升,紙漿的撕裂指數不斷增加,最高溫度上升到145℃時,紙漿的撕裂指數達到最大值為6.72 mN·m2/g;最高溫度超過145℃時,紙漿的撕裂指數出現下降趨勢。最高溫度上升,有利于纖維軟化,提高漿料中長纖維比例,因此紙漿的撕裂指數增加。
2.1.4 保溫時間對SCMP漿性能的影響
表4為桑枝SCMP制漿時保溫時間對紙漿性能的影響。

表4 保溫時間對桑枝SCMP漿性能的影響
保溫時間在60~120 min時,紙漿的漿白度、耐破指數和抗張指數不斷增加,但保溫時間大于120 min時,紙漿白度、耐破指數和抗張指數下降,見表4。適當延長保溫時間,桑枝中半纖維在堿性條件下會部分溶出,有利于提高紙漿耐破指數。延長保溫時間超過120 min后,桑枝可能軟化過度,可能會增加表面被木素包覆的纖維比例,引起漿料白度下降,同時阻礙纖維分離,造成磨漿困難[10]。降低漿料中纖維細纖維化程度,可引起紙漿耐破指數下降。由實驗結果可知,保溫時間60 min延長到80 min,紙漿撕裂指數增加到最大值,最大值為6.30 mN·m2/g,當保溫時間延長大于80 min時,紙漿撕裂指數開始下降現象。適當延長保溫時間,提高桑枝磺化度和長纖維含量,增強紙漿撕裂指數。桑枝中韌皮部長纖維含量比較高,超時延長保溫時間,桑枝韌皮部纖維會部分堿性水解,降低漿料中長纖維比例,從而降低紙漿撕裂指數。
2.2.1 實驗設計
采用響應面分析實驗軟件Design-Expert 8.0.1中Box-Behnken,實驗設計了NaOH用量 (X1)、Na2SO3用量 (X2)和最高溫度 (X3)3因素3水平共17個實驗點進行響應面分析,其中5個實驗中心點,研究了不同條件下制漿對SCMP漿白度的影響。Box-Behnken實驗因素、水平及實驗結果見表5和表6。

表5 Box-Behnken實驗因素及水平

表6 Box-Behnken實驗設計與結果
2.2.2 響應面分析法實驗結果與分析
根據SAS設計軟件中Box-Behnken實驗設計得到以白度為目標的回歸方程:

式中,Y1為白度,X1為 NaOH用量,X2為Na2SO3用量,X3為最高溫度;方程中各項系數絕對值大小直接反映各個因素對目標值的影響程度,系數的正負反映了影響的方向。從式 (1)可知,最高溫度線性項對白度影響比較顯著。
2.2.3 回歸方程方法分析
表7為白度回歸方程方法分析表。表7中 F值為423.60,表示這個模型是顯著的,發生數據偏差或丟失的可能性只有0.01%,方程可靠性高。同時大于F值的幾率小于0.05,所以模型的顯著性明顯。相關系數R2=0.9982,說明其擬合程度高;R2Adj-R2Pred= 0.9958 -0.9707=0.0251<0.2,表明模型可信度高。精密度表示實驗結果的重現性,一般要求大于4。表7中精密度為71.513,遠遠大于4,表明實驗結果重現性好。從表7中差異顯著 (P值)可以看出NaOH用量、Na2SO3用量和最高溫度對白度的影響都是極其顯著的,NaOH用量與Na2SO3用量間交互作用和NaOH用量與最高溫度間交互作用都是相對顯著的。
2.2.4 各因素相互影響響應面分析
采用Design-Expert 8.0.1中Box-Behnken分析得到回歸方程方法分析的等高線圖和三維響應曲面圖,如圖1~圖3所示。等高線圖的形狀為橢圓形,表示該兩因素間交互作用顯著;等高線圖的形狀為圓形,則表示該兩因素間交互作用不顯著。三維響應曲面圖可以直觀地反應因素對目標值的影響。
當最高溫度為 130℃時,NaOH用量與Na2SO3用量交互作用對SCMP漿白度影響如圖1所示。從圖1可知,Na2SO3用量比NaOH用量對白度影響效果更加顯著。

表7 白度回歸方程方法分析表

圖1 NaOH用量與Na2SO3用量交互作用對SCMP漿白度的影響

圖2 NaOH用量與最高溫度交互作用對SCMP漿白度的影響
當Na2SO3用量15%時,NaOH用量與最高溫度交互作用對SCMP漿白度影響見圖2。從圖2可知,紙漿白度隨著最高溫度上升而下降,當最高溫度為115℃、NaOH用量3%時,紙漿白度達到最高值。
當NaOH用量4%時,Na2SO3用量與最高溫度交互作用對SCMP漿白度影響見圖3。從圖3可知,紙漿白度隨著Na2SO3用量的增加而增加,Na2SO3用量為18%、最高溫度115℃時,紙漿白度達到最大值。

圖3 Na2SO3用量與最高溫度交互作用對SCMP漿白度的影響
2.2.5 響應面分析法得到桑枝SCMP制漿最佳工藝
綜上可知,通過響應面分析法獲得的制備桑枝SCMP漿的最佳工藝為:NaOH用量3%,Na2SO3用量18%,最高溫度為115℃,根據式 (1)預計此條件下SCMP漿白度為49.4%。為驗證該方法可靠性,在此條件下制備SCMP漿,實驗測得SCMP漿白度為49.4%,耐破指數為4.51 kPa·m2/g,抗張指數為31.8 N·m/g,撕裂指數為5.35 mN·m2/g。實驗結果與期望值相等,表明該法可靠。
采用桑枝為原料制備磺化化機漿 (SCMP漿),考察磺化條件對SCMP漿性能的影響,并通過響應面分析法獲得制備桑枝SCMP漿的最佳工藝為:NaOH用量3%,Na2SO3用量為18%,最高溫度115℃。在此條件下獲得的SCMP漿白度為49.4%,耐破指數為5.35 mN·m2/g,抗張指數為31.8 N·m/g,撕裂指數為 5.35 mN·m2/g。
[1] Liang Guiqiu,Le Boling,Lu Chunxia,et al.Benefit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ulberry resources in Guangxi[J].Guangxi Sericulture,2009,46(2):30.梁貴秋,樂波靈,陸春霞,等.廣西桑樹資源綜合利用的效益分析[J].廣西蠶業,2009,46(2):30.
[2] Shen Wei,Liang Guiqiu.Study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ulberry resources in China[J].Guangxi Sericulture,2011,48(1):19.沈 蔚,梁貴秋.我國桑樹資源綜合利用研究進展[J].廣西蠶業,2011,48(1):19.
[3] GONG Hong-rang,PI Xiu-juan.Study of Papermaking Performance of Mulberry Stalk AP-AQ Methodology[J].Paper and Paper Making,2007,26(6):9.鞏洪讓,皮秀娟.桑枝氫氧化鈉-蒽醌法制漿性能探索[J].紙和造紙,2007,26(6):9.
[4] WANG Jian.Pulping and Papermaking of Mulberry Stalk[J].China Pulp & Paper,2003,22(12):9.王 鍵.桑枝制漿造紙性能的研究[J].中國造紙,2003,22(12):9.
[5] ZHAO Chunjing,Xin Yi.Study of papermaking of mulberry stalk APAQ methodology[J].Hunan Papermaking,2008(2):11.趙春景,新 沂.桑枝AP-AQ法制漿性能探索[J].湖南造紙,2008(2):11.
[6] Wu Yangyu,Kong Baoqing,Wei Lifen.A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of pulping and papermaking of mulberry stalk[J].Journal of Northwest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1999,17(2):82.吳養育,孔寶青,魏麗芬.桑枝制漿造紙工藝研究[J].西北輕工業學院學報,1999,17(2):82.
[7] Khuri A I,Mukhopadhyay S.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Wiley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Computational Statistics,2010,2(2):128.
[8] Shi Shulan,He Fuwang.Analysis and detection of pulping and papermaking[M].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09.石淑蘭,何福望.制漿造紙分析與檢測[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9] Yang shuhui.Plant fiber and chemical[M].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05.楊淑惠.植物纖維化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10] Zhang Hongjie,Li Zongquan,Ni Yonghao,et al.Chemical process and principle of Pulping[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12.張紅杰,李宗全,倪永浩,等.制漿化工過程與原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