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以精準對策加快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日前,省委常委會議要求全省上下創新驅動精準服務推進工業提質增效;省委、省政府的創新引領轉型、促進經濟發展工作會議,要求有效實施精準對策,推動創新引領轉型,加快推動浙江經濟向增長速度中高速和質量效益中高端邁進。對于麗水而言,就是要進一步加快創新驅動,努力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麗水市被譽為“浙江綠谷”,生態環境質量全省第一、全國前列,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位居全省首位,還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氧吧”、“全國生態環境第一市”。習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間,就要求麗水“一定要走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并明確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只要你們守住了這方凈土,就守住了‘金飯碗’”。在浙江省委作出不再考核麗水GDP和工業總產值的重要指示后,麗水市委、市政府率先主動適應新常態,堅持“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第一驅動力”不動搖。為此麗水專門召開市委三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全面學習領會省委專題研究麗水工作會議精神,系統謀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山區科學發展路徑,審議通過了《中共麗水市委關于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美麗幸福新麗水的決定》。今年5月,又制定出臺《關于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指導思想全面實施生態產業強市的意見》及系列配套政策,明確提出將以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強大動力,加快建設生態產業強市。

經過全市上下一年多來的真抓實干,創新驅動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去年基本完成省委下達的“八倍增、兩提高”目標。從今年1~7月份數據來看,創新驅動相關工作穩步推進,基本達到了任務進度要求,其中規上新產品產值增速56.1%,位居全省第一。去年,麗水市還首次獲得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下轄9縣(市、區)首次全部通過2013年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根據浙江省設區市統計監測報告顯示,麗水市科技進步綜合評價位列全省第三,科技投入、技術創新綜合評價位列全省首位。
按照省委書記夏寶龍要求,有效實施精準對策,推動創新引領轉型,必須聚焦工業主戰場,做優企業創新主體,做強各類創新平臺,強化人才支撐,構建有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集聚資源、精準發力,切實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對麗水而言,就是要加快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生態經濟示范區,四方面的具體工作已經取得顯著進展,一是加快產業轉型,全力促進山區生態經濟創新發展;二是突出企業主體,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三是強化智力支撐,著力構建創新型人才隊伍;四是注重政府作為,合力建設一流創新環境。
在生態工業方面,重點推進“四換工程”。出臺了扶持發展生態工業的“一個規劃、兩個意見、三個辦法”,制定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綠谷信息產業園等平臺建設,重點是推進了“四換工程”。一是大力推進“機器換人”;二是大力推進“騰籠換鳥”;三是大力推進“空間換地”;四是大力推進“電商換市”。在其他產業方面加快改革創新步伐。一是加快生態農業“三化”步伐。全面推進生態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電商化”,積極實施生態精品農業“361”工程,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開通淘寶網“特色中國·麗水館”,邀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為麗水農村電子商務把脈;二是加快第三產業特別是生態旅游業、養生(養老)產業發展步伐;三是加快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步伐。
在突出企業主體方面,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一是加強重點企業培育。2013年以來,全市新增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92家,獲批國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17項。二是積極落實扶持政策。2013年,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征收政策,實際減免企業所得稅1億元。三是抓好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14年已獲認定第一批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2家,完成新一輪5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推薦。目前,全市共有國家重點支持高新技術企業132家,省級科技型企業200家。同時,不斷強化創新平臺支撐。截至目前,全市共擁有省級企業研究院5家(3家重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64家。著力推進機器人生產、特色機械裝備、3D打印技術、中藥材、食用菌等區域特色產業創新服務中心的建設,“麗水市水性合成革區域創新服務平臺”被認定為省級區域創新服務平臺。目前,全市共有省級區域創新服務平臺5家。進一步推進創新成果轉化。目前麗水市網上技術市場體系已覆蓋9個縣級“分市場”,涵蓋4個專業市場,入駐企業3989家,高校院所127家,科技中介機構39家。為加快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化,已引進國家大院名校駐麗水技術轉移中心11家,科技服務中介6家。
在強化智力支撐方面,大力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已引進28位綠谷精英和22個先進項目,市級財政已支持專項資金2200多萬元;共引進千人計劃專家12人。同時積極推進人才培養開發工作,加快打造人才工作平臺。啟動了杭州未來科技城麗水海創園項目,成立浙江生態經濟發展研究院,推進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設,已建立16家院士專家工作站,引進院士17人,建立省級博士后科研試點單位3家,博士后工作站12家。舉辦了“人才科技峰會”。市委、市政府從2012年開始已連續舉辦了兩屆“人才科技峰會”,促進高端人才和重點項目聯袂落地。
在注重政府作為方面,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十二五”以來,全市財政科技投入9.7億元,年均增長率17.9%;市級財政科技投入2.98億元,年均增長率21.2%。今年1~7月份,全市財政科技投入2.24億,同比增長75.5%;市級財政科技投入6787萬元,同比增長198%。同時,積極鼓勵發明創造,強化專利申請補助、專利質押貸款貼息、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獎勵等政策引導。2013年全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5722件和4277件,同比增長33.72%和29.41%,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438件和84件,新增省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0家、市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30家,累計兌現獎勵補助資金266.9萬元。大力促進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在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數已達49家,另有7家企業實質啟動“新三板”掛牌,其中簽約備案企業4家。積極營造有利于創業創新的社會氛圍。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創新驅動、轉型升級”主題宣傳報道的意見》,推出了一批創新典型、創新人物、創新事跡,充分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力。
9月16日《浙江日報》以《堅守生態理念體現錯位發展麗水分類實施綠色考核》為題報道了麗水6個縣(市)將集體松綁GDP和工業考核的情況,以及“五水共治”取得的明顯成效。主動適應新常態,切實提高精準度,就需要深度調整具體的考核辦法,考核導向由注重比經濟總量、增長速度,轉變為注重比發展質量、生態環境和民生改善,以充分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在23日《科技日報》的報道《“第一生產力”震撼發力——解析創新驅動發展的“浙江現象”》中,也特別提到“在麗水市,‘中國綠水’同樣精彩。企業以固液分離為核心技術,圍繞污水處理、污泥處置、廢氣生物處理等進行研發,上海與浙江兩個科技研發中心相互配合。研發的‘污泥干化焚燒發電集成技術’,為浙江‘五水共治’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還提到“麗水市,用網絡技術架通生態與發展立交橋……”
但麗水還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在今后一個時期,要下大力氣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重點,一是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二是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三是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四是多舉措引進創業創新人才;五是全方位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六是抓好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創建。
麗水市將堅定不移深入實施“八八戰略”,進一步深入貫徹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八倍增、兩提高”的目標任務,以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生態經濟示范區為核心目標,以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強大動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進一步加快創新驅動,努力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