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西南有酒
貴陽:山上的城
文 _ 西南有酒
貴陽我去過多次,是細(xì)細(xì)游過的城市。舒國治說:“人習(xí)慣找尋昔年生活的影子與氣味。”兒時的我在遵義的農(nóng)村過得緩慢深刻,若不能到遵義,到了貴陽亦可追索與往昔相似的情思。
多年來,我被無數(shù)次問過這樣的問題:貴陽有沒有太陽,貴陽有沒有平地,貴州是窮山惡水吧?
接下來的聊天中,我會花很長的時間,為“天無三日晴、地?zé)o三里平、人無三分銀”做鮮活的、全面的詮釋,臨了卻只能看到懷疑的表情和空洞的眼神,我這才知道,對別人提問時已心有定論的問題,我只需要回答最簡短的“是”或“不是”。
要描述貴陽的氣韻,總繞不開雨。貴陽的雨,如同黔靈山山頂弘福寺的鐘聲,永遠(yuǎn)制造一種氛圍:清冷。倒春寒凍桐花的時節(jié),雨斜斜的,仿佛不是從天而降,而是來自哪個山谷,冷不防就下了整整一個月。遵義海拔比貴陽低,老家人去貴陽都說“上貴陽”,從遵義一路上到貴陽,慢慢地看到高山裹著霧氣,水汽越來越濃,最后就成了細(xì)柔清冷的雨。貴陽的雨天有著讓人猝不及防的冷意,足以讓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痛恨不已。貴陽人不怕下雨,久居省城的幺爸,最喜歡在這樣的雨天獨(dú)自走進(jìn)青巖古鎮(zhèn),且很少打傘。幺爸愛這里,或許是愛青石板子鋪成的幽深小路浸潤于細(xì)雨,愛路兩邊斑駁的石砌高墻,愛高墻之上蘆薈葉尖懸掛的水滴,愛這長巷的曲折幽寂。姜文、寧靜主演的電影《尋槍》讓這座安靜的古鎮(zhèn)為世人所知,以至人流如織。這里本來是安靜的,適合安靜地就著鹽菜啃豬蹄,安靜地就糊辣椒粉吃洋芋粑粑。這里本來是古拙的小鎮(zhèn),經(jīng)不起川流不息的吵鬧。貴陽人的好惡,有著深山里的人所獨(dú)有的桀驁和真實(shí),只是于山水小城里的尋常巷子,吃著絲娃娃,劃兩番酒令,用留一手烤魚和陽郎辣子雞下一口醬香的林城老酒而已。
貴陽人的氣度和山關(guān)聯(lián)。譬如在易中天的眼里,南方的城市多是“女性”:杭州是大家閨秀,重慶是徐娘半老,廣州是文君賣酒,武漢是木蘭從軍……而貴陽雖在南方,卻是“男性”的。多山的貴州總是不乏男兒的雄壯,有些南方精壯漢子的味道。貴陽人都是住在山上的人,不似成都人溫吞吞地安逸,也不像昆明,四季安穩(wěn)地“悠悠”,貴陽人的腳步永遠(yuǎn)在上山和下山。山路難行,林間繁復(fù),必須慢慢而小心地走過,所以貴陽人分別時都會說一句:“哪天再來耍,慢慢地走哈。”

與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相比,貴陽只是隱于森林的一座邊城,貴陽人也安于享受這樣的清靜。黔靈山就在鬧市,早早地爬上山去,沿途喂野獼猴,任猴兒們在眼前嬉戲。南明河流經(jīng)小城,始建于明朝的甲秀樓便立于城南河中的一塊巨石上。貴陽人常趁夜色正好,水面小舟輕飏,或臨流咂酒,或小飲毛尖茶,擺擺龍門陣,隨心所至,唱兩曲黔韻山歌,河水那單調(diào)的波紋都深諳自然的雅韻了吧。
不分周末與否,在貴陽的公園里,貴陽人常圍坐打麻將,吃米皮,或坐著發(fā)呆,看流水潺潺。更有人隨地鋪一張床單,懶洋洋地曬太陽,睡過整個溫暖慵懶的下午。
有的城市,八方之人匯聚于此,軀體受役于洶涌的物欲,恰如用一天的奔波掩蓋無法歸鄉(xiāng)的空虛。若選擇居處,我定不會選擇這樣的城市,太多的高樓、太多的商場、太多概念的具象的重復(fù)……一個人在這樣的城市,沒有舊時光可以慢慢地回憶,會覺得一輩子太短暫。而有一種地方,或一些人,在一起的時候覺得平平淡淡,離開后,會在晴好的午后,于一餐飯的閑暇,偶然開始想念,越想越覺得好,霎時心向往之。

或許貴陽,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對我來說,那是故鄉(xiāng)的省會。客居西北,每每與斯地的人文風(fēng)俗碰撞,忍不住就會拿貴陽來做比較。越是內(nèi)心空蕩的時刻,越想念貴陽的好。每次去貴陽出差,一色的青山繞著綠水,或斜風(fēng)細(xì)雨,或清爽溫暖,心情必然大好,況辣菜鄉(xiāng)音,觸目可見,肆意走進(jìn)小巷子,與賣洋芋粑粑的阿姨來兩句地道的貴州話,都是莫大的幸福。

對于我們這一代人,逃離土地的比比皆是,身體遠(yuǎn)離了故土,對腳下土地的認(rèn)知更是陌生,回到貴陽,就感覺自己的根在這里。而返回居處,別了這土地時,驀然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歸人,是個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