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王美瑩
伙食團聯盟
文 _ 王美瑩

期中考試有這樣一道題目:您覺得臺灣最美的是什么?我毫不猶豫地寫道:臺灣的美,美在風景和人情味。僅僅是那些素昧平生的人就帶來許多感動:那個在臺北地鐵的長樓梯前幫我抬起重重的行李箱的叔叔,那些付款時會跟顧客說“謝謝”的店家,那些在我們問路時一定要講清楚,甚至還會取出地圖送給我們的路人……說起臺灣人,心里暖暖的。
作為一名大陸交換生,在臺灣校園里度過的時光占據了交換生活的絕大部分,而社團活動似乎是校園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精彩。
那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玫紅色的伙食團社服在斑駁的樹影下閃耀著奪目的光彩,北回歸線以南的臺南,秋季的郊游卻充滿了春天的氣息。
來自三所學校伙食團的社員分成幾個小組,歡樂的周末聯誼就在相互認識小組成員中開始了。之后還有單車環湖、小組合作打通游戲關卡等項目。游戲中一個男生聽聞我是山東人,恍然大悟道:“哦!就是那個東山鴨頭。”周圍人一陣哄笑—東山是臺灣的一個地名。我不禁感嘆,臺灣同齡人對大陸的了解真是少之又少。
午餐在抵達湖邊的燒烤專區后開始。伙食團是一個素食主義者聯盟。在臺灣,素食店隨處可見,在人流量大的街道也很可能遇到倡導素食的志愿者。這一次,我們吃的是類似關東煮的素食拌著涼面,一群人圍著吃得津津有味。
游戲結束時,作為小組里唯一的一個大陸交換生,組員強烈要求我上臺發言。我鼓起勇氣,對大家說:“我在大陸很少參加集體活動,也沒有和社團一起出去郊游過。在大陸,很多人都在為自己的事情忙碌,社團有時純粹是因為有共同的愛好而組織起來的。而伙食團,更像一個家。”發言結束,小組成員齊聲喊道:“美瑩,臺灣歡迎你!”那一刻,我在感動之余,感覺離臺灣又近了一點。
返程的車上,學長開車,負責的學姐和我攀談,說我剛才的發言很好,我不好意思地笑笑。深入了解后我得知,伙食團的很多學姐、學長已畢業多年,但還在組織社團活動。學姐目前的工作地點離伙食團有一定的距離,但只要社團有活動,她都會盡力趕來。我有些吃驚,原來,真的會有一些社團像一些人心里的第二個家,陌生的社員在校園里相聚,溫暖彼此。我呆呆地看著車窗外,這個不那么熟悉的小島被黑暗一點點吞噬,我內心的溫暖卻一點點蔓延。
伙食團只是臺灣學生社團的一個縮影。在我所在的臺灣首府大學,還有一個名為“風林火山”的童子軍社團,成員以男生居多。這個社團更像是一群搗蛋鬼的家。社團的特色是明火雜技,表演時社團成員一個個活像臺版三太子(即哪吒,臺灣人信奉哪吒法力,很多地方都供奉三太子)。有一個細節讓我很感動,有些社員入社很久,衣服洗得褪色了,以至于他們統一的社服整體看起來卻是漸變的藍色。學校還有一個管弦樂團,愛好音樂的社團成員為了二十幾個觀眾,可以在學校教學樓的大廳里做一場小型演出。在大陸大學的社團里,成員們可以交流彼此的愛好,或者提高自己的某項技能,也有可能認識志同道合的人,可我從未見過這樣給人以家的感覺的社團。
有時候,我會感激在臺灣的時間很短暫。因為短暫,所以珍惜。學期即將結束時,伙食團的負責人送給即將離開的我們“all pass”賀卡和一個小香袋—原來臺灣大學生也和大陸的學生一樣,期末最好的祝愿便是“不掛科”。看著賀卡的背面寫著一句“歡迎下學期再來伙食團”,我悵然若失。
“在地圖上,標記你到過的地方,勾畫你途經的路線,最后計算距離時才恍悟,也不過心上的一步之遙。”
臺灣,我離你很近。你,感受到了嗎?
(王美瑩 臺灣首府大學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