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霜
(延安大學 魯迅藝術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近年來,鋼琴作為一項重要的演奏樂器,在我國的發展不斷加快,各種富有我國文化特色的鋼琴作品不斷涌現。尤其是最近幾年的鋼琴作品當中,隨著中國風所產生的影響,東西方文明在不斷的交融,民歌改編的鋼琴曲就是這其中的重要代表,其不僅具有優美的旋律與深遠的文化內涵,還具有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的價值可供參考[1]。在我國文化大革命時期中,鋼琴被作為了反革命的文化代表,被進行了無情的封殺與約束,使得我國的鋼琴藝術發展存在一段時間的空白期,但是一些鋼琴改編曲卻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被保留了下來,而且就此成為了中國鋼琴曲目創作的獨特形式,并被鋼琴藝術家們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國外對鋼琴演奏技術的研究當中,對于使用鋼琴模仿其他樂器的表演形式層出不窮,意大利的風格當中將鋼琴與吉他、長笛、小提琴等樂器的模仿,而西班牙則擅長進行民間樂器進行模仿演奏,從木管到銅管,從弦樂到打擊樂,能夠通過鋼琴獨立演繹出交響樂隊的完美音色。在鋼琴藝術的發展過程當中與其他的樂器進行模仿演繹,而通過這種形式逐漸將鋼琴的獨特風格進行規范化與細致化。
我國鋼琴藝術在發展當中的音樂創作具有獨特的藝術形式,總結說來就是對我國各種民族文化形式都能進行惟妙惟肖的模仿,并從中對聲音進行加工與改良,不僅能夠豐富曲目的內涵型與藝術性,還能在表演當中對音色進行深入加工與潤色[2]。
陜北民歌在我國的文化長河當中源遠流長,作為陜北黃土高原的典型民族藝術形式,其中不知蘊含了多少代陜北人民的精神內涵與物質生活的真實寫照。而作為現代樂器之首的鋼琴,在對陜北民歌進行深入研究后根據其特色進行了細致的轉變,不僅在樂器音色的模仿方面具有一定的獨特性,還在演奏方面融入了多種的技巧,使之成為了無法復制的藝術形式之一。
比如說在經典的陜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當中,由于引子的曲調是通過笛子的婉轉進行描述的,因此在鋼琴的模仿演奏當中不僅要表現出竹制笛子的顫音、滑音、打音以及歷音等多種音色表現形式,使之展現出悠揚舒展的獨特信天游曲風,還能夠使人迅速融入到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當中,來對接下來的正曲進行完美的鋪墊與陳設。而接下來的演奏當中,通過中弱的手法彈奏二分音符,并通過琵琶連彈的方式將連串的三十二分音符行云流水的進行表現,并逐漸加快速度,在第五小節當中適當將演奏速度放緩,并在長顫音的彈奏當中,應通過抑揚頓挫的手法將最后的二分音符與三十二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進行結合演奏,使人能夠將高亢的陜北曲風納入懷中[3]。
另一首經典的陜北民歌《蘭花花》,汪立三先生的改編鋼琴曲不僅將傳統的鋼琴演奏形式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演繹,還將陜北民歌獨有的唱腔特點進行多元化的形象展現。由于陜北民歌的獨特性,種類之間也有很大的區別,例如酒歌、秧歌、攬工調、四季歌、勞動號子等獨特的演唱形式,而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小調與信天游。信天游的別稱為順天游,以兩句一段的演唱形式將相同的曲調進行重復演繹,而《蘭花花》在信天游的作品當中極具代表性,將陜北人民的精神世界進行完美演繹。而改編后的鋼琴曲不僅保留了原有曲調的風味與內涵,還可以通過鋼琴演奏的手法進行深層次的潤色,利用掌、腕、臂的力量進行演奏,并通過力量的完美運用將信天游的唱腔進行準確表達。
鋼琴演奏家們在鋼琴表演當中,對節奏的把握通常是運用強弱交替的規律進行重復的更替,不僅在節奏感方面具有特殊性,而且還能夠使人在不自覺當中跟著拍子輕輕和著。而我國陜北民謠當中許多的篇幅均為散板,不僅僅能夠使得歌曲的節奏更加具有自由的韻味與變化性,還可以通過不規則的節奏演繹將信天游風格進行淋漓盡致的表現。因此在欣賞此類樂曲時,不僅能夠感受到鋼琴獨特的音色對黃土高原的準確描述,還能夠對信天游那自由歡快的唱腔進行深入理解。
在鋼琴的發展歷程當中,陜北民歌的文化一直影響著我國音樂歷史的發展。與其說是將鋼琴對陜北民歌進行改編,不如說是陜北民歌為鋼琴演奏增添了新的表演形式,兩種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發展,這也將成為我國藝術形式當中的重要標志。
[1]王曉平.論信天游的審美特色[J].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9(02):69-72.
[2]李文紅.淺析由陜北民歌.蘭花花.改編的兩首鋼琴曲[J].黃河之聲,2009(02):35-38.
[3]趙曉生.通向音樂的殿堂[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