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湯珉暉
基于多案例分析的職業技能教育對技術創新能力影響淺析
——以麗水市高新技術企業為例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湯珉暉
本文通過對麗水市20家高新技術企業實地訪談調研,并運用多案例分析法對其中4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了深度解剖,分析了企業職業技能教育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得出了四條基本結論。
職業技能教育;技術創新能力
勞動者是生產力各要素中最核心因素,是企業的“軟實力”所在。企業創新能力的強弱,企業能否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企業能否健康發展,關鍵在于勞動者素質,而職業技能教育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培育技術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研究職業技能教育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技術創新能力是指企業以資金能力支撐,為支持技術創新戰略實現,由產品創新能力和工藝創新能力為主體并由此決定的系統整合功能。職業技能教育則是根據企業發展目標和勞動力的需求狀況,對受教育者進行職前教育、職中提高及職后培訓,以傳授專門職業或職業群需要的文化知識、基本理論、專業技能和勞動態度,以培養企業一線所需初、中、高級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教育培訓。雖然,在國內外研究中有對職業教育與技術創新能力的研究,但是,關于職業技能教育對技術創新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報導不多。為此,作者在麗水市科技部門的支持下,運用具有理論構建功能的多案例分析法,就職業技能教育在高新技術企業中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作了初步研究。
麗水市在浙江省是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質量在全國地級市處在中等略偏上水平。現有企業普遍存在規模相對較小、技術裝備落后、科技含量不高、創新人才奇缺等狀況。為扭轉這種被動局面,麗水市提出了大力支持和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用高新技術提升和改造傳統產業,實現從“肢體經濟”向“頭腦經濟”發展,以便在劇烈的國際競爭中占居有利地位。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科技創新和生態經濟發展的激勵政策,有效推進了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據統計,至2013年底,麗水市經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34家,重點分布在麗水經濟開發區和縉云、青田、蓮都、慶元、龍泉、云和、遂昌等7個縣(市、區)。麗水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在全國地級市排名中,大致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選擇麗水市企業開展研究分析,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普遍的參考意義。
本文運用了更適用于構建性解釋的多案例分析法,與單案例分析相比,優勢在于其得出的結論更加可靠、準確,更容易導向定量分析以及更有助于增加對經驗世界多樣性的理解。多案例分析法,首先要對各案例提取與主題有關的關鍵詞,以此來對案例進行第一次抽象(一階抽象);然后,將第一次抽象出的各個關鍵詞,對應到職業教育、外部環境及技術創新能力等三大范疇中去,以此來進行第二次抽象(二階抽象);最后,進行選擇性譯碼工作,將二階抽象的3大范疇鏈接成為一個完整的邏輯脈絡,從而解析出職業教育如何對技術創新能力產生影響。
為了使調研分析的數據更加接近實際,選擇了若干較具代表性的不同行業高新技術企業20家(約占全市高新企業總數15%)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多案例分析法對其中4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深入解剖。依據典型性原則,從實地調查訪談的20家高新技術企業中,選擇了甌寶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OB)、縉云縣高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GX)、浙江嘉利工業有限公司(JL)、浙江維康藥業有限公司(WK)4家企業作為研究樣本。這4家企業分別屬于金屬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從行業屬性看,能夠代表麗水市高新技術制造業企業。
在選定調查分析的樣本之后,通過與企業高層管理者進行面對面深度訪談了解和填寫調查問卷等方式,并輔以收集相關網絡、報刊等媒體報道和企業內部資料等,對各企業進行解剖分析。
本文略去各案例的背景介紹和個案分析內容,直接對案例進行一階抽象和二階抽象。
1.一階抽象結果見表1:

表1 案例一階抽象結果
2.二階抽象結果見表2:

表2 案例二階抽象結果
3.初步分析
(1)職業技能教育比職校學歷教育對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見效更快。案例企業普遍認為,企業自主安排的職業技能教育對技術進步與產品質量提升影響較大,而職業院校的學歷教育之所以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較小,主要原因在于學校的課程設置與企業實際需求相距甚遠,畢業生實際操作能力較弱,到崗后仍需一段時間的在崗培訓來提升技能水平。在縮短畢業生適應崗位能力方面,OB和JL都有成功的實踐,通過與當地職校或職高合作辦班,根據自己企業需求來設置課程、安排實習、考核技能,以較優厚的條件吸納優秀實習生到企業就業。
(2)外部環境的變化會抑制或促進職業技能教育對技術創新能力的作用。外部環境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市場競爭、生產需求、政策調整等,其中政策調整對其影響較為明顯,比如WK所在的醫藥制造業,國家監管不斷加強,對制藥企業的原料采購、產品配方、生產工藝流程以及包裝運輸各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操作規范,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員工創新能力的發揮。同時,市場競爭也促使企業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如GX起步之初,就依靠一批高技能人才研發出若干頗具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產品,確立了企業在國內同行的領導地位。
(3)職業技能教育會對企業生產能力、資金能力和R&D能力產生較大影響。職業技能教育有利于提高一線員工的技術能力和理論水平,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表現為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提高,企業利潤增長。這又間接使企業有更多資金投入到研發創新中,增強了企業的資金能力,形成一個技術創新的良性循環。
(4)職業技能教育對企業市場營銷能力、創新決策能力和組織能力產生一定影響。高素質的勞動者是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實現者,通過職業技能教育不僅能使一線員工的技術水平有所提高,同時加快了企業轉化新技術的速度,這對于企業新產品搶占市場先機,促進市場營銷具有積極作用。例如OB、JL等企業的培訓中,強化了對員工管理能力、市場競爭意識和綜合學歷提升等內容,這在一定程度影響了企業市場營銷能力、創新決策能力和組織能力。
1.職業院校學歷教育的內容與企業的實際需要有脫節現象。職業院校應在課程設置、師資選配和畢業實習等方面加強與企業進行有效的溝通,使職校畢業生儲備更多的實際操作技能知識。
2.加強校企聯合辦學,是有效推進職業技能教育,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校企聯合辦學,教員交叉兼職,實行資源共享,能使職校教師準確把握市場需求信息,職校學生能盡早了解企業創新文化,企業能夠比較順利地招聘到實用技術人才,實現共贏。
3.外部環境直接影響到職業技能教育成效和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企業要重視對外部環境的監測,及時掌握市場趨勢、政策走向等外部環境的變化,減少其對企業創新發展的負面影響。
4.職業技能教育對企業生產能力、資金能力和R&D能力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政府和企業都應高度重視職業技能教育,增加職業技能教育的投入,提高一線員工操作技能水平,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使企業保持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優勢,為地方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多作貢獻。
[1]王飛,楊永杰.戰略創新[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1999.
[2]胡樂真.科技經濟學探索[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
[3]黃振輝.多案例與單案例研究的差異與進路安排[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0(4):183-188.
[4]高金德.中小企業與技術創新[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0(6):84-85.
[5]魏江,許慶瑞.企業技術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之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1996(1):22-26.
[6]王軍,秦學志,武春友.基于探索性多案例分析的新興服務企業創新生成機理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5):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