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本刊記者 唐可心
2013年戶外市場報告行業態勢良好
整理/本刊記者 唐可心
7月23日,第九屆亞洲戶外展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作為亞洲規模第一的專業戶外用品展覽會和國內首個通過UFI認證的戶外展覽會,戶外展上公布的2013年中國戶外市場報告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準確的數據分析,并對未來市場進行準確預測。
2013年中國戶外市場報告中顯示,在2012-2013年中國戶外核心市場規模達到153.8億元人民幣較2012年增長了16.2%。各類產品比例與2012年基本持平。服裝類占據整個市場份額53%,鞋類占24%,背包占12%,其他品類則占到了剩余的11%。

圖:2000-2013年中國戶外核心市場規模

圖:各品類戶外產品市場份額
根據中國戶外用品市場2013年度調查報告,2013年從總體看依然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戶外行業零售額180.5億,出貨額96.8億,零售額同比增長24.3%,出貨額增長30.9%,其中,零售額是實際的成交價,不是吊牌價,出貨額是品牌商批發給渠道商的價格。2012年和2013年行業增速有所回落。

圖:2010-2013年中國戶外市場品牌數量
2013年核心戶外品牌數較2012年增長了12.3%,其中中國品牌數增長14.5%,國外品牌數增長10.8%。增長速度相對2012年有所減緩,說明經歷2012年的震蕩之后,盲目進入戶外行業的品牌有所減少,國內增長的品牌主要是OEM轉型的品牌,網絡品牌為主,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競爭,另外在一些品牌進入市場的同時也有一些表現不佳的品牌退出市場。進入國內市場的國外品牌還是以歐洲和北美為主。
與此同時,戶外品牌數的增長也催生了2013年戶外產品實體銷售點數。2012年至2013年戶外實體店銷售點數量增長11.9%,核心市場零售總額同期增長16.2%。

圖:2010-2013年戶外實體銷售店

圖:2013年戶外市場規模
報告中對核心戶外市場未來5至10年的發展做出預測,保守估計未來5至10年的市場增長年平均率為12%,樂觀則為15%。
由于處在初級階段,戶外市場仍然有巨大空間,增長點不斷涌現,市場開始走向成熟。由于渠道的廣泛滲透和網絡的傳播,消費者對戶外用品的認識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具體體現在公眾對戶外用品的廣泛認知。據悉,目前約有6000萬中國人開展專業戶外運動,包括登山、攀巖以及徒步等;約有1.3億人口開展泛戶外運動,包括徒步旅行、休閑戶外等;而進行體育運動的中國人則達到3.8億人口。報告依據以上數據總結出中國市場未來具備強大的潛力。
從數據可以看出,2014年的主要挑戰是零售環境、折扣力度、成本上升會延續2013年,必須適應變化并調整,由以往的“粗放”進一步轉向“精細”。品牌商的定位與“自我模式”建立,從目標人群、價格層次、運動的選擇會更加清晰,從產品、渠道、推廣的個性化模式開始形成。
專業渠道的專業性進一步提高,開始緩慢走出鞋服為主的格局,圍繞一個或幾個戶外運動的“全面解決方案店”會不斷涌現。商場店維系高定位,品牌仍是商場店的核心,高價戶外用品是商場店的主要構成,高端人群指向總體不變。盡管仍然會高速增長,但電商會遇到問題甚至低潮,網店的固定成本有的比實體店還要嚴峻,且“馬太效應”明顯,多數中小戶外用品電商生存堪憂。
社會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視低碳環保,參與旅行,戶外體驗以正面形象為社會所接納,戶外用品市場總體利好,2014年的機遇是戶外用品市場在中國處于大的黃金周期,新消費者不斷加入,消費深度持續提升,消費者構成復合特征明顯,但總體規模一定是高速上升,戶外運動人群的邊界清晰和增長也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