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
曾幾何時,HTC和摩托羅拉是肩扛Android風行大旗的扛把子者,也一度是Google重點關照的對象,但最終摩托羅拉被Google收購,從此一蹶不振,而HTC因為和蘋果的一場官司徹底元氣大傷,此后隨著三星的崛起,這兩大天王就徹底退出了全球智能手機的第一陣營。
相比摩托羅拉的沒落和歸宿,HTC是心有不甘的,雖然一度市場也在傳聞HTC可能被收購或者販賣。但是王雪紅顯然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女人,苦苦掙扎的背后自然有很多的辛酸。智能手機市場的新貴太多了,僅僅中國市場的聯想、酷派、華為、中興、小米就讓HTC感到心悸吧?其余市場還有很多的蠢蠢欲動者也在撬動著屬于自己的份額。HTC一直想著法兒地尋找著自救的機會。但天不作美。
搶奪營銷陣地,HTC急病亂投醫?
王雪紅的強勢和霸氣注定會給HTC帶來更多的改變和應對頹勢的策略。近日,我們看到,HTC大手筆押注營銷,開始為反彈做最后努力。說到營銷自然有兩個手機界的大腕不能忽視,一個是喬布斯,一個就是雷軍。前者的饑餓營銷讓iPhone徹底風靡全球,后者借助SNS、微博等移動化工具基本是兵不血刃地把小米推介了出去。
那么HTC的營銷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先看看HTC的業績下滑有多快吧。在剛剛過去的11月,HTC的銷量比10月份上漲3.2%,但是卻比2012年同期低了27.1%。幾乎四成的銷量灰飛煙滅了。這還僅僅是一個月的銷量。可見HTC的市場誘惑度太低了。對此,王雪紅認為是營銷與產品的投入不利。
營銷是為了造勢,當然也必須有不菲的財力做支援。2013年12月初,HTC租下紐約時報廣場的平面廣告牌以及電子屏幕,用于企業宣傳。據悉這是王雪紅追求的“營銷要更落地”。HTC也希望通過向全球手機用戶征集“最美照片”活動來喚起人們對HTC的持續關注,乃至沖動消費。在中國市場,HTC開啟了專屬通道,中國網友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線下等通道參與活動。只是這個活動是不是能夠激發出HTC的“地氣”呢?
中國有句俗話:酒香也怕巷子深。HTC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其實雖然沒有營銷的詭異手段,我們看到三星對營銷的關注也絲毫不遜色于其他公司。據悉,三星2012年全球營銷支出達到創紀錄的13萬億韓元(約合116億美元),甚至比研發多出13億美元,而HTC的營銷費用僅為10億美元。這次王雪紅放手一搏,率先從營銷開始,也是玩一個心跳,因為玩不好,就可能砸在手里。
創新才是根本
當然,除了營銷,HTC更大的問題還是創新,從代工轉向自有品牌之后,HTC的創新還不夠。對用戶需求的產品跟進,對潮流的掌控,包括對產品價格定位的市場調研等,HTC還有很多的路要走。創新離不開用戶需求,以及用戶習慣的養成。當越來越多的大屏手機出現的時候,HTC的跟隨其實并不緊。蘋果都因為大屏而吃虧,讓三星獲得了更多的機會,HTC的步調更是不夠。當然,這需要極強的市場把握能力。或許隨著4G的逐漸普及,以及中國4G的牌照發放,2014年對于HTC來說也是值得挖掘的一年。
畢竟重視營銷只是一個策略而已,對于創新的跟進是不是足夠好,才是HTC發展的關鍵所在。包括供應鏈、渠道建設等也是不可忽視的焦點。HTC想通過機海戰術以空間換時間,在巨頭的咬合中另辟蹊徑。但是機海戰略又考驗供應鏈和渠道能力,在這方面HTC并不具備優勢。由于產品跨度大,價格差異少,品牌影響力難以真正根植于用戶的視覺和印象中,這對HTC來說是致命的。
本來HTC寄希望HTCOne能給自己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但事與愿違。在2013年第一季度時,HTC的季度財報顯示,當季凈利潤僅285萬美元,創下公司歷史新低。這時候HTC把厚望放在了HTCOne身上,該產品4月在國內首發,不管是HTC還是業界,皆認為此產品是HTC的翻身之作。但這款手機并未如設想的那樣在市場產生轟動效應。甚至一度讓HTC陷入到一個新的尷尬境地,最終迫使王雪紅出山,重新執掌HTC智能手機產業。
HTC的短板是供應鏈?
本來被HTC寄予厚望的One系列并沒有帶來很好的回報,其中有很大一個原因是,產品在最初發布且最受關注時期卻嚴重缺貨,從而拖累了手機的上市進程。如HTC原計劃于3月在全球80個國家發售HTCOne,但最終卻只在三個國家發售,且直到4月底才在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上市。在電子產品日新月異的今天,且自身在產業鏈中并不具備強大號召力的情況下失去了先發優勢。這恰恰是HTC的軟肋之一,而缺貨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供應鏈出現問題。
眾所周知,以代工出身的HTC,并無自己的操作系統或芯片,以及相應的零部件生產能力,在手機生產中注定是個與產業鏈各環節合作的資源整合者。但是,HTC并沒有蘋果的那種市場影響力,并且擁有眾多的趨之若鶩的果粉支持,這也是蘋果在和供應鏈的談判中重大的籌碼。HTC也沒有三星以其完整的自有產業鏈布局而伴生的鏈條垂直整合能力。因此HTC的供應鏈,注定了是有極大的軟肋的。
況且,在HTCOne集中上市的第二季度,凈利潤為約4163萬美元,同比下降83%。到了第三季度,HTC凈虧損約合1.01億美元。這也是該公司自2002年來首次出現凈虧損。顯然HTCOne并沒有給其帶來好運。
高不成低不就?
HTC始終認為,HTC是走中高端品牌定位的手機,其競爭對手是蘋果和三星。可是其品牌影響力卻比蘋果、三星遜色很多,在高端路線上能走多遠真的很難說。在同類價格中,用戶更認可蘋果和三星,HTC卻依然堅持自己的中高端發展策略,真有點不見黃河不死心的勁頭。
事實上,HTC在中低端手機市場不是沒有嘗過甜頭。2012年,它在中國嘗試性地推出了“新渴望”系列運營商定制機,2000元左右的價位段里,“新渴望”系列受到了用戶的廣泛好評。但HTC似乎并不打算因此而改變。不過由于在中高端市場競爭不過蘋果和三星,又不愿意放下身架,那么HTC很可能會出于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
如果調整不當,HTC的救贖很可能會陷入到一個死循環,而2014年對于HTC是異常重要的一年,走不出持續下滑的怪圈,那么HTC將步黑莓、摩托羅拉、諾基亞的后塵也并不是危言聳聽。這恐怕也是王雪紅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營銷顯然不是最主要的環節,這一點需要HTC審慎地面對。如果2014年王雪紅不能帶HTC走出泥淖,那么盤點明年智能手機市場的時候,或許HTC會成為一個反面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