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廣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精專業曉前沿善應用高學歷高層次警務技術精英人才培養
——以認知腦電測謊博士生培養為例
□劉洪廣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以腦科學為基礎的認知腦電測謊作為心理測試技術,其科學的嚴謹不僅得到科學同行的認可,而且也得到國家主管部門的認可。《公安機關刑事科學技術隊伍專業技術職位設置辦法》不僅正式規定了心理測試技術是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之一,而且還有一級到七級心理測試鑒定官職位設定。從2004年招收測謊碩士研究生以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一直以“精專業、曉前沿、善應用”作為為公安機關培養人才的目標。“精專業、曉前沿、善應用”不僅符合“應用型警務精英人才”的培養理念,而且增強了公安高等教育在科學同行中的核心競爭力,占據了警務、法庭科學、腦科學等領域內專業制高點,處于國際腦科學證據學的前沿,引領國內警學發展,切實履行了作為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等方面的職能。
認知腦電測謊;心理測試技術;“精專業、曉前沿、善應用”;警務技術精英人才培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按照《公安機關刑事科學技術隊伍專業技術職位設置辦法》(以下簡稱《設置辦法》)規定,刑事科學技術隊伍專業技術職位分為鑒定、法醫兩個系列。心理測試技術(測謊)屬鑒定系列中的八大專業之一,與耳熟能詳的傳統檢驗如痕跡、理化等八個專業并列。《設置辦法》不僅正式規定了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之一的心理測試技術,而且還有一級到七級心理測試鑒定官職位設定。
以腦科學為基礎的認知腦電測謊,作為心理測試技術未來發展趨勢,其科學的嚴謹不僅得到科學同行的認可,而且也得到國家主管部門的認可。公安大學是測謊領域最高學歷的培養單位。自2011年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具有招收測謊博士生資格,目前已經有兩名博士生專門從事測謊研究。2012年起,公安大學還開始招收測謊的博士后。從2004年招收測謊碩士研究生以來,公安大學一直以“精專業、曉前沿、善應用”作為為公安機關培養人才的目標。從十年來實戰部門專業使用的反饋來看,“精專業、曉前沿、善應用”不僅符合“應用型警務精英人才”的培養理念,而且增強了公安高等教育在科學同行中的核心競爭力,占據了警務、法庭科學、腦科學等領域內專業制高點,處于國際腦科學證據學的前沿,引領國內警學發展,切實履行了作為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等方面的職能。
公安測謊實際工作在職業上具有鮮明的特色,它有實踐性(實際案件測試多)、應用性(數據與機制關系的解釋少)、操作性(多因素分析少)強烈的特點。腦電測謊高層次人才的培養,首要考慮的是如何更加貼近公安實戰要求。高層次測謊專才教育實戰教學模式是以培養測謊應用型、腦電操作分析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培養畢業生的警務測謊實用技能,注重腦認知科學理論與實踐實驗的結合,重視與實踐實測緊密聯系的實用技能的傳授,使畢業生走上測謊工作崗位能直接進入角色,一方面能解釋數據的科學原理,另一方面能切實解決測謊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降低大腦理論課的比例,彰顯以實案的實踐、實測的實戰為重點和核心的測謊博碩士生課程取向,構建以心測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的實戰型教學模式(見表)。

以“實”實現“精專業、曉前沿、善應用”高層次測謊人才培養
就警務認知腦電測謊精英人才培養而言,腦科學相關的高水平技能應用型人才亦被視為時代發展不可或缺的精英。對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更加應該瞄準高水平、高層次的應用型國際前沿,時刻提醒以培養未來警界精英為己任。十多年來,筆者一直深入分析警務實戰部門測謊和監察、紀檢、軍隊、法院等非公安社會的人才需求,合理界定本專業的學生畢業應有的知識、素質與能力,通過嚴謹而科學的教育教學環節,所培養的學生(不完全統計)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蘇、深圳、重慶等地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包括進入司法部1人、國家安全部1人、國外高校深造2人、中紀委監察部1人、公安高校3人等,為公安實戰和非公安的相關部門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的畢業生,獲得了廣泛好評,更得到了科學同行的認可。
現今的公安工作日益呈現復雜化、專業化和高端化等特點,公安內外的測謊界更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有動機傾向的,有利益驅使的,有為吸引媒體眼球而夸大事實的,有違背科學原理神話測謊的。的確,測謊案例的成功,尤其是疑、難、特案件測謊成功,如果自身少那么點對科學效果的尊重,多那么點半推就容易出名成功,故被培養人的“(人)品(質)”尤為主要。對測謊數據要做到去偽存真,出淤泥(誘導、暗示)而不染,對破案的上鏡上報上獎上網,要保科學的理性,一切尊重客觀事實,尊重科學,減少浮夸,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面對水平參差不齊的測謊教育界,測謊的公安高等教育應對的需求也日益復雜多樣,更應該牢牢把握高層次人才培養“品”為先。即應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技強警戰略,堅定不移地走科教強警之路,更加注重警察價值觀的培養,大力加強公安機關職業能力建設,將應用型警務精英人才培養成為警務專業領域內的行家里手,能夠將專業理論知識嫻熟地運用于警務實踐工作之中,在學習研究的行動中感受到自己就是在實現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公安隊伍的一份子。
公安技術的本質在于實踐運用。在制定和執行培養方案時,不論是在研究方向的凝練和拓展中,還是在課程體系的優化上,都要充分考慮到凸顯公安特色,突出心理科學品位,培養其他高校不可替代、兄弟公安院校無法復制的創新人才。
首先,調查研究警務心理學特性和優勢。充分發揮公安大學專業高科技優勢,貼近公安實戰的需求,在認知心理學、工程心理學等邊緣學科導引下,大力發展高技術警務心理應用裝備,并提供心理技術指導。在心理測試技術、犯罪心理分析技術等方面有所創新,在警察心理健康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其次,研究提升儀器設備利用率的方法。為提高警務心理學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必須堅持心理學實驗室建設的協調性原則,努力實現公安大學內部院、系和專業間的合作協調,做到內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更好地實現辦學目標。國家科技部的調查顯示,我國科技儀器的利用率僅為25%,遠低于發達國家170%~200%的利用率(按每天8小時為100%計)。由于心理學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與法學、社會學、管理學、生物學、法醫學、公安技術等學科都存在緊密聯系,為此,警務心理學專業可與刑事科學技術、偵查、管理等專業在交叉的實驗儀器建設上進行協調,統一購置,共同使用,使本專業的有限資源得到合理配置。這不失為是一種投資小、效益大的建設實驗室的有效策略。這樣既節約了實驗室建設成本,又提高了儀器設備的使用率,還可加強這些專業師生在教學、科研上的交流與合作。各兄弟院系相關課程發展的普遍特點表現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趨勢。每個院系的應用警務心理學研究都充分利用本單位已有的學科優勢,大力加強警務心理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以學科間的結合點為研究的突破口,將警務應用心理學的實用性、創新性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三,研究探索基礎與應用相結合的實用原則。警務心理學培養方案在注重基礎課程的同時,應保留一些方法性、操作性課程。如實驗心理學、心理測量技術、心理學研究方法等。此外,對每門課程教學大綱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都應進行精心設計,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
第四,研究一般應用與警務特色相結合的實操原則。實操培養方案設置的數門課程中,通用課程6門,公安特色課程5門,真正體現了通用與警務特色的有機結合。即使是通用課程,在教學案例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編排上,也應力求貼近公安實際,凸顯公安特色。就一般的心理學儀器來說,這類儀器通常是用于心理學基礎實驗或研究中的心理學儀器(如注意廣度測試儀、注意分配測試儀),更多用來測定個體的基本心理能力。由于人的基本心理能力主要和先天因素密切相關,后天訓練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故而那種試圖通過對警察大量開展這類簡單重復的測試來較大幅度提高其基本心理能力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第五,研究探索數量與質量相結合的實訓原則。一是精簡數量。警務培養方案只有(犯罪心理和警察心理)兩個研究方向,但相應設置了15門課程。根據實際需求和師資情況,在近幾年的實施過程中,真正納入教學計劃的只有9門課程,這無疑造成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因此,應精簡課程數量,以保證課程體系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二是確保質量。在教學大綱中應明確更加嚴格的要求,比如教學內容和要求更加詳細具體、更加貼近學術前沿等。
第六,研究如何加強警務心理可操作性的實驗室內容。譬如,目前使用心理學儀器開展警務心理訓練,之所以取得較好效果,主要是依靠生物反饋技術。生物反饋(biofeedback)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將人們通常意識不到的身體生物信號,如肌電、腦電、皮溫、心率、血壓等轉變為可以被人覺察到的信號,如視覺、聽覺信號。生物反饋技術的應用要通過生物反饋儀器來實現,包括皮膚電反饋儀、皮膚溫度反饋儀、心率反饋儀、腦電反饋儀等。自上個世紀20年代以來,生物反饋技術已經廣泛運用于醫學領域。我國醫療界已經運用肌電、皮膚電、皮膚溫度生物反饋技術配合其他心理訓練方法有效降低如產婦、考生等特定應急群體的焦慮情緒。運動心理學工作者也在許多運動項目中運用生物反饋技術,幫助運動員解除比賽時的過度緊張情緒,取得了提高運動成績等良好效果。生物反饋訓練與其他訓練方法相比,掌握起來需要一個過程,一旦熟練,效果十分顯著。但在警察心理訓練領域,目前為止還沒有相關文獻系統研究。
人才培養中,一手抓教學、一手抓科研,二者缺一不可。科研與教學是相互促進的,這對于高層次人才培養更是如此。近年來,筆者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案件相關腦電位在法庭調查中的應用研究)、公安部應用創新計劃項目(基于腦事件相關電位的人體個體犯罪心理識別技術研究)、公安部刑事技術標委會強制執行項目(法庭科學基于腦電的心理測試技術規范),在研公安部應用創新計劃項目(涉嫌恐怖犯罪人的腦電檢測),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近四十篇論文,指導20位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和10位本科生學位論文,辦理數十起刑事和民事實案測試、省部級危險人格評估課題近千人次的測試、重點和關鍵崗位的近百人次的測評等。這些“近在眼前還熱得燙手”的研究成果,無疑對筆者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具有非常好的良性促進。
下一階段,應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優勢,以應用研究和社會服務為特色,努力建設公安機關心理學人才培養基地和警察心理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為此,一方面應加強運用心理學技術、方法和理論對警察心理行為進行干預,以改變心理行為、提高警察偵破案水平的這門新興學科更加深入地發展下去;另一方面,應加強心理學實驗室建設,警務心理學實驗室應堅持教學為主、科研為輔的原則,將警務基礎心理學實驗室、心理測評實驗室和心理咨詢與測謊實驗室主要用于課堂心理實驗的演示和操作,以滿足公安工作相關內容的教學需要。同時,將警務基礎心理學實驗室、心理測評實驗室和心理咨詢與測謊實驗室建設成為師生課余科研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滿足師生的警務科研需要,促進本專業的發展。
[1]王芙蓉,韓立敏.彰顯軍事特色和科學品位培養高素質心理學研究生——《應用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修訂[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S1).
[2]吳文春,溫桂生.地方高校心理學實驗室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6).
[3]譚勝.現代大學理念傳承及國際一流警察大學辦學思考[J].公安研究,2012(3).
(責任編輯:莊稼)
D631.15
A
1674-3040(2014)02-0055-04
2014-01-20
劉洪廣,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教授、博導,中國科學院腦電生理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學神經電生理博士、教授、博士后合作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