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檢澤
(瀏陽市第三中學, 湖南 長沙 410301)
地理復習中的有效方法探討
許檢澤
(瀏陽市第三中學, 湖南 長沙 410301)
探討了高三地理中復習的三個方面:一是抓好學生的地圖識記工作,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一幅清晰的心理地圖,以增強答題的針對性;二是精心選題,在選好題目的基礎上,盡量把授生以“魚”提升到授生以“漁”;三是引導學生整理好自己的錯題,積累一本具有個人特色“活頁錯題本”,從而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復習。教學實踐證明上述三個方面的做法具有較好的實效性。
心理地圖;授生以“漁”;活頁錯題本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深入,加入新課改的省份越來越多,高考改革也在不斷深化,新課標下的地理高考命題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以湖南省為例,從2010年到2013年,已經連續四年沒有出現與光照圖有直接關系的難題了,整套試卷的難度系數也有所降低,第一部分選擇題11個題目共44分,平均分已從最初的17.38分提高到了25.43分,第二部分綜合題共56分的平均分雖然在2013年有所降低,但總的趨勢還是在提高,地理試卷的平均分也已接近60分,比起新課改之前已有明顯提高。[1]
雖然高考的平均分數有所提升,但從每一屆參考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真正能得高分的學生人數并不是很多,即大部分同學都能得到一定的基礎分,但要想拿高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平均分的提高更多的是依靠成績靠后的同學分數,而不是靠高分同學的分數,這也說明新高考既充分照顧到了全體的學生,也體現了高考的選拔功能,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能力的考查。[2]
作為多次任教高三的一線教師,結合前幾屆的經驗和教訓,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覺得高三地理的復習應考,怎么樣才能夠真正有效且事半功倍。于是筆者在接手新一屆高三之后,進行了一些有意識的改變和嘗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生的解題能力有所突破,考試分數尤其選擇題的分數具有較大的提高,現把筆者一些做法與諸位分享:
1.第一步:改變學生做題時圖不離手的習慣
很多學生在平時做題時總是圖不離手,這種習慣本來是不錯的,畢竟地圖是我們學習地理的基礎,在考試中也基本上是無圖不成題。但有些學生過份依賴地圖,一旦離開了地圖就根本“找不著北”,說明學生還未構建出自己的心理地圖,所以不得不依賴地圖冊。而在高考中并不能使用地圖冊,高考中所考查的地圖往往也具有一定的新穎性,這樣也就導致他脫離地圖之后做不出題目了。[3]因此我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專門給出一定的看圖時間,不斷強化學生對地圖的重視,同時規定看圖時只能看圖,做題時則只能做題,要用到地圖知識時,只能從大腦中提取,不準去直接翻閱地圖,從而降低學生在做題時對地圖的依賴性。
2.第二步:讓學把地圖直正落實到腦海中去
學生在做題時沒有地圖可以翻閱后,題目做不出來怎么辦,因此我的下一步則是讓學生把地圖落實到腦海中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中要有圖”。[4]落實的方法,不僅僅是經??纯吹貓D,或對著地圖描一描,而是要把地圖作為知識點記下來,平時用一個專門的本子畫地圖、記地圖,記完之后,為了檢驗效果,再脫離地圖把它默寫出來。教師可能會擔心這個要求有些高,擔心學生做不到。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當我跟學生講這個想法的時候,他們也是一片嘩然,但在我的“強勢”推行下,并經過我在黑板上的示范之后,學生覺得并沒有那么難,激發了許多同學的熱情,經過一段時間的臨摹和嘗試之后,也畫得有模有樣了。
3.第三步:讓學生把一些重要地圖“默寫”出來
在做好了第二步的基礎上,進一步帶領學生向最后的高地沖刺:把一些重要地圖“默寫”出來,如板塊圖、氣候類型圖、洋流圖等等。同時也意識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和才智,放手讓學生去做,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令我感到更意外的是一部分平時地理成績不太理想的同學,畫圖的興趣卻很濃,不但畫得十分詳實,甚至還用不同的顏色予以區分不同的內容。從畫圖中有了成功的體驗之后,把學習地理的興趣也帶動起來了,有了興趣之后,成績自然也就有了提升,下面附錄兩張學生所繪的真實地圖。(為保持圖片的原貌,圖片未經任何修飾)

圖1 學生手繪的世界洋流分布圖

圖2 學生手繪的陸地自然帶圖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大部分同學的讀圖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升,在做題的時候,尤其是在做一些跟區域定位有關的題目時,就很少出現一些明顯的失誤了,也大大提高了答題的針對性。
1.學生并沒有把做過的題目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在高三的復習中,總免不了大量的訓練,而每次訓練之后都需要講評,講評的時間大約占復習時間的一半,尤其是在臨考前的那個階段,有時甚至高達70%~80%。以往,在高考結束后我總覺得復習的過程不是很有效,有時甚至可以說是做了大量的無用功。有些學生在平時的模擬考試中考得較好,而在真正的高考中卻發揮失常,這里面當然不排除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因素,但大部分同學并沒有把所做過的題目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也就是說教師的知識還是在教師的腦海里,學生的腦海中仍然沒有該有的知識,也就沒有解題的能力了。
2.在復習中教會學生怎樣解題才是最關鍵的
平時的模擬考試命題畢竟沒有高考那么高的要求,有些題目也許就直接來源于學生平常的訓練,因此做起來能夠得心應手。而高考命題的基本原則就是原創性,在高考中碰到原題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而我們在講評的時候大部分只停留在教題的層面上,沒有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當學生面對一種新的情境時,就有了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注意知識點的傳授,更要注重解題能力的指導,把題目講清講透。教師可能會擔心“一節課的時間只有那么久,要求每一個題目都講清講透,時間上不夠?!边@就需要教師要用充足的備課時間和高超的選題能力了。
3.只有精選習題才能真正有時間做到授生以“漁”
高三的復習時間十分有限,如果隨意拿一張試卷就讓學生去做,有時不但沒有幫助,反而還會占用學生大量的時間,造成該講的內容不能講清、講透,甚至完不成規定教學內容。由于學生只對題目有點印象,并沒有掌握解題的方法,而這些題目在高考中又基本上不會再考,這樣學生在高考中的敗北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實高考中的高頻考點只有那么多,我們在講授知識的時候一定要有側重點,一些內容可以大膽的舍去,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能太多,一兩個即可,就像行軍打仗一樣:“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一節課即使解決一個問題,一年下來也有幾百個,足以應對高考。[5]當然這也要求我們在篩選題目的時候一定要精挑細選,高三復習中的選題更能體現一個教師的水平,甚至比上課的水平更重,也只有做到了精選習題,才能夠把授生以“魚”提升到授生以“漁”。
1.學生在大量訓練之后沒有利用好這些題目
在整個高三一年中,學生做過的題目可能相當于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二年級加起來的題目的總和,這么大的題目量,如果只是純粹的為了做題而做題,做完之后沒有反思和整理,大部分同學都會做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回過頭再做前面的時候又會忘了后面的。[6]因此筆者認為在精心選題的基礎之上,還要教會學生總結做題方法,而在這一點上,筆者也是沿用很多前輩所強調的錯題整理,但重點不在乎題目的多少,而側重同類題目的總結。
2.要求每一個學生準備一本“活頁錯題本”
首先要求每個同學都要準備一個錯題本,且為活頁本,可以取下來隨意調換順序,然后再根據教師給出的高頻考點事先編制好目錄,每一個考點預先留出一定的空白頁,這樣在平時的積累中,就可以根據同類考點或同類題目進行整理,這樣的錯題本實際上也就相當于按考點和題型劃分的“一輪復習書”。大家可能又會說,一輪復習書大家都有啊,這不又是在做無用功嗎?但大家所講的一輪復習書,每個學生都是一樣的,而我這里所強調的錯題本,是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把自己暫時還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整理到一起,從而有了更強的針對性。
3.不斷的去更新和整理自己的“活頁錯題本”
筆者向學生強調:錯題本的題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些已經掌握的題目堅決不要,而那些雖然沒有掌握,但特別偏、特別難的題目也堅決不要。同時還有最關鍵的一點,錯題本不是把錯題整理進去就可以了,而是要經常去翻閱,對于那些已經完全掌握的要果斷的剔除掉,并不斷的補充新題目進去,這也是之所以特別強調一定要用活頁來做錯題本。整理錯題本的最高境界,是在高考前夕,錯題本上只有考點目錄,而沒有了一個錯題,達到了這個境界的學生,高考的勝利也就順理成章了。
以上這些做法,剛開始時效果也許并不理想,因為這些方法都是慢工出細活的,如果沒有落在實處,或沒有很好的堅持下來,效果也不大。但真正堅持了,也落到了實處了,確實可以看到效果的,以上只是筆者的個人看法,希望能夠給各位同仁一點啟發,不妥之處,還請指正。
[1] 劉玉岳.2013屆地理高考回顧及2014屆地理高考展望[R].長沙市高三地理研討會,201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號,200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德孝.地理心理地圖的構建過程和策略[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1(2).
[5] 姚利民.有效教學論:理論與策略[M].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6] 王宏剛.如何攻克高三地理易錯題[J].試題與研究,2013(9),64-68.
(責任編校:施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