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曉梅
(南通理工學院新能源工程系,江蘇 南通 226000)
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
卿曉梅
(南通理工學院新能源工程系,江蘇 南通 226000)
摘要: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務,其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定位為培養適用社會需求的應用性人才,即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面廣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實踐能力的一線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因此,大學物理課程作為工科本科大學的基礎性學科,也應該具有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其教學教學目標定位要科學、準確,才能為實現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服務。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目標定位
作為工科本科院校一門重要基礎性課程,在大學的基礎教育課程中大學物理課程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物理學即是學習工程技術的基礎學科,更是一門創新型人才和現代工程師培養過程中不可代替的學科。物理學基礎的厚薄和掌握程度將影響到工程應用型技術人員在其實際工作中的適應性、創造性和發展后勁。
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需要夯實其科學理論基礎、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強化其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其職業綜合素質,這些是應用型技術人才所必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因而,在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實現以下幾方面的總體目標:
(1)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和技術創新能力打下基礎。知識是運用和創新的基礎,讓學生扎實的掌握基本的物理學知識、原理、定理和定律,學會研究物理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其具備成為高級技術型人才應必備的物理學基礎知識,為后續其它專業課程的學習做好知識和能力準備。
(2)培養技術創新的能力:創新是解決實際的問題的重要方法,大學物理學課程以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引入最新的科學技術發展成果來激發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熱情,夯實其創新的基本功底。
(3)通過樹立學生的工程意識,使其能嘗試使用物理學原理、知識和方法來處理其在工程技術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培養其在實際工作中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幫助提升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能力,為其今后的終身學習的打好知識基礎。
讓學生全面整體的了解物理學的相關概念、理論、方法、語言、邏輯,以及其歷史發展過程、目前的發展狀況,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思維方法和研究能力是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總體目標。這一總體目標可從基礎目標、核心目標和動力目標三個方面來論述。
3.1基礎目標:知識和技能
(1)幫助學生建立物理學知識體系。物理學知識具有完備性、系統性、科學性和實際性等特點,讓學生系可在大學物理課程的學生中了學習近代物理和經典物理相關知識,同時了解物理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物理學與技術進步、物理學與社會發展以及物理學現代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形成比較完整的物理學知識體系。
(2)通過建立和應用物理學理想模型,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視實際需求去次抓主,將復雜問題簡化且科學處理的能力。
(3)著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其在數學知識和工具基礎上運用所掌握物理學理論、方法來計算、分析和研究物理學一般問題的能力,并能判斷典型數據結果的合理性。
(4)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洞察和研究能力,在教學中應讓學生盡量多接觸豐富的物理學現象,在觀察和實驗過程中激發其學習和研究物理問題的興趣。
(5)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應有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獨立學習教材或參考書的能力。
3.2核心目標:過程和方法
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學生在大學物理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受到物理學方法論積極影響,在逐步形成物理學的概念和掌握物理學的規律時,會運用各類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例如:演繹與歸納、猜測與試探、分析與綜合、類比與聯想,以及模型化法、實驗法、理想化法、半定量法和統計法等。而且在碰到問題時學生能夠細致深入地分析問題的原因,運用自己掌握的物理概念、規律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有效辦法。
3.3動力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幫助學生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在物理學教學中,大量運用物理學原理和定律分析和解決物理學問題,這就是培養唯物主義思想的過程。另外,《大學物理》本身就是體現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好教材,體現了許多辯證矛盾的觀點,比如靜止和運動、作用和反作用、吸引和排斥、正和負、膨脹和壓縮、冷和熱、穩定和衰變、有序和無序、連續性和量子性、正物質和反物質、裂變和聚變、電場和磁場對立統一、波粒二象性等,有效的促進了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
(2)通過了對物理學家的科研經歷以及物理學史的教學,培養學生嚴謹治學、實事求是和刻苦鉆研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培養學生對科學熱愛,點燃學生求知、創新和探索的熱情,幫助學生確立科學的世界觀。
(3)培養學生的科學審美觀,通過對物理學特有的美學特征的學習,如和諧、簡明、相對和均衡等,讓學生學會運用美學觀點來欣賞、發現內在的科學規律,從而提高學生認識和研究自然科學及其規律的能力。追求完美是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其通過精確的、定量的和可重復的物理實驗來對理論進行驗證,并用簡明、嚴謹、對稱和完美的對實驗的結果進行預言,這些足以證明物理學在反對虛偽和浮夸、偽科學與發科學的特征,將對學生科學審美觀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礎。
(4)通過先進和創新的實驗方式,為學生提供綜合創新實驗的平臺,例如:視頻演示實驗、綜合創新實驗室等,確保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鼓勵學生自我發現與創新,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具備更加靈活的思維方式。
總之,應用型本科院校所培養的人才是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具有一定專業技術領域的實踐、運用、開發和等技術實踐綜合能力,能在生產一線為企業帶來較大的實際效益的工程技術人員,因此,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目標要為其服務,要科學定位。
參考文獻:
[1]高祿,趙長春.大學物理課堂教學探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2-08-15.
[2]王桂英,彭振生.大學物理課程按專業分層次教學初探[J].宿州學院學報,2010-02-15.
[3]李樺.構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物理課程標準初探[D].上海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