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偉
(宜昌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湖北 宜昌 443000)
公路橋梁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產生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公路橋梁的數量不斷增加,在緩解交通壓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公路橋梁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路面不平整或者橋梁的欄桿破損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公路橋梁的使用效率。因此,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我們需要采取一些加固技術進行處理,提高公路橋梁的質量,延長它們的使用年限,使公路橋梁更好地為我們提供交通服務。
在對公路橋梁進行維修的時候,加固施工技術的類型多種多樣。在具體的應用中,我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加固施工技術。具體來講,常用的加固施工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體外預應力的加固施工技術就是在公路橋梁的外部利用預應力筋對它的梁體施加一定的預應力,以達到加固的目的。這是一種較為成熟和經濟的加固施工技術,它不僅可以提高路橋的承載能力,而且可以在通行的條件下進行施工。在適用范圍上,它既可以作為臨時的加固手段,又可以用于路橋永久性加固。
有粘結預應力加固施工技術就是使用復合砂漿把預應力鋼筋和需要加固的梁體粘結在一起的一種施工技術。在具體的應用中,復合砂漿的性能與加固強度有著密切,因此,為了保證預應力鋼筋與梁體之間的加固效果,我們需要選擇高性能的復合砂漿。目前,這種加固技術由于具有預應力筋張拉比較方便和耐久性較強等特點,在城市中小型橋梁中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
在公路橋梁使用中,如果它們的剛度和強度以及抗裂性能等不夠時,我們可以使用增大梁截面的加固施工技術對其進行加固。具體來講,這種方法就是在公路橋梁構件的表面增加混凝土和受力鋼筋等,通過加大構件截面的強度來提升整個公路橋梁的承載能力。目前,這種加固技術主要在公路橋梁的拱肋和梁板部分應用。
在公路橋梁運行中,如果它的上部結構和墩臺地基完好,但是它的承載力依舊不能滿足現實交通需要,我們可以考慮使用增加輔助性構件的加固施工技術。比如,在公路橋梁原有基礎上,我們可以增加一個新的縱梁構件,使它與舊梁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可以分擔原有公路橋梁中的荷載,提高了公路橋梁整體的剛度和強度,而且如果縱梁在公路橋梁主梁的一側或者兩側,還可以達到加寬公路橋梁的目的。
這種加固施工技術就是把公路橋梁的結構進行一定的改變,減少公路橋梁中的內應力,最終達到提升公路橋梁承載力的效果。具體來講,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第一,使公路橋梁中的一些簡支梁連接起來,構成一個連續梁。第二,在公路橋梁的簡支梁中增加一些橋墩或者其他支架等。第三,在公路橋梁的下面增加疊合梁或者加勁梁等。總之,無論采取哪種方案,都是為了達到加固目的,確保公路橋梁中車輛的安全通行。
在公路橋梁加固施工中,質量控制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這里,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公路橋梁加固施工質量控制問題進行分析。
在對脫空支座進行處理的時候,我們主要使用的是起重氣袋。在具體運用時,一方面要避免起重氣袋被劃破,確保它的嚴密性;另一方面要使起重氣袋與橋梁進行充分的接觸。另外,在脫空支座施工處理過程中,施工人員要認真,不能隨意加快施工進度,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上報并進行處理,從而保證施工質量和人身安全。
在進行黏貼鋼板施工時,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問題。第一,加固混凝土的清理工作。在鋼板黏貼之前,首先需要對混凝土進行清理工作,主要把上面的一些小碎石清除掉,然后再對其進行鉆孔施工,從而為鋼板的黏貼做好準備工作。第二,鋼板的清理工作。在對鋼板進行清理的時候,不僅要對鋼板的表面進行擦拭,還要使用環氧樹脂薄漿進行涂抹,力求在最大程度上確保鋼板的清潔。
裂縫是公路橋梁中的一個常見問題,在對裂縫進行加固處理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注漿嘴布局問題。在施工中,通過合理布置注漿嘴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可以節省資源。在對注漿嘴進行布局的時候,我們需要依據公路橋梁中裂縫的實際情況,一般來說,裂縫越大,布局時注漿嘴之間的距離越大。具體來講,在正常情況下,一個裂縫位置要設置兩個注漿嘴,注漿嘴之間的距離控制在10cm~15cm范圍內為宜。
綜上所述,公路橋梁作為一項基礎設施,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在社會發展新時期,我國交通運輸業得到了充分發展,與此同時,新時期的發展也對公路橋梁的承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在這種形勢背景下,我們必須采取一些加固施工技術對一些公路橋梁進行加固處理,不斷提高它的承載能力,使它更好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1]劉明.淺析高速公路橋梁加固的施工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6):19-20.
[2]王亞平,趙土林.公路橋梁加固施工技術要點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3(30):121-122.
[3]李丹.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裂縫分析及防治[J].中國科技信息,2010(16):89-90.
[4]陳旭,閆周衛,霍小東.山區公路橋梁的施工質量管理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1(2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