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霞
(國網自貢供電公司,四川 自貢 643000)
基于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管理研究
林天霞
(國網自貢供電公司,四川 自貢 643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國的電網建設不斷深入,一些中低壓線路逐漸增多,但是中低壓線路往往存在很高的電力網電能損耗,從而增加了供電企業的生產運輸成本,一方面阻礙了供電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不利于我國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施行。如何加強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管理,降低供電企業的生產運輸成本,切實施行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我國線損管理的現狀,闡述了電網智能化以及線損管理的內涵,提高加強智能電網中低壓線損管理的相關措施,為我國中低壓電網線損管理提供指導性建議。
企業線損管理;電網智能化;工作流程
近年來,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穩步快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大大地促進了我國電力事業的發展,但是也凸顯出我國電力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電力網電能損耗,簡稱為線損[1]。是我國供電企業的一項重要的經濟指標,能夠增加供電企業的生產運輸成本,不利于節能減排。因此降低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的意義是重大和深遠的。本文基于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管理展開研究,結合目前我國供電企業線損管理現狀,闡述電網智能化以及線損管理的內涵,提高加強智能電網中低壓線損管理的相關措施。現綜述如下。
1.1 對降損節能重要性的認識不夠
傳統的思想認為,線損是供電企業的一項經濟技術指標[2],供電企業的相關人員專業和分工不同,對對降損節能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對供電企業線損管理認知度不高,不清楚電力網電能損耗與降損節能之間的關系,一些企業往往追求用電量增加來提高收益,卻忽視了降損節能來降低成本。
1.2 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管理機制不夠健全
供電企業的各個部門各自運行,無論是生產、調度以及營銷等,均互不聯系,對于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管理機制往往形成為表面,并沒有真正的落實,加上各個部門溝通比較少,使得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管理因為缺乏真正有效的管理機制而沒有得到落實。
1.3 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工作流程不夠規范
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工作流程缺乏統一的執行和管理標準,指標的制定、統計報表以及檢查審核等項目工作沒有相關的規章制度予以約束和執行,使得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工作流程過于隨意和形式化,很容易造成信息的錯誤和管理的不到位等情況的發生。
智能電網是指以物理電網為基礎,將現代先進的傳感測量技術、通訊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與物理電網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智能電力網絡[3]。
智能電網以充分滿足用戶對電力的需求和優化資源配置、確保電力供應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滿足環保約束、保證電能質量、適應電力市場化發展等為目的,實現對用戶可靠、經濟、清潔、互動的電力供應和增值服務。
智能電網的發展處于初級階段。由于各國發展智能電網的驅動力以及所處的發展階段和面臨的發展環境不同,每個國家提出的智能電網的發展的思路、側重點也不盡相同。
線損管理就是要國家能源政策為指針,科學制定線損率指標和降損節電計劃,使各級電壓等級的電網線損率達到國家要求,定期開展線損計算分析,為決策制定提供依據[4]。
4.1 加強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管理的意識
加強智能電網中低壓線損管理的措施,首先要增強供電公司全體員工的線損管理意識,培養供電公司職工線損管理的理念,只有提高了對線損管理的意識,才能夠在供電企業的經營和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了解到成本降低對于企業獲取利益最大化,防止成本資源浪費,避免企業出現電能損耗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以及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要對專業的人才進行線損管理的相關培訓,提高員工的線損管理意識,最大化的降低成本預算,減少資源浪費,爭取獲得企業利益最大化,從而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社會貢獻。
4.2 建立健全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管理機制,是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推行我國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首先,相關的單位和不穩應該要應當設立專門的線損管理部門,規范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工作流程制定線損管理的規章和制度,如線損統計分析制度、線損預警通報制度、線損考察考核制度等[5]。同時引進專門的線損管理人才,平時要加強對企業、政府以及客戶之間的溝通,確保線損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總之,無論是從能源的全球性危機,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還是企業降低生產運輸成本來看,降低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的單位和企業應該正視目前我國供電企業線損管理的現狀,不斷的進行反思和改革,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提高管理水平,加強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管理的意識,以國家能源政策為指針,規范電網智能化的中低壓線損工作流程制定線損管理的規章和制度,科學制定線損率指標和降損節電計劃,使各級電壓等級的電網線損率達到國家要求,定期開展線損計算分析。從而不斷推動我國的降損節能減排工作。
[1]魏雯雯,范吉亮,石慧卿.實時線損管理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河北電力技術,2012(03).
[2]錢傳曙.供電企業線損管理探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4).
[3]孫繼軍,穆亞瓊,武冬剛.淺談供電企業的線損管理策略[J].無線互聯科技,2012(08).
[4]張赟,楊楨,李華.電力線損產生的原因及處理的有效措施[J].電子世界, 2012(22).
[5]劉肖瑾.淺談電力線損產生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