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凱/編

在當地的辛巴族人看來,精靈怪圈神秘莫測,無法用科學加以解釋。他們認為精靈怪圈是由他們的祖先穆庫魯人制造的,這些是神靈的足跡。在當地還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有一條神龍生活在地下深處的裂縫中,神龍呼出的毒氣殺死了地上的植被,形成了這些怪圈。
顯然,這樣的傳說不足為信。為了給出一個更令人信服的解釋,德國漢堡大學的生態學教授諾伯特·尤根斯進行了一項新研究。研究發現精靈怪圈出自一種獨特的沙漠白蟻之手,堪稱自然生態工程的一個典范。尤根斯表示,這些勤勉的白蟻讓它們的沙漠家園的大部分地區變成了一片由多年生草地構成的綠洲。
尤根斯指出,這些白蟻改變環境的能力與海貍不相上下,在影響力的空間尺度上則超過海貍。在納米布沙漠長度超過1200英里的區域內,這些白蟻將面積巨大并且以生命短暫的植物為主的沙漠地區變成擁有豐富物種的多年生草地為主的綠洲,即使在干旱季節和發生旱災的年份,這個綠洲仍存在大量的多年生植物。
2012年,美國佛羅里達州大學生物學家沃爾特·特斯切克爾公布了一份通過航拍照片和衛星照片得出的分析報告,以及其他描述精靈怪圈數量、大小和動態學特征的研究。一些精靈怪圈尺寸很小,直徑只有6英尺并且會變大。最大的精靈怪圈直徑至少達到40英尺。據估計,較小的精靈怪圈平均壽命為24年,較大的精靈怪圈平均壽命可達75年。
特斯切克爾為了證實精靈怪圈是否與白蟻有關,他決定親自去尋找白蟻,然而,最后卻以失敗告終,因此,特斯切克爾提出精靈怪圈與白蟻無關。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的科學家又對一系列的假設進行了驗證,包括甲烷等天然氣體外溢或者其他毒素升到地面,殺死了地上的植被。但最終,他們并沒有得出決定性的結論。看來,精靈怪圈似乎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團。
而最先提出精靈怪圈與白蟻有關的德國生態學家尤根斯則表示,特斯切克爾沒有找對白蟻,忽視了生活在紅沙圓圈地下的另一個白蟻種群,它們以草根為食,導致圓圈內寸草不生。在這種情況下,土壤能夠快速地吸收雨水,同時削弱了蒸發導致的水分流失現象。圓圈內沒有植被也說明雨水并沒有通過蒸發流失。根據科學家的解釋,吸收的雨水均勻擴散到周邊的沙土中,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呈現圓形。這些雨水滋養周圍的草地。白蟻會一直啃食圓圈內新冒出的根,防止新植被破壞它們的生態系統工程。
尤根斯指出,過去6年時間里,他與同事進行了40次野外考察,對所有精靈圓圈進行系統性研究。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所有精靈圓圈都有兩個特征:一是這種白蟻始終存在,另一個是土壤多沙并且擁有很高的滲透性。他還稱,他們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正是這種白蟻而不是其他白蟻造就了精靈怪圈。這種白蟻的活動非常秘密,不在地上建造巢穴。它們的地下居所和通道又深又窄。尤根斯說:“它們就像在松軟的沙子中游泳,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研究人員發現精靈怪圈只在沙土中出現,而不是粘土較多的土壤中。在精靈怪圈形成之初,他們就對這種白蟻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這些白蟻不僅在最初扮演創造者的角色,還會在后期扮演占領者的角色。此外,它們還會啃食圓圈邊緣外側的草根,進一步擴大精靈怪圈的直徑。在干旱季節,白蟻會搬出精靈圓圈,但繼續留在地下,以圓圈外部的草根為食。
美國猶他州楊百翰大學的人類學教授大衛·科蘭德爾自1990年以來就對辛巴族人進行研究。他表示精靈怪圈是一個非常怪異而有趣的現象。這些怪圈覆蓋的區域面積大約相當于半個亞利桑那州,人口非常稀疏。它們的存在對當地人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為何出現精靈怪圈,當地人并沒有表現出科學家那樣的好奇心。不過,他們卻是怪圈的受益者,用怪圈周圍的草喂養牛、山羊和綿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