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文,李 卓
(暨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廣東 廣州 510632)
超聲波場中酶法合成L-抗壞血酸豆蔻酸酯及其抗氧化性
羅慧文,李 卓*
(暨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廣東 廣州 510632)
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為催化劑,在超聲波場中合成L-抗壞血酸豆蔻酸酯,分別測定L-抗壞血酸豆蔻酸酯的清除羥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和還原力。結果表明:超聲波可以顯著加速底物在叔丁醇中的溶解,并使反應時間由48 h縮短到4 h,產(chǎn)率達77.58%,純化后產(chǎn)物純度為98.1%,固定化脂肪酶可重復利用4 次。L-抗壞血酸豆蔻酸酯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能,在等質(zhì)量濃度條件下與L-抗壞血酸棕櫚酸酯相當,優(yōu)于特丁基對苯二酚,同時添加入油脂時其抗氧化能力也較優(yōu)。
超聲波;脂肪酶催化合成;L-抗壞血酸豆蔻酸酯;抗氧化性
L-抗壞血酸(VC)是較強的水溶性抗氧化劑,但其親水性限制了其在脂溶性食品方面的應用。當疏水性的長鏈脂肪酸基團與L-抗壞血酸分子經(jīng)過酯化反應連接后,其親油性增加,使之具有抗氧化性和乳化性兩種性能[1-3]。L-抗壞血酸脂肪酸酯的合成方法有多種,一類是得率較高,但反應條件劇烈化學合成法[3],一類是反應條件溫和、副反應少的脂肪酶催化酯合成反應[3]。目前已有報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數(shù)幾種L-抗壞血酸脂肪酸酯的合成和性質(zhì)研究,如L-抗壞血酸棕櫚酸酯(L-ascorbyl palmitate,L-AP)等[4-13]。制約L-抗壞血酸脂肪酸酯產(chǎn)率提高的因素是水溶性的L-抗壞血酸在溶液的溶解度小和底物局部濃度不均勻。而超聲波產(chǎn)生的高頻振動不僅能促進底物L-抗壞血酸的溶解,并且可以使底物均勻分散在溶劑中,提高底物與酶的有效碰撞次數(shù),有助于反應的加速進行[14-16]。本實驗合成一種新型L-抗壞血酸脂肪酸酯——L-抗壞血酸豆蔻酸酯(L-ascorbyl myristate,L-AM),并確定在超聲波場中酶法合成的最佳合成條件,對產(chǎn)物的純度和結構進行了分析鑒定,同時測試了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可以重復使用的次數(shù)。另外對L-抗壞血酸豆蔻酸酯進行了抗氧化性測試,從羥自由基體系、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hydrazyl,DPPH)自由基體系、還原力測試以及氧化誘導時間測定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期為新型L-抗壞血酸脂肪酸酯衍生物的合成與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材料與試劑
L-抗壞血酸 天津西爾斯化工有限公司;豆蔻酸、無水硫 酸鎂、三氯乙酸 廣州化學試劑廠;鄰二氮菲沈陽試三生化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叔丁醇、正己烷、乙酸乙酯、三氯化鐵、硫酸亞鐵 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變色硅膠 國藥集團試劑有限公司;4?分子篩河南環(huán)宇分子篩有限公司;以上材料均為分析純;DPPH美國Sigma-Aldrich公司;葵花籽油、大豆油 金龍魚股份有限公司。
1.2 儀器與設備
SB25-12DTDN超聲波處理機 寧波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5205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器 上海榮亞生化儀器廠;FZG-4型真空干燥箱 南京華奧干燥設備有限公司;X-5顯微熔點測定儀 北京泰克儀器有限公司;TD4K-Z臺式低速離心機 長沙東旺實驗儀器有限公司;UV-160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 北京瑞利分析儀器有限公司;EQUINOX 55型紅外光譜儀 德國布魯克光譜儀器公司;4000Q Trap質(zhì)譜儀 美國AB SCIEX公司;743型Rancimat氧化穩(wěn)定性測試儀 瑞士萬通(中國)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合成方法
L-抗壞血酸10 mmol、豆蔻酸30 mmol、叔丁醇50 mL、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0.35 g、4 ?分子篩5 g,同時加入圓底燒瓶,超聲功率密度0.40 W/cm2、水浴恒溫55 ℃、反應時間4 h。
收集反應液,用布氏漏斗減壓抽濾進行固液分離,溶液經(jīng)減壓蒸餾分離出溶劑叔丁醇,真空干燥進一步分離出溶劑叔丁醇,將溶液用乙酸乙酯溶解,水洗分液后,溶液用無水硫酸鎂干燥12 h,再經(jīng)減壓抽濾除去干燥劑,所得濾液減壓蒸餾分離出乙酸乙酯,之后經(jīng)兩次甲苯重結晶,正己烷洗滌,最后真空干燥5 h得到產(chǎn)物,稱質(zhì)量并計算產(chǎn)率。
紅外光譜使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測定,晶體直接測量,掃描范圍500~4 000 cm-1。質(zhì)譜由AB SCIEX公司4000Q Trap質(zhì)譜儀測定,負離子模式,電噴霧離子源,質(zhì)量掃描范圍0~1 000。
1.3.2 純度測定
采用GB 16314—1996《食品添加劑:L-抗壞血酸棕櫚酸酯》的碘量法方法測定產(chǎn)物的純度[17],并且用顯微熔點儀測定產(chǎn)物熔程。
1.3.3 羥自由基清除能力測定
基于Fenton反應的原理,具體測定過程如下:配制0.2 mmol/L pH 7.4的磷酸鹽緩沖溶液、0.75 mmol/L鄰二氮菲無水乙醇溶液、0.75 mmol/L硫酸亞鐵溶液、0.01%過氧化氫和一系列質(zhì)量濃度梯度的L-AM乙醇溶液。取5支5 mL試管,標號1、2、3、4和空白,每只試管加入2 mL磷酸鹽緩沖溶液與1 mL鄰二氮菲無水乙醇溶液,充分振蕩均勻,在1、2、3、4號試管中分別加入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樣品,再分別加入1 mL 0.01%過氧化氫;空白試管中加入2 mL蒸餾水以補充體積。將5 支試管置于37 ℃恒溫水浴鍋中保存1 h后,取出,用分光光度儀在536 nm波長處分別測定每支試管溶液的吸光度,并記錄[18-22]。結果與特丁基對苯二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TBHQ)、L-AP、VC等幾種抗氧化劑進行比較。計算依據(jù)參照式(1):

1.3.4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測定
測定過程如下:配制濃度為0.2 mmol/L的DPPH乙醇溶液、一系列質(zhì)量濃度梯度的L-AM的乙醇溶液。取若干10 mL試管,分別加入2 mL的DPPH自由基乙醇溶液,以及不同的質(zhì)量濃度L-A M酯樣品的乙醇液,空白組加入2 mL DPPH溶液與2 mL乙醇,所有試管振蕩搖勻后,將其放入暗室靜置30 min。取出樣品,以無水乙醇對分光光度儀進行調(diào)零,測定各試液在517 nm波長處的吸光度A樣品,空白組吸光度記為ADPPH,并與TBHQ、VC、L-AP等幾種抗氧化劑進行比較[18-22]。樣品對DPPH自由基清除率按式(2)計算:

1.3.5 L-AM的還原能力測定
基于普魯士藍法[11]的改進,測定L-AM的還原能力。配制一定梯度的乙醇溶液、0.2 mol/L pH 6.6的磷酸緩沖溶液、2.5 mL 1%的鐵氰化鉀(K3Fe(CN)6)、0.1%的三氯化鐵溶液、10%的三氯乙酸溶液。取10 mL離心管,分別加入0.5 mL L-AM樣品溶液2.5 mL磷酸緩沖溶液和2.5 mL鐵氰化鉀(K3Fe(CN)6),振蕩混勻,置于50 ℃恒溫水浴鍋中,20 min后取出并迅速冷卻,加入2.5 mL三氯乙酸溶液,以2 000 r/min的轉(zhuǎn)速離心15 min。取上清液2.5 mL于試管中,加入2.5 mL蒸餾水和0.5 mL 0.1%的三氯化鐵溶液,振蕩搖勻后,室溫條件下靜置10 min。利用分光光度儀于700 nm波長處檢測樣品的吸光度(此處的吸光度越高,則樣品的還原能力越強)[18-22]。并與TBHQ、VC、L-AP等幾種抗氧化劑進行比較。
1.3.6 L-AM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性
測定L-AM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性,首先將各種抗氧化劑配制成1.0 mg/mL的乙醇溶液,分別加入油樣,配成相應200 μg/kg級的試樣3 g并標記。通過測定油樣氧化誘導期,比較各抗氧化劑的抗氧化性[23-26]。并與TBHQ、VC、L-AP等幾種抗氧化劑進行比較。
1.4 數(shù)據(jù)分析
以上測定均做3 個平行實驗,最后結果取3 次測定結果的平均值。
2.1 L-AM產(chǎn)物的合成及分離純化
2.1.1 溶劑對產(chǎn)率的影響

圖1 溶劑對L-AM產(chǎn)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solvents on the yield of L-ascorbic myristate
溶劑的極性與溶解性是否合適,對脂肪酶催化合成的效率有很大影響。實驗分別選用正己烷、氯仿、叔戊醇、叔丁醇、四氫呋喃、丙酮、乙醇和甲醇作為溶劑,探究不同的溶劑對L-AM產(chǎn)率的影響。分別選用不同的溶劑,保持其他條件恒定:L-抗壞血酸10 mmol、豆蔻酸30 mmol、4 ?分子篩5 g、脂肪酶0.35 g、恒溫水浴溫度55 ℃、超聲密度0.40 W/cm2、反應4 h。如圖1所示,以正己烷、氯仿、乙醇及甲醇為溶劑時L-AM的產(chǎn)率幾乎為0,四氫呋喃溶劑中L-AM的產(chǎn)率約為14%,丙酮作為溶劑時的產(chǎn)率將近45.21%,相比之下,叔戊醇和叔丁醇是更為理想的溶劑,兩者作為溶劑合成L-AM的產(chǎn)率最高,分別為76.89%和75.33%。常壓條件下叔丁醇(沸點為82.5 ℃)相比叔戊醇(沸點為102 ℃)的沸點低,純化處理階段,叔丁醇在減壓蒸餾過程中更易揮發(fā)除去,故叔丁醇為最理想的溶劑。
2.1.2 反應時間對產(chǎn)率的影響

圖2 反應時間對L-AM產(chǎn)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the yield of L-ascorbic myristate
以反應的時間為單因素,保持其他條件恒定:叔丁醇50 mL、L-抗壞血酸10 mmol、豆蔻酸30 mmol、4?分子篩5 g、脂肪酶0.35 g、恒溫水浴溫度55 ℃、超聲密度0.40 W/cm2,分別反應1、2、3、4、5、6 h,其產(chǎn)率變化如圖2所示,反應時間由1 h變化至3 h的過程中,L-AM產(chǎn)率隨時間的延長有明顯的提高,3~4 h產(chǎn)率提高的速率減緩,4 h以后產(chǎn)率基本維持在75%左右,進一步延長時間對產(chǎn)率的提高作用不顯著,故選取4 h為最佳反應時間。
2.1.3 溫度對產(chǎn)率的影響

圖3 溫度對L-AM產(chǎn)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L-ascorbic myristate
以恒溫水浴的溫度為變量,保持其他條件恒定:叔丁醇50 mL、L-抗壞血酸10 mmol、豆蔻酸30 mmol、4 ?分子篩5 g、脂肪酶0.35 g、超聲密度0.40 W/cm2、反應4 h。探究反應溫度分別為40、45、50、55、60、65 ℃條件下,L-AM產(chǎn)率的不同。如圖3所示,反應溫度在55~60 ℃的范圍內(nèi),L-AM的產(chǎn)率最高。溫度過低或者溫度過高時,固定化脂肪酶的活性收到較大影響,且溫度較高不利于L-AM的抗氧化基團連烯二醇結構的穩(wěn)定,故選取55 ℃作為最佳反應溫度。
2.1.4 脂肪酸與L-抗壞血酸物質(zhì)的量比對產(chǎn)率的影響

圖4 底物的物質(zhì)的量比對L-AM產(chǎn)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substrate molar ratio on the yield of L-ascorbic myristate
以豆蔻酸與L-抗壞血酸的物質(zhì)的量比為單因素,保持其他條件恒定:叔丁醇50 mL、4?分子篩5 g、脂肪酶0.35 g、恒溫水浴溫度55 ℃、超聲密度0.40 W/cm2、反應4 h。豆蔻酸的量由10 mmol變化至50 mmol時,產(chǎn)率的變化如圖4所示。豆蔻酸的量在30~50 mmol的范圍內(nèi),L-AM產(chǎn)率最高,繼續(xù)增加豆蔻酸的量對產(chǎn)率提升無明顯作用,故選擇豆蔻酸的加入量為30 mmol,即豆蔻酸與L-抗壞血酸的物質(zhì)的量比為3:1,此時產(chǎn)率可以有效提高,確定3:1為豆蔻酸與L-抗壞血酸的最佳物質(zhì)的量比。
2.1.5 超聲功率密度對產(chǎn)率的影響

圖5 超聲功率密度對L-AM產(chǎn)率的影響Fig.5 Effect of ultrasonic power density on the yield of L-ascorbic myristate
酶底物的擴散速率對酶的催化效率有極大影響,反應過程中采用超聲波振動使底物分散均勻,超聲波的功率對底物擴散速率影響顯著。以超聲功率為變量,保持其他條件恒定:脂肪酶0.35 g、L-抗壞血酸10 mmol、豆蔻酸30 mmol、4 ?分子篩5 g、叔丁醇50 mL、水浴恒溫55 ℃、反應時間為4 h。分別選用超聲功率為0.00、0.08、0.16、0.24、0.32、0.40 W/cm2。得其產(chǎn)率變化如圖5所示,可得產(chǎn)率隨著超聲功率的增加而提高,超聲波產(chǎn)生的高頻振動不僅能促進底物L-抗壞血酸的溶解,并且可以使底物均勻分散在溶劑中,提高底物與酶的有效碰撞次數(shù),因此L-AM產(chǎn)率顯著提高,由于超聲波最大功率為0.40 W/cm2,故選取0.40 W/cm2為最佳超聲功率。
2.1.6 固定化脂肪酶使用次數(shù)對產(chǎn)率的影響

圖6 固定化酶的使用次數(shù)對L-AM產(chǎn)率的影響Fig.6 Effect of number of reuse cycles of immobilized lipase on the yield of L-ascorbic myristate
本實驗結果的最終目的是投入工業(yè)化生產(chǎn),成本的考慮尤為重要。原料中,固定化酶的價格相對較高,需要重復使用,但隨著重復使用次數(shù)的增加,酶的活性會隨之衰減,以酶的重復使用次數(shù)為變量,保持其他條件恒定:脂肪酶0.35 g、L-抗壞血酸10 mmol、豆蔻酸30 mmol、4 ?分子篩5 g、叔丁醇50 mL、水浴恒溫55 ℃、超聲功率密度0.40 W/cm2、反應時間為4 h。隨著重復次數(shù)變化,產(chǎn)率變化如圖6所示:酶使用的次數(shù)在1~4 次的范圍內(nèi),產(chǎn)率基本恒定,酶活力變化程度不大,當重復使用次數(shù)超過4 次以后,產(chǎn)率有明顯下降,酶活力衰減較明顯。原因可能是固定化脂肪酶在超聲波的高頻振動作用下,結構發(fā)生變化甚至破壞,且在回收利用過程中固定化酶有損耗,故兼顧效率和成本的情況下,選取酶的重復使用次數(shù)為4 次。
2.2 產(chǎn)物的鑒定
2.2.1 產(chǎn)物的純度測定
產(chǎn)物經(jīng)過分離提純后為白色有光澤的針狀晶體,用GB 16314—1996的碘量法[8]測定產(chǎn)物的純度為98.1%,測得熔點為107.9~109.6 ℃。
2.2.2 產(chǎn)物的紅外光譜檢測

圖7 7 L-抗壞血酸豆蔻酸酯的紅外光譜圖Fig.7 Infrared spectrum of L-ascorbic myristate
從圖7可得出:3 394、2 915、1 731 cm-1分別出現(xiàn)了—OH鍵的吸收峰、CH2的C—H鍵伸縮振動吸收峰、羧酸酯基的伸縮振動吸收峰,在1 654 cm-1出現(xiàn)了L-抗壞血酸的C=C的吸收峰和指紋區(qū)的吸收峰(1 288、1 149、725 cm-1)進一步證明了L-抗壞血酸豆蔻酸酯的結構特征。
2.2.3 產(chǎn)物的質(zhì)譜檢測

圖8 8 L-抗壞血酸豆蔻酸酯的質(zhì)譜圖Fig.8 Mass spectrum of L-ascorbic myristate
由圖8可知,分子離子峰m/z 385.7(M-1)和m/z 772.2(2M)證實了所得產(chǎn)物為L-AM。
2.3 產(chǎn)物的抗氧化性測定
2.3.1 L-AM對羥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如圖9所示,利用鄰二氮菲Fe2+氧化法測定L-AM對羥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吸光度的大小來反映抗氧化劑清除羥自由基能力的高低。在產(chǎn)物質(zhì)量濃度為50~400 μg/mL的范圍內(nèi),隨著質(zhì)量濃度的增加,4 種氧化劑對羥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逐漸增強,其中TBHQ對羥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強的速率最緩慢,依次是L-AP和L-AM,以L-抗壞血酸的羥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增強速率最快、清除能力最強。

圖9 9 L-AM對羥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測定Fig.9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of L-ascorbic myristate
2.3.2 L-AM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圖10 10L-AM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測定Fig.10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of L-ascorbic myristate
如圖10所示,隨著樣品質(zhì)量濃度的增加,清除率有明顯提高。在相同的質(zhì)量濃度下,TBHQ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強,然后依次是抗壞血酸、L-AM、L-AP最弱。
2.3.3 L-AM的還原性能力
由圖11可知,各試樣的還原力隨著產(chǎn)物質(zhì)量濃度的增加而增強。據(jù)以上分析,可知還原力的由強到弱,依次是L-抗壞血酸、L-AM、L-AP、TBHQ。
2.3.4 L-AM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性能
如圖12所示,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油對4 種抗氧化劑的抗氧化性能作比較,4 抗氧化劑對兩種油脂均有抗氧化作用,且在大豆油中抗氧化作用更明顯。因為葵花籽油中不飽和脂肪酸更多,因而氧化速度更快。在同一油脂的實驗結果中,可得L-抗壞血酸抗氧化性最弱,其次是TBHQ,L-AP和L-AM的抗氧化能力較強,且L-AM的抗氧化能力稍強于L-AP。分析原因:L-抗壞血酸清除羥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及其還原力在相同質(zhì)量濃度下雖均強于其他3 種抗氧化劑,但L-抗壞血酸的油溶性沒有其他三者強,抗氧化的基團無法與油脂進行良好的接觸,直接導致抗氧化能力較低。而L-AM兼具良好的油溶性及抗氧化性,其分子側(cè)鏈碳原子比L-AP分子的側(cè)鏈碳原子少了兩個碳原子,所以相同質(zhì)量濃度的L-AM的連烯二醇結構所占比重大于L-AP,導致L-AM的抗氧化能力稍大于L-AP。

圖12 12L-L-AM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性能Fig.12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L-ascorbic myristate in oils
在合成反應過程中,超聲波可以促進L-抗壞血酸的溶解,加速固定化脂肪酶在叔丁醇中催化合成L-AM,縮短反應平衡時間,并且能夠提高產(chǎn)率。同時適當過量的豆蔻酸,合適的溶劑、反應時間、反應溫度以及超聲功率密度可以使產(chǎn)率達到最高,最佳的條件為脂肪酶0.35 g、L-抗壞血酸10 mmol、豆蔻酸30 mmol、4?分子篩5 g、叔丁醇50 mL、水浴恒溫55 ℃、超聲功率密度0.40 W/cm2、反應時間4 h,最高產(chǎn)率達到77.58%。抗氧化實驗表明,L-AM具有很強的清除羥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和還原力,在一定質(zhì)量濃度下優(yōu)于L-AP、TBHQ,并且克服L-抗壞血酸油溶性不良的缺點,添加入油脂后的抗氧化作用明顯,因此,L-AM是一種有潛力的抗氧化劑,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1] 李炎. 食品添加劑制備工藝[M]. 廣州: 廣東科技出版社, 2001: 163-164.
[2] 凌關庭. 食品添加劑手冊[M]. 3版. 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3.
[3] WEN Bin, ELI W, XUE Qunji, et al. Ultrasound accelerated esterification of palmitic acid with vitamin C[J].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07, 14(2): 213-218.
[4] CHANG S W, YANG C J, CHEN F Y, et al. Optimized synthesis of lipase-catalyzed L-ascorbyl laurate by Novozym?435[J].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 2009, 56(1): 7-12.
[5] 姜新慧, 晏日安, 曾永青. 非水相中脂肪酶催化合成L-抗壞血酸棕櫚酸酯[J]. 食品科技, 2011, 35(5): 258-261.
[6] 李檳榔. 天然食用抗氧化物的研究[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1992, 12(4): 74-83.
[7] 谷利偉, 翁新楚. 食用天然抗氧化劑研究進展[J]. 中國油脂, 1997, 22(3): 37-40.
[8] 劉海洲. 脂肪酶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用與研究進展[J]. 糧食加工, 2008, 33(5): 55-57.
[9] 章立群, 曹棟. L-抗壞血酸棕櫚酸酯的研究進展[J]. 鄭州糧食學院學報, 1998, 3(1): 89-95.
[10] 彭楊, 穆青, 魏微, 等. 超聲輔助脂肪酶催化L-抗壞血酸脂肪酸酯的合成[J]. 食品科學, 2011, 32(12): 101-105.
[11] 蔡水根, 陶冠軍, 秦昉, 等. L-抗壞血酸月桂酸酯的酶法合成、分離及其性質(zhì)[J]. 精細石油化工, 2008, 25(10): 211-214.
[12] 董曉麗, 安慶大. 非水介質(zhì)中月桂酸維生素C酯的酶催化合成[J]. 精細石油化工, 2002, 19(5): 21-23.
[13] DZIEZAK J D. Antioxidants[J]. Food Technology, 1984, 40(9): 94-102.
[14] BURHAM H, RASHEED R A G A, NOOR N M, et al. Enzymatic synthesis of palm-based ascorbyl esters[J].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 2009, 58: 153-157.
[15] LERIN L A, FEITEN M C, RICHETTI A, et al. Enzymatic synthesis of ascorbyl palmitate in ultrasound-assisted system: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kinetic evaluation[J].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11, 18: 988-996.
[16] HUMEAU C, GIRARDIN M, ROVEL B, et al. Effect of the thermodynamic water activity and the reaction medium hydrophobicity on the enzymatic synthesis of ascorbyl palmitate[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998, 63: 1-8.
[17] GB 16314—1996 食品添加劑L-抗壞血酸棕櫚酸酯[S]. 北京: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1996.
[18] 李曉霞, 晏日安, 段翰英. 白皮杉醇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10, 37(4): 78-81.
[19] 莫正昌, 鄧靖, 汲廣全, 等. 鹿蹄草提取物體外抗氧化活性評價[J].食品科學, 2010, 31(3): 19-21.
[20] 劉杰超, 王思新, 焦中高, 等. 蘋果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體外試驗[J]. 果樹學報, 2005, 22(2): 106-110.
[21] 王渝紅, 徐卡秋. L-抗壞血酸棕櫚酸酯的合成提純工藝研究[J]. 科研與開發(fā), 2004, 6(1): 1-5.
[22] 王興國, 裘愛泳, 史小華, 等. 抗壞血酸棕櫚酸酯在不同油品中的抗氧化性能研究[J]. 中國油脂, 2000, 25(3): 52-56.
[23] 楊敏, 周瑞寶, 宋偉. 不同大豆品種提取油脂氧化穩(wěn)定性研究[J]. 糧食與油脂, 2007(11): 21-23.
[24] 李卓, 晏日安, 曾永青. 超聲波強化酶法合成L-抗壞血酸癸酸酯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3, 34(2): 204-209.
[25] 鄭大貴, 肖竹平, 葉紅德. 異VC月桂酸酯的合成及其在茶籽油中的抗氧化性能[J]. 中國油脂, 2006, 31(12): 56-59.
[26] 鄭大貴, 肖竹平, 葉紅德, 等. 酯交換法合成D-異抗壞血酸棕櫚酸酯及其抗氧化性能[J]. 精細化工, 2002, 19(5): 450-453.
Synthesi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Lipase-Catalyzed L-Ascorbyl Myristate in Ultrasonic Field
LUO Hui-wen, LI Zhuo*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The synthesis catalyzed by immobilized lipase (Novozym?435) of L-ascorbyl myristate in ultrasonic field was studied.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the reactants could be accelerated greatly by using ultrasonic, and the reaction time could be reduced from 48 h to 4h. The productivity reached 77.58%, and the purity of purified products was 98.1%. The immobilized lipase could be reused 4 times in ultrasonic field. L-ascorbyl myristate showed strong antioxidant activity similar to that of L-ascorbyl palmitate and superior to that of 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 (TBHQ) at an equal concentration as indicated by hydroxyl radical and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ies and reducing power.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L-ascorbyl myristate was still strong even when added to oils.
ultrasound; lipase-catalyzed synthesis; L-ascorbyl myristate; antioxidant activity
TS202.3
A
1002-6630(2014)10-0115-06
10.7506/spkx1002-6630-201410021
2013-07-03
羅慧文(1992—),女,本科,研究方向為食品科學與工程。E-mail:lhwmango@163.com
*通信作者:李卓(1988—),男,碩士,研究方向為食品添加劑的制備與應用。E-mail:totti8808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