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劉靖 王曉美 方世力 張黎明
實施產品體系建設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面對內外部形勢壓力和挑戰以及自身發展需要而進行科研生產管理創新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是落實市場化轉型戰略的重要工作和實質性舉措。推進產品體系建設的首要目的是實現科研生產模式變革和轉型,根本目標是提高企業的效率和效益,提升組織競爭力。而基于市場及用戶需求,快速、準確、成本可控地進行產品開發,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體現效益、保障效果正是產品化工作的內在要求。
目前,研究院及所屬各單位的產品隊伍已初步建立并不斷充實,以典型產品試點為代表的產品獨立研發流程正逐步形成,產品型譜、貨架產品管理辦法及產品開發、選用管理辦法等相關配套制度正在制定完善中。研究院在大力推進產品重組、流程重組、人員重組等產品化重點工作的同時,進一步提出了財務重組,將成本要素納入到產品規劃、開發與應用的全流程中。這充分體現了研究院市場化轉型的思路,也是保障產品化目標有效實現的必然要求。
研究院傳統的科研生產模式是以型號研制為核心,產品則被視為特定型號研制任務的必要產物,隨型號研制進展完成設計開發、生產、交付等流程,并在不同型號任務中重復這一過程。因此,研究院的型號產品固然種類豐富、層次齊全,但卻存在技術狀態繁雜、缺乏共享及開發效率低、市場響應慢等問題,與產品體系建設提出的成熟化、貨架化、市場化的目標有不小差距。此外,強調以完成國家任務為重點的管理模式還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重技術、輕成本,重成果、輕產品,重科研、輕市場,重政治影響、輕經濟效益的思維習慣。這些均體現為產品化工作推進中所遇到的各種利益、體制、思想意識乃至行為習慣上的阻力、問題和挑戰。
如何確保產品開發始終基于市場需求進行,能夠快速、準確、全面地反映并滿足市場及客戶的要求;如何確保技術、成本、進度等全要素的產品開發要求有效建立、準確傳遞及嚴格落實,強化目標成本約束和預算閉環管控;如何處理型號項目外部市場差異化與科研生產管理內部產品化之間的關系,在實現科研生產效率不斷提升的同時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如何轉變“做大成本、膨脹項目”的固有型號經營理念,端正設計、生產單位對于產品化利益和效果的認識,促進科研生產模式實現變革和轉型;如何建立評價考核產品隊伍、產品開發工作成功與否的科學標準,在準確衡量、動態監測的基礎上實現對利益相關方的合理評價,突出市場和財務成功;如何保證產品創新研發的活力和動力,引導和營造以成本可控、質量可靠,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為目標的新產品不斷涌現的氛圍和環境。這些都是需要面對與解決的問題。
構建型號與產品并重的科研生產新模式是產品體系建設的重點,而正確認識產品對于企業的意義,準確把握、協調產品研制流程與型號研制流程的關系是有效推動產品體系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
產品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任務項目是產品銷售和利潤實現的載體,為用戶和市場提供產品是企業的第一要務,而產品的價值則是通過項目的完成和獲利實現的。研究院的發展需要有核心的技術、杰出的人才、一流的設備以及先進的管理,但這一切的目的就是要用適宜的產品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爭取更多的市場和項目,并通過項目的盈利支撐研究院的發展。
推進產品體系建設是要以效率的提升來獲得在相同時間內承擔更多項目的能力,同時,以效益的實現保障研究院經營目標和健康發展,兩者缺一不可。單一項目研制工作量的減少,研制難度和研制成本的降低是產品化的必然結果,這也是其與傳統研制模式和思維習慣之間最大的利益對峙。各級單位及組織不應將視野僅僅停留在單一項目、已有項目的利益得失上,而是要立足通過產品化實現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任務進度、質量的保證,在此基礎上將更多的資源更快地投入到新的、自主開發的項目中去,拓展領域和市場,提高效益,也為自身的良性發展提供保障。因此,如果沒有市場拓展、規模發展的戰略目標,沒有基于產品形成的高效完成任務的競爭力和高水平的盈利能力,產品化的實施就沒有意義。效率和效益是研究院競爭力的核心,是各級組織在推進產品化工作中必須牢牢把握的重點。


財務重組是從經濟視角分析改革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是破解產品化工作難點,形成科學合理機制,以及鞏固改革發展成效的重要手段和保障。財務重組的核心內涵是:建立并逐步完善與產品化工作相匹配、協調的經營管控、成本歸集及分析考核機制,將經濟性要素反映并體現在產品化實現的全流程中,以客戶需求為核心,以成本目標為重要約束,以市場和財務成功作為核心評價標準,有效支撐產品重組、流程重組、人員重組的實施,切實確保通過產品化工作提高型號研制效率,體現研究院經濟效益,保障核心能力提升。
明確職責分工,完善組織流程,建立考核評價,在產品規劃、型譜制定、新產品立項、產品開發及更新、成熟度提升、貨架產品確定、產品選用等方面突出滿足市場需求及經營目標的預算管控,強化經濟頂層約束和產品成本目標控制。
市場部門要加強其在市場需求細分、客戶需求引導和確認基礎上對產品規劃、開發的導向作用,基于市場分析形成產品開發的技術指標、性能需求以及目標成本約束,作為產品型譜論證、新產品開發以及產品選用等產品化工作的頂層規劃條件。
科研計劃主管部門要圍繞產品頂層規劃分解經費需求,組織開展產品化年度工作及重點專項工作經費預算申報、審核。在型號研制及產品研發2 個科研生產流程中設置相應控制節點,建立研究院及所屬各單位的兩級技術經濟性審查機制,完善以成本為核心的技術方案評審要素,確保技術(指標)與經濟性的協調統一,完善覆蓋產品開發全周期、全流程的經濟性目標分析、論證、審查和考核評價制度。
財務部門要圍繞研究院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統籌平衡產品化工作經費預算,依托經營管理綜合決策機構對產品化工作綜合要素進行全面審查。確保產品研發與型號項目經營的協調統籌;完善產品化預算閉環管控制度,加強頂層經濟約束以及流程關鍵節點管控,提升產品利潤空間,實現經濟效益;在符合市場及客戶需求的產品目標價格制定、產品價格分解體系建設,以及產品型譜審查、新產品研發方案審查、選用方案審查等環節中,承擔對技術經濟性滿足情況的審核、確認等工作。
圍繞型號研制與產品研發相互獨立、并行的科研生產新模式,建立相適應的經費及價格管理方式、方法,加強信息集成及共享,統籌市場外部需求及內部經營管理需求、型號經費及產品研發經費間的關系,在保證內部產品化模式有效運行并提升效率的同時,有力支撐差異化的外部市場需求;鼓勵任務項目對貨架產品、產品平臺以及共用模塊的共享和復用,根據共享比例給予任務項目不同的戰略補貼,通過合理調整經費分配,保障各方利益平衡。
建立產品基準價格作為貨架產品的價格標準,以產品為核心形成針對外部市場報價、內部型號結算以及貨架(平臺)產品選用等不同對象的產品價格體系及價格形成機制,通過不同類別的產品價格體現和反映型號經營目標、經營結果及合理的成本構成。形成促進技術經濟一體化的利益導向和經濟約束,并為經營結果分析與評估,產品化工作經濟效果考核與評價提供顯性量化的依據和支撐。
不斷完善研究院內部產品成本核算體系,在推進產品設計、研發、使用以及生產制造環節的通用化、組合化的同時,滿足型號研制中不斷強化的項目成本歸集要求。在不同的約束條件下實現產品成本的準確歸集,清晰核算產品研發及生產成本,清楚記錄不同型號項目、利益相關方對于產品開發的經濟貢獻,為衡量資源投入、平衡利益分配,評價產品開發成功與否,以及提升管理的有效性提供有力支撐。
在產品成本合理歸集、準確衡量的基礎上,實現對產品研發過程成本變化情況的動態監測,及時分析產品研發的資源投入、效益產出關系,科學評估產品化工作效果。建立突出市場和財務成功的產品研發及應用評價標準與產品化工作內部考核機制,不斷激發以經濟為導向的產品創新的內在動力和活力,推動型號研制與產品研發形成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和諧發展。
一是建立研究院及所屬廠所產品化工作(年度)預算申報、審批機制,設置統籌平衡產品化工作經營效果的決策管理機構,不斷完善產品化預算工作流程及閉環控制考核制度。
二是在產品型譜規劃、產品研發(更改)、貨架產品管理等產品化流程制度制定中體現財務重組的思路,明確相關部門及單位職責,強化面向用戶需求的成本目標約束,建立產品成本、進度控制基線以及技術經濟一體的分析、審查機制,確保型譜產品兼顧技術性和經濟性,滿足型號選用要求。
三是完善對應不同層級的貨架產品基礎價格目錄,建立和不斷完善貨架產品基準價格體系,形成適應產品在不同型號項目間選用的價格形成機制及分析評價方法。
四是以財務二維核算系統為依托,不斷完善產品維度的成本核算,準確反映產品平臺與型號選用產品的成本關系,反映產品各利益相關方的經濟責任。
五是建立反映市場及財務成功的產品化工作評價指標,如產品研發的投入產出比、產品的被選用率、產品銷售利潤、產品經濟貢獻率、型號對產品研發貢獻度等。
六是形成經濟性導向的產品化工作考核機制,對產品化隊伍開展績效考核,激勵在成本可控、質量可靠基礎上面向市場的產品創新。
在產品體系建設中開展財務重組,突出經濟因素的重要性,充分體現了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市場化轉型的經濟理念和經營意識,同時也從經濟、財務的視角,為分析、解決轉型發展中遇到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提供了思路、方法及手段,是推動體制創新、機制重構,促進產品體系建設目標有效實現的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