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慶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準確、有序、協調推進改革;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出臺了貫徹落實三中全會決定的56條意見;交通運輸部提出推進改革要重點研究的25個方面的問題。我們認為,省級交通運輸部門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部要求,改革創新推進交通運輸轉型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著重把握好以下幾點:
堅持問題導向,
理清交通運輸行業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
改革是手段,不是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改革必須堅持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近年來,江蘇交通運輸發展總體上走在全國前列,但發展中面臨著許多突出矛盾和問題,需要以改革的辦法加以解決。
當前,一方面,區域、城市和城鄉交通建設需求旺盛、任務繁重,仍然應該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推進,但同時面臨著土地、資金和環境保護等剛性約束,依靠交通運輸部門自身能力難以破解;另一方面,已建成的基礎設施整體效益發揮不足的問題逐漸突出,也有體制不健全的原因。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應該是國土開發和利用的題中之義,然而這一定位卻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落實。因而一直以來對交通建設及其所需要素的供應,既缺乏相關規劃的協調統籌,更缺乏根本性的制度保障。為此,需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明晰交通運輸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定位,形成政府主導、多部門合力推進的局面。
各種運輸方式從分散發展走向綜合發展,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世界交通運輸業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大部門”體制則是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前提。2007年以來,江蘇率先推進大交通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在整合管理職能上邁出了一大步,但職能交叉、多頭管理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行政管理壁壘仍然較大,對各要素進行整合優化的協調機制依然缺乏。為此,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建立更為完善的交通運輸“大部門”體制。
江蘇運輸市場總體上開放早,開放度高,物流成本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仍然偏高。我省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雖然走在全國前列,但與社會公眾對出行服務的新期待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行業壟斷、部門分割和地方保護的存在,各方式有效競爭和合作的環境未能形成,運輸企業轉型升級不快;另一方面,交通運輸部門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有效運用經濟、法律等手段加強市場監管的水平不夠。為此,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快轉變交通運輸部門職能,進一步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運輸市場。
加強頂層設計,
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而發展目標的定位和高度,直接決定改革的深度和廣度。因此,加強行業改革的頂層設計,首先需要理清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什么,旨在通過深化改革為江蘇交通運輸行業實現什么樣的發展目標保駕護航。
2012年11月,交通運輸部與江蘇省簽署了《共同推進江蘇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會談備忘錄》,決定部省合力推進江蘇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日前,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組織編制的《江蘇省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規劃綱要》和《江蘇交通運輸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通過部省聯合組織的專家評審。我們認為,江蘇交通運輸現代化是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為核心,以質量和效益提升為主要特征的發展過程,是與江蘇經濟社會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相協調,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狀態,是先進理念、制度和技術手段融入交通運輸全過程、全領域的發展模式。規劃到2020年,江蘇交通運輸發展總體上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蘇南地區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蘇中、蘇北與蘇南發展差距明顯縮小;到2030年,江蘇交通運輸發展總體上達到當時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沒有固定的模式,發展理念、目標與路徑都需要通過實踐進行探索,既要切實解決當前發展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又要及時解決率先發展中將會率先遇到的各種新挑戰、新問題。推進江蘇交通運輸現代化,要注重“六個交通”,即綜合交通、民生交通、平安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和法治交通建設;要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驅動,以改革創新的辦法破解難題。通過試點示范積累經驗,使江蘇交通運輸現代化發展模式具有可復制性,努力為全國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提供借鑒。
突出綜合發展,增強交通運輸
支撐經濟轉型發展和服務民生的能力
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任務是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只有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才能為江蘇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創造良好的環境。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強統籌發展。進一步完善扶持內河航道、干線鐵路加快成網的政策機制,促進公鐵水空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促進普通公路健康發展的投融資長效機制,使普通干線公路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融合。同時,扶持綜合客貨運樞紐的建設,加快形成與國土空間、城鄉格局相協調,布局合理、有機銜接的交通運輸網絡體系。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強綜合利用。進一步開放運輸市場、激發市場活力,以促進聯合運輸為重點提高運輸組織化程度,實現運輸生產過程中各種運輸方式分工合作、合理分擔和一體化整合,進而帶動整個貨運與物流業轉型升級。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強統一管理。積極爭取國家和部省支持,把江蘇列為地方大交通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省份,加快建立職能更集中、機構更合理、流程更科學的交通運輸“大部門”制,為江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供更扎實可靠的體制保障。
交通運輸轉型發展的宗旨是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交通運輸需求,使人民群眾更好地分享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成果。因此,應當把加強民生交通建設作為行業改革的另一重要路徑。近年來,江蘇交通運輸部門率先提出了“行有所乘”這一樸素的民生交通理念。最近,省政府印發的全省“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已首次正式明確將“行有所乘”納入基本公共服務。下一步,我們一是將積極爭取盡快完善政策保障機制,推進城市“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得到有效落實,努力發展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公交。二是契合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需求,以公交化為導向,構建具有鮮明的江蘇特色的農村客運體系。同時,深化養護管理體制改革,切實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和危橋改造、“撤渡建橋”等事關農村居民便捷出行、安全出行的重點工作,促進城鄉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特別是在鎮村公交的發展上,不追求數字的漂亮,不以“平均數”掩蓋“大多數”,重在通過改革構建長效機制確保鎮村公交能夠長久地開下去。三是對我省六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黃河故道沿線和蘇中蘇北結合部等欠發達地區的交通發展加大扶持力度,縮小區域交通發展差距,促進區域共同發展。
加快職能轉變,
提升交通運輸行政效能
李克強總理指出:“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他還特別強調:“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社會可以做好的,就交給社會。”因此,交通運輸部門必須堅決克服“懶漢”思想和“等靠”思想,先革自己的命,加快推進部門職能和工作方式方法的轉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首先,交通運輸部門的職能配置要從注重行政審批向強化戰略規劃、政策引導和公共服務轉變。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如何運用政策手段引導運輸結構調整和運輸產業升級,在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更多地發揮好先導作用。其次,交通運輸執法監管與調控引導從注重事后應對向關口前移、過程監督轉變。突出職能的統籌與整合,把行業監管工作當作一項系統工程,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在體制、機制上狠下功夫,真正把該管的事管好。再次,交通運輸行政資源利用從部門分割、各自為戰向內部整合、外部聯合轉變。一方面,著眼于內部整合;另一方面,加強外部聯合,積極推動與公安、國土、環保、海關等部門的協作,探索聯合推進重點工作的合作機制。最后,交通運輸管理方式從主要依靠人力向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轉變。大力推進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下大力氣解決流程再造和部門協調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增強其實效性。創新交通運輸執法監管手段,進一步提高執法信息化辦案水平和快速反應、應急處理能力。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全省交通運輸部門將始終保持改革的勇氣、創新的銳氣,以更有力的舉措推進改革創新,為交通運輸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為江蘇率先建成為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省份而不懈奮斗。
(作者系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
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