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彥 姜曉敏
(山東省壽光市第一中學, 山東 濰坊 262700)
設置問題情境 解決地理問題
梁 彥 姜曉敏
(山東省壽光市第一中學, 山東 濰坊 262700)
這個教學設計的出現,源于一次示范課。既要讓聽課的老師和學生們感受到自然地理傳承中有教師“手把手”的教,也要體現出“情境教學”在課堂中的魅力,這就要求創設的問題探究不能華而不實,要回歸高考的本質。
在進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教學時,設置情境,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四個情境問題,然后同小組交換意見,再派代表展示結果。
題目:幾位秘魯青年人決定一起參加“從秘魯經太平洋去冰島,體驗異域風情”的環球之旅活動,他們從秘魯出發,乘船經太平洋至冰島環球旅行。
情境一:停靠的第一站——赤道橫穿的科隆群島。船員們到島上休息,增補生活必需品,發現島上有企鵝的蹤跡。

圖1
問題:為什么生存在南極的企鵝會出現在赤道橫穿的科隆群島上?
情境二:船只繼續前進,12月份到達北印度洋,細心的船員發現船速快了,并得到船長的確認。船長在餐桌上給大家講了航海中利用洋流流向的故事——“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問題:為什么12月份船速會加快?
情境三:船只經過波斯灣,船員們感受到了繁榮的石油工業景象,看到一只只大型海輪從波斯灣進進出出;經過紅海和地中海,船只終于來到大西洋東岸,并途徑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穿過英吉利海峽,停靠在英國倫敦港。船員們發現這里漁船如梭,人們繁忙如他們去年收獲的季節。
問題:這里靠近什么漁場?世界四大漁場的成因分別是什么?(秘魯、紐芬蘭、北海道、北海)
情境四:
船長上岸買了最新報紙,看到頭版“破船泄漏,生靈涂炭”的新聞,得知有關“威望”號油輪泄漏燃油事件。報上刊登的圖片觸目驚心。

圖2
問題:這次原油污染怎么會這么短時間就從西班牙擴散到了法國?
教師依據學生答案進行訂正總結:情境一反映的是洋流對沿岸氣候的影響;情境二反映的是洋流對海洋航行的影響;情境三反映的是洋流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情境四反映的是洋流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我們把這四個問題的答案進行綜合就完成了對課本第二部分內容“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