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常欣 徐中瀏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總是會遇到一些從未考慮過的問題。比如說,如果有一天我們去世了,網絡上的“遺產”怎么辦?
人們在社交網絡上的身份能比他們存活得更久。即使你不在人世,你的好友們還是會在Facebook上收到你的生日提醒;洋溢著笑容的聚會照片,會永遠地留在你的頁面上。
因為社交網絡的設計,除了使用者外,任何人都不能登入賬戶修改信息。因此,如果有人在死者的社交網絡頁面上貼出了不受歡迎的留言,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對死者的家屬進行進一步的傷害,沒有人能夠出手阻止,即便是死者充分信任的親人。
魔鬼隱藏在細節中。一位知識產權律師雷恩·萊(Ryanne Lai)從這個問題中找到了靈感,創立了Perpetu公司。這家公司可以打理你的網上遺產,在那一天到來之后將你在互聯網上的足跡交付給你信任的人。
如果我死了
雷恩·萊的靈感來自于2004年的一個事件。一位名叫賈斯汀·埃爾斯沃斯(Justin Ellsworth)的美國大兵死在了伊拉克的戰場上。他的父親希望進入兒子的郵箱,以實現死者的遺愿——將服役期間來自親人和朋友的祝福與鼓勵整理成一本剪貼本。
在遭到雅虎拒絕后,賈斯汀的家人上了法庭,最后終于拿到了一張刻著兒子所有郵件的光盤。然而,這個故事還有另一面。試想一下,如果這位年輕人的“所有郵件”中,有那么幾封是他不想被家人看到的,那么又該怎么辦呢?
而在那個時候,Facebook還沒有興起。與現在社交網絡上的各種照片、留言、日志乃至相比,賈斯汀的那點兒信息可謂是小巫見大巫。
雷恩認為,是時候考慮一下互聯網時代的身后之事了?!耙驗槲覑叟恼辗派暇W,又愛寫Blog,希望自己的心血在死后能被保存下來?!崩锥鞅硎荆傲硪环矫妫绻宜懒?,我可不希望父母看到我所有的郵件。”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政策,比如 Gmail會鏟除一段時間沒有用戶登入的賬號,而 Yahoo卻可能把你所有的Email交給你的家人。
“Facebook會把死者的賬戶變為“緬懷狀態”,即使父母有我的賬號密碼,他們也沒法修改頁面。我的頁面會永遠存在,成為‘無人打理的荒地?!崩锥鲗Υ嗽u論道。而根據Facebook的官方說法,此舉是為了讓死者的親人和朋友能夠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雖然網上有一些處理這些問題的服務,然而它們要求用戶提供自己的密碼。而且功能單一,不提供刪除敏感資料或下載相片的功能。因此,雷恩決定自己開辦公司,提供更全面的服務,滿足公眾的需要。
我的2.0該去哪兒?
Perpetu(“perpetual”的縮寫,意為永生)提供的服務,是幫助用戶處理在社交網絡上發布的遺言。遺言,可以是交代,亦可是一種安慰。有時候你依賴過的網絡生活,中間留過的點滴就是給親友的最好回憶,能面對,才是最正面的接受。
一方面,Perpetu在用戶去世后自動下載社交網絡上的特定的照片、留言、Timeline,然后傳給特定的人;另一方面,避免將死者的賬戶公開給親友,最大程度地保護隱私。
譬如,你可以將自己的與妻子間的合影、聊天記錄發給她;把和父母相關的信息發給父母。同時,你可以隱藏那些不希望某些人看到的話語。你甚至可以在 GitHub上把自己的原本私密的項目開源,或是把自己Linkedin上的聯系人發給同事。當然,你還可以預先準備好遺言,讓Perpetu在死后給朋友們發送。比如一位名叫肯尼斯的用戶準備給每個在他死后給他發郵件的人這么一條回復:
“兄弟,我已經死了!如果你要想要賣我什么東西,那就對不起了,你從我這撈不到半點好處。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很快你就會到我的這個世界里來。告訴你一個永遠不會變的事實,你總有一天會死去。我等著你?!?/p>
花上每年15美元或一次性100美元,Perpetu還可以處理你在Linkedin、Gmail、Dropbox、Flicker以及GitHub上的“遺產”。
Perpetu 設有嚴格的審核程序來確保用戶真的去世然后來執行其在平臺上的“遺囑”。用戶在生前可以給自己的親友一個代碼,死后他們可以用這個代碼提取死者留下的“遺產”。收到代碼后,Perpetu會給用戶發郵件、打電話。如果一兩個月內沒有回應,公司便會開始處理用戶的網絡遺產。Perpetu 表示未來會同一些政府合作,靠得到相應的法律文件(例如死亡證明)來確定用戶的死亡與否。
在2013年的下半年,Perpetu開始支持更多的網上服務器,比如像Dropbox、Flickr和Instagram。用戶也可以自己投票希望Perpetu去支持哪些社交網絡。另外,他們還會在Perpetu上添加一系列的額外功能讓用戶能在死后向他們的至親至愛表達謝意。
Perpetu甚至準備好了“Facebook的死亡”。他們下載了用戶在Facebook上的數據,以免這個社交網絡平臺有一天不復存在。
“網事”如金
雷恩是兩年之前在香港創業周末(Startup Weekend Hong Kong)上想到創辦Perpetu的。也正是在這個平臺上,她遇上了現在的合作伙伴,來自意大利、原本工作于投資銀行的安德里亞·利沃托(Andrea Livotto)。憑借這個創意,她獲得了創業周末(Startup Weekend)香港的最佳用戶體驗獎,隨后又從當地政府得到了價值55,000美元的撥款。
事實證明,“網上資產”的打理有著巨大的潛在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Perpetu已經變成一個全球化的平臺。
根據兩個創始人的說法,在上線五個星期之后她們就擁有來自中國香港、英國、美國、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和俄羅斯的接近1000個用戶。其中男性用戶多于女性用戶,大多數的用戶年齡在18到24歲之間。
他們還會和專業的遺囑公司合作。Perpetu已成功在勝出數碼港得到創業資助并籌集到天使基金,希望能夠憑借資本的注入快速成長,打入歐美市場。
圍繞著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Perpetu將頁面設計得生動有趣。用漫畫來解釋Perpetu的功能,同時以相對暗淡的色彩作為基調來保持其嚴肅色彩,避免輕浮。Perpetu暫時只提供免費服務。客戶的收費項目還正在研究詳細方案。
Perpetu到現在為止他們還沒有收到任何從用戶那邊發來的死亡報告,但是她們強調Perpetu在用戶死亡之前產生的價值。畢竟,只有讓現在這些生龍活虎的用戶提前表明他們的心愿,在死后他們的家人才能確切地知道怎樣處理這些社交網站。
無獨有偶,以色列的創業公司Willook在Facebook上的應用“如果我死了”得到了來自42個國家的超過20萬用戶的登錄。這個應用可以讓用戶錄制一段視頻,或撰寫一段文字,在死后發布出去。
而位于圣弗蘭西斯的“遺產抽屜”(LegaceLocker)公司,開發了一個類似于電子保險箱的服務,用戶可以把自己所有賬戶的密碼都放進去輸入進去,等用戶去世后,“遺產抽屜”就按照這個信息列表逐項的分配資產。比如PayPal賬戶密碼給老婆,Gmail里的郵件給公司,Flickr里的照片留給兒子。
AssetLock則專注于死者對其他人至關重要的關鍵信息的大容量儲存,包括金融信息、遺產計劃、保險單賬號密碼、電郵和遺愿、最后的指示。
在互聯網上成長起來的一代,還沒有真正面臨立遺囑的關卡。然而這些社交網絡達人們終將老去。如果Perpetu的發展順利的話,或許會創造一個新的習慣,像立遺囑那樣,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Perpetu的經營宗旨是:人生總有終結的一天,我們希望由你來決定他人如何記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