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欣
對于窮人來說,貧富差距擴大意味著對自己所不擁有的東西更加憤怒,因擔心如何跟上而有更多認知負荷。
目前,美國的貧富差距處于有史以來最高點。美國稅收署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富有的1%的人擁有的財富增長了31%,而其余美國人的收入增幅不到1%。雖然從表面看,收入差距只會影響窮人,其影響也主要集中在經濟方面,但現在的眾多研究發現,極端貧富差距會影響健康并縮短壽命,而且影響范圍遍及整個社會經濟范疇。
路透社2013年10月30日的報道指出,美國是富國中社會和經濟不平衡最嚴重的國家,日本和北歐國家差異最小。倫敦大學流行病學教授、貧富差距問題專家邁克爾·馬莫特說,在差異較小的國家,人的預期壽命也更長——在美國,最富有的人的預期壽命僅與日本普通人的壽命相同,比美國的平均壽命長4.5年。他指出,富有的馬里蘭郊區居民,平均比華盛頓特區市中心貧民區的人多活17年。
在英國,全國醫療系統為所有社會經濟階層提供了優質服務。馬莫特比較了英國低級和高級公務員長期的健康狀況——從癌癥、肥胖到酗酒,發現處于底層的公務員面臨的健康風險明顯要大很多。吸煙等不健康行為的增加并非造成差異的所有原因。另外,在馬莫特的研究中,即便最底層的公務員也是有工作的,這意味著他們并不貧窮,只是不那么富裕而已。
馬莫特和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都認為,造成差異的原因在于壓力系統,在靈長類動物中,這似乎與地位和等級制度有關——不完全是貧困,還有相對的社會地位。
斯坦福大學神經科學家羅伯特·薩波爾斯基說:“對于窮人來說,貧富差距擴大意味著對自己所不擁有的東西更加憤怒,因擔心如何跟上而有更多認知負荷。對富人來說,則更擔心來自窮人的威脅,并作出更多努力來把自己與窮人隔絕開來。對每個人來說,社會支持都變少了。”
研究指出,與等級相關的社會壓力也比其他形式的壓力更有害健康。雖然“領導者的壓力”曾被認為是引起心臟病的一個原因,但實際上,面臨最大風險的卻是被上司羞辱和斥責的人,或者是被同學嘲弄的孩子。持續的社會排斥可能對大腦有害。研究表明,對人類的祖先來說,被趕出部落就等于判了死刑,其造成的壓力要遠高于面對猛獸。
不平等對健康不利,縮小不平等有利于所有人的健康。雖然完全消除經濟差異是不現實的,但北歐國家的情況表明,在保持經濟活力的同時,縮小貧富差距是可以做到的。
(摘自《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