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寧市:全面啟動“邕城創業行”系列活動
本刊訊 (通訊員 農 健)2013年12月16日,以“勵志創業,夢圓南寧”為主題的2013年南寧市“邕城創業行”活動創業項目推介會暨成果展示會在江南區舉行,會期5天。在16日當天的活動現場,共有83個創業項目進行推介,吸引了眾多有創業意愿的市民前來咨詢。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新機制。南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鄉勞動者的創業工作,把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不斷完善組織領導、政策支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工作考核等五大體系建設,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實現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作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南寧市自2009年以來連續5年組織實施“邕城創業行”活動,為激發和引導全民創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防城港市:建設東興試驗區
人才特區實施辦法出臺
本刊訊 (通訊員 蔡芳芳)近日,為加快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人才特區建設,防城港市出臺《關于建設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人才特區的實施辦法(試行)》,從扶持建設創新創業園區及實行創新創業特別優惠政策、科研特別優惠政策、人才成長特別優惠政策、稅收特別優惠政策、生活保障特別優惠政策、政治待遇特別優惠政策等方面,明確給出“真金白銀”, 對能引領新興產業發展、帶來重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世界一流團隊,經審批最高可給予2000萬元的資助,力求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最優的創業平臺、支持政策和人才服務。
百色市:健全農村勞動力
就業創業新機制
本刊訊 (通訊員 李芳德)為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3年11月26日,百色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部署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進一步健全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新機制,切實做好“政府幫助,社會援助,資金資助,自主互助”等“四助”工作。
一是強化政府服務,做好信息服務、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就業平臺建設、社會保障、權益保障等工作;二是引導全社會關心關注農民工問題,依靠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做好農民工援助工作、留守兒童關愛工作,解決農民工后顧之憂;三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作用,通過貼息、補助、獎勵、擔保等方式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創新金融服務,破解農民工就業創業瓶頸;四是探索建立農民工互助合作組織,集聚技術、資金等要素,實現農民工就業互助、抱團創業。
河池市:“四個強化”力促社會保險擴面征繳
本刊訊 (通訊員 黃鳳金)2013年,河池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規范“五險”經辦管理,科學制定征繳方案,加大依法征繳力度,提前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社會保險各項指標任務。
主要做法有:一是強化宣傳引導。組建宣講團下縣進企開展社會保險知識培訓工作,增強企業和職工學法、守法和維權意識。二是強化分類催繳。針對拖欠社保費嚴重的企業,主動深入企業召開座談會,共同商討補繳措施,簽訂補繳協議。三是強化監察執法促進征繳。由勞動監察支隊對不完全參保、選擇性參保的用人單位下發書面催繳通知,全市先后依法催繳基本養老保險基金2800多萬元。四是強化督查工作。河池市人民政府下發了《河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對社會保險費征繳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督查的通知》,抽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審計、工信委、績效辦等部門組成6個督查組對各縣(市、區)2013年社會保險費征繳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督查。
截至2013年11月,該市“五險”參保110.48萬人,完成全年106.5萬人的102.6%;征繳基金13.73億元,完成全年12.38億元的103.85%。
東興市:“五項措施、十項檢查”
打造陽光社保確保基金安全
本刊訊(通訊員 孫景林 黃福軍)2013年,東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過開展“五項措施、十項檢查”活動,進一步規范了經辦管理,提升了服務質量。
該市五項措施是指:強化制度機制建設、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基金實行社會化管理使用、提高基金統籌級別、社保基金在金融機構存款執行一年定期利率優惠政策。
該市十項檢查是指:一是檢查是否存在執行政策規定和操作規程有偏差甚至違法違紀的現象;二是檢查是否存在政策法規宣傳不到位,群眾想參保而無法辦理手續的情況;三是檢查是否在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時提供虛假信息的情況;四是檢查是否存在擅自提高或降低基金支付標準的現象;五是檢查是否存在業務經辦人員以現金收支基金的情況;六是檢查是否存在保費征繳不入賬或設立賬外賬的現象;七是檢查是否存在不按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核算基金利息的現象;八是檢查是否存在應支付的基金未按時足額劃撥,侵害群眾利益的現象;九是檢查是否存在單位或個人辦理參保業務時有違規收取手續費現象;十是檢查是否存在業務經辦人員服務態度不好或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等。一旦發現上述現象,將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作出嚴肅處理。
上林縣:技能培訓
促矯正對象再就業
本刊訊 (通訊員 潘小寶 藍 洲)秉持強力促進矯正對象再就業及理想就業,從而有效降低其重新犯罪率的管理服務理念,2013年,上林縣司法局與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緊密協作,組織180多名社區服刑人員參加電工、種養等項目的職業技能培訓,促成矯正對象130多人實現了再就業及理想就業,將矯正對象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89%以下。
縣司法局充分發揮11個基層司法所“報到、家訪、談心、教育”四大職能優勢,梳理出全縣社區服刑人員關于“電工電焊,林下經濟,生態養殖”的三大就業意愿,因地制宜開展各項集體培訓,提高了社區服刑人員的就業能力。目前,參加培訓的社區服刑人員大部分投入到種養業、電氧焊工作、廚師、個體經營等行業,把學到的技能運用到工作和農業生產中,基本實現了自食其力。endprint
蒙山縣:送培訓 下基層
傳技術 促增收
本刊訊(通訊員 蔣慶龍 何星辰 黃東榮)為了更好服務農民,2013年,蒙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人員深入各村開展勞動保障調查工作,根據各村群眾對農業技術的要求,采取技術人員和相關實習器材服務到村的形式,適時組織種桑養蠶和家禽、水產品養殖、園林花卉栽培技術人員,深入各村屯開展培訓,采取晚上集中學習培訓、白天指導實踐、組織參觀學習等形式,提高群眾發展生產的能力。
培訓結束后,該局對參訓人員進行職業技能鑒定,鑒定合格者將由當地專業合作社吸收錄用,幫助他們發展生產致富。截至2013年12月上旬,該縣共組織農技夜訓活動200多次,培訓農民4000多人次。
忻城縣:舉行事業單位
工作人員續聘工作培訓班
本刊訊(通訊員 黃漢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三年一聘”制度是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的新模式。2013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首次聘任制度后已期滿三年。為做好三年期滿后的續聘工作,近日,忻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續聘工作培訓班。培訓內容包括:崗位設置時適用的相關法律法規、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加崗位競聘時的法定程序和步驟,以及崗位競聘結束時續簽聘用合同等相關業務知識。
那坡縣:扎實推進2013年高校畢業生創業工作
本刊訊(通訊員 吳昌京)2013年,那坡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立足實際,精心策劃,周密部署,多渠道扎實推進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截至2013年11月底,全縣262名高校畢業生中已就業206名,就業率已達79%。
主要做法是:一是舉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宣傳活動。組織縣人員深入鄉鎮設立宣傳臺,重點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信息、就業政策、職業指導、創業培訓、人事代理等相關服務的咨詢和指導。二是著力引導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深入縣內各企業走訪,掌握企業的用人計劃及崗位需求,發揮求職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三是通過公務員招錄考試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考試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積極聯系該縣應屆高校畢業生,鼓勵、指導他們積極報名參加考試。四是多措并舉確保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穩定就業。縣人才服務中心,建立了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專門臺賬,開展“一對一”就業服務,重點推薦、重點指導,免費提供失業登記、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人事檔案托管等服務。特困生在擇業過程中參加各類招聘活動、查詢就業信息等,一律免收相關費用。
靖西縣: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
實名登記系統作用凸顯
本刊訊(通訊員 許正勇)2013年9月起,靖西縣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首次建立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系統,同時,依托系統信息平臺,對全縣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全面掌握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個人基本情況、求職意向、就業服務需求以及接受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享受就業扶持政策、實現就業創業等情況;免費為畢業生提供招聘信息、政策咨詢,有力促進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盡快就業,大大提高了畢業生就業率。
據統計,2013年全縣畢業生報到710人,截至12月15日已就業683人,就業率達96.2%,其中通過該系統信息平臺成功推薦到各企業事業用人單位達296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