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南客
一、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新目標新任務
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把“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推進文化建設與繁榮。通過認真學習《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我認為在文化發展方面的創新內涵重點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完善文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決定》更加突出文化體制改革的整體性、全面性和協同性,提出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等項原則,實施多部門協調聯動,推動政府職能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決定》強調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要符合市場規律,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重點在轉企改制、規范秩序基礎上增強文化市場主體競爭力,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這突出體現了中央在十多年文化領域改革的進程中,開始更加注重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及其方式方法。
二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決定》明確提出要在統籌城鄉基礎上加快構建均等化、標準化、多元化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設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合理標準;提出該體系的特征應是政府主導、多方參與,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顯然,當代文化建設中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服務理念更加明確,以現代化為目標的公共文化工作導向更加具體。
三是進一步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決定》提出要在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原則指導下,統籌各種資源,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鼓勵社會組織參與承擔人文交流項目。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引進文化人才和技術。這對于經濟社會國際化程度領先全國的江蘇而言,意味著既有著更多的文化國際化發展機遇,又增加了更多引領國內其他地區實現文化開放型發展的義務和責任。
二、江蘇應先行先試成為全國文化現代化示范區
江蘇正值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和建設文化強省的關鍵期,十八屆三中全會為進一步推動文化發展建設指明了具體方向,江蘇應先行先試成為全國文化現代化示范區。
弘揚“三創三先”江蘇精神,加快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加快江蘇文化現代化的內在動力與政治保障,“創業創新創優,爭先領先率先”精神是江蘇人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寫照。“三創三先”作為新時期江蘇精神的高度新概括,是引導和鼓舞江蘇人民開創文化發展新局面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要在此精神引領下,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牢牢把握文化強國的總體要求,以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始終把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作為黨的工作的一條主戰線、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一個主陣地、推進“兩個率先”的一支主力軍,加快建設文化凝聚力和引領力強、文化事業和產業強、文化人才隊伍強的文化強省。
加強文化體制改革,盡快提升江蘇文化產業競爭力。“十二五”時期是江蘇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實現改革新突破的關鍵時期。江蘇應在以下方面著重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一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文化發展環境。要按照創新體制機制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圍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推動黨政部門與其所屬文化企事業單位進一步理順關系,明確和強化責任,建立黨委和政府監管國有文化資產的管理機構,實行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統一,為江蘇文化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形成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應著眼于發揮國有文化資本在文化市場中的主導作用,積極探索文化領域多種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加快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吸引社會資本合作發展文化產業。降低文化產業的民間資本進入門檻,調動和保護民營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的積極性,扶持民營文化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加快培育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發揮其基礎性作用。要進一步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分割、城鄉分割的格局,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以大中城市為重點,加強文化產品市場和文化生產要素市場建設,培育和規范以網絡為載體的新興文化市場,積極建設和開拓農村文化市場。建立健全文化市場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的市場化、專業化、便利化程度。
加快建成現代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江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已不僅僅是簡單的資源協調,而是要根據“三中全會”的新要求和新方向,協調自身創新,進一步提檔升級。首先,要根據各地區的發展水平制定高于全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協調公共文化資源供給,深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其次,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的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地提供多樣化、差異化的文化服務,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再次,要依托科技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鼓勵各類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進一步擴大文化開放,推動江蘇文化國際化。首先,要把江蘇文化國際化形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找準關節點,加強全省文化的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擴大江蘇文化的覆蓋面和國際影響力。要加快打造與培育一大批文化品牌,實現江蘇文化品牌由“單項突破”向“品牌族聚”的轉變,通過“品牌江蘇”的帶動,成功找到進入世界文化市場的鑰匙。其次,要支持江蘇媒體面向國內國際發展,支持本省文化企業利用自身優勢開拓海外市場,鼓勵江蘇高校及科研院所參與海外文化交流項目。再次,以江蘇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與國際文化組織合作為契機,推動南京等城市以“文化之都”身份加入聯合國“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吸引更多的創新人才、藝術家來江蘇,激發出江蘇文化的勃勃生機與開放活力。
(作者系南京市社科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黃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