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瀏

采訪鄭永剛的時候,他正在準備唯眾傳媒的創業電視節目《愛拼大講堂》。推門走進休息室,這位締造了杉杉集團的浙商正坐在鏡子前,接受造型師的修飾。當時我腦海中的第一個念頭是:企業家們對鏡自照的時候,會想些什么呢?
我想,這是一種對于社會認可的成功人士們的本能的好奇心。有些縈繞在心頭的疑問,或許與企業戰略無關,與為什么成功、怎樣成功無關,而純粹是一個個體對于另一個個體的猜測與揣度。
鄭永剛給自己下了個“愛折騰”的評價,從他幾次重大的決策中,確實能看到膽魄與眼光。不過,在這些公開的、被反復言說的信息背后,會有些什么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有人評價鄭永剛是“逐水草而生的機會主義者”,愛折騰的背后,一定也有風險和弊端。對于這些,鄭永剛真實的、發自人性本真的感受會是怎樣的?
可惜,采訪的時間永遠是有限的。想要在采訪對象用那套完整而精妙的話語體系中尋找切入點,逼近那些令人好奇的領域,確實是對智商和情商的雙重考驗。最后攝影記者挑選了一張鄭永剛開懷大笑的照片,是在采訪的過程中抓拍的。不論有多少有趣的故事從我的指尖漏過了,但這些瞬間的笑容,是真實而有趣的。
說起來,之前在倫敦采訪交大的全球CEO班項目時,原本聯系好了采訪作為班長的鄭永剛。后來因為一些變故,未能得遂。因此,接到采訪任務時,心情還有些小激動。畢竟這樣的巧合,不論多么平常,對于個人而言,總還是值得驚喜與回味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