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先秦典籍中就提出“咸與維新”的概念,可以理解為所有人都參與變革。2013年11月引入矚目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及隨后的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強烈的改革和創新的信號。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多年,中國經濟取得史無前例的高度增長,然而發展的結構不均衡也帶來嚴峻的挑戰。在新的內外環境下,中國經濟即將迎來轉型升級的大考驗。2014年值得期待。企業應該如何迎接這場大考?如何把握中國發展的新機遇?
中國互聯網產業史如果從1996年春瀛海威在中關村的巨幅廣告:“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算起,已經過去18年,一代人的時間。但也許之前一直是作為“新經濟”存在,直到過去的一年,兩屆年度經濟人物典禮上,兩盤互聯網與傳統經濟大佬的“世紀賭局”,才真正到了“咸與維新”的時候了。互聯網革命深入各行各業,特別是面對移動互聯網新浪潮,傳統產業將路在何方?
O2O通關
O2O在2013年更加流行。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感受到互聯網的沖擊,紛紛啟動向電商轉型,嘗試在這弱水三千中找到自己最合適的生存方式。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激活了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
O2O是個新名詞,但其實早有類似的概念,比如“鼠標+水泥”。之所以又提出O2O,就說明當初鼠標和水泥加得并不成功。部分O2O案例仍然存在類似的問題:只是“拼盤”,企業本能地將自己的線下資源與互聯網機械地對接,而不是“熔爐”,通過移動互聯網捕捉用戶的核心需求,基于需求重構整個價值鏈。
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在第五屆商業領袖峰會上分享了目前互聯網沖擊傳統產業的幾個方面。他認為,在互聯網的浪潮下,首先受到沖擊的是庫存。在傳統銷售中,庫存管理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成本,線上銷售則是零庫存模式。其次,線上的營銷成本也比線下的營銷成本更低。在過去,渠道就是指線下終端,而現在,不少企業通過互聯網就可以掌握終端,因而節省了很多營銷成本。再次,互聯網對傳統行業整個供應鏈體系也造成非常大的挑戰,傳統企業能否適應互聯網的節奏,是否能夠不再按以往的計劃生產,而去適應線上銷售在某一個時間點爆發性的供應量,都非常重要。
再以傳統零售商蘇寧為例。早在2008年,蘇寧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近東就明確提出中國零售業必須轉型,蘇寧必須轉型。第二年他推動蘇寧開始“擁抱互聯網”的轉型。時至2013年,蘇寧的互聯網戰略駛入快車道,完成多項布局,而O2O被張近東選作深化互聯網零售戰略的突破口,在他看來,傳統電商只是一個過渡模式,O2O模式則會喚醒消費者潛藏的深層次、全方位的購物需求,這將是引領中國零售業第三次變革的力量和途徑。
對于“互聯網思維”,張近東的理解是:“要求一切圍繞客戶需求來運營,用開放與共享的理念服務于每一個客戶,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體驗。不斷提升服務客戶的能力和效率,實現用戶至上,體驗為王。”蘇寧正在日常的工作方式、管理流程和團隊協作等全面落實互聯網思維。
進擊的中國制造
制造業一向被視為典型的傳統產業,如今也能標新立異,很酷很炫。本次峰會上,嘉賓們也針對制造業在互聯網時代應如何進行產業升級進行了觀點的碰撞。
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的時間,在計劃經濟時代積累的工業基礎上,通過出口導向的增長方式,接受西方產業轉移,“中國制造”取得巨大的成功,幫助數億人口脫貧,造就了一批明星企業和企業家。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制造”負面的外部效應也日益凸顯。能源消耗巨大,粗放的發展,令環境污染持續加劇,在新時代,中國制造業過去的核心競爭力正在慢慢流失,勞動力不再廉價,國際能源供給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中國制造業亟需培養新的競爭力。正如廣東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冬雷在本次峰會上所說:“中國制造業的現狀是大而不強。”
隨著海外的需求遭受歐美金融危機的沉重打擊,國內勞動力成本攀升,大量制造企業在外貿市場的份額連連下滑,被迫轉向內銷市場尋求出路。隨著人均收入的提升,及政策面的調整,內需有可觀的增長。
也許比數量增長更重要的,是結構的變化。新興消費者群體正在成長壯大,“90后”都已經加入職場。這是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三觀”與前幾代人存在相當的差異。傳統制造業應該如何培養在互聯網時代的新核心競爭力?如何取悅古靈精怪的新一代消費者?
在眾多傳統制造企業艱難但是積極變革的同時,一個“新硬件”產業集群異軍突起。小米手機是這一集群的頭馬。在沒有任何實體店的輕資產模式下,小米只用了25個月時間,銷量就翻了300多倍。
小米科技通過互聯網與用戶進行深入的互動,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小米研發人員根據微博、微信、論壇等渠道收集網友的需求,并根據他們的需求對產品進行改進,其手機系統的更新“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由用戶提供的。”在互動的過程中,小米也形成忠誠度極高的用戶粉絲群,小米科技副總裁黎萬強認為,將用戶當朋友,根據用戶的意見來改進產品,這是互聯網帶來的最大變革。
在傳統制造業升級的過程中,企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互聯網不僅僅是一個更便捷的工具,而是一種全新的世界觀,必須用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業務和市場。
社交網絡反向營銷
潛移默化間,傳統廣告以“推”為主的模式,其效果日益式微。企業應該如何讓消費者繼續并更加喜歡自己的產品并愿意消費?飛馬旅創始人、零點研究集團董事長袁岳認為,做好服務是關鍵所在。這種服務不是傳統的作為產品附屬物(所謂售前售后)的服務,而是以客戶為中心,產品反過來成為服務的附屬。
在2013年,進一步發展的社交媒體,尤其是微信的迅速崛起,為企業開展新型服務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與O2O同理,社交媒體不只是增加了一個發布廣告的渠道,最終將創造出眾多新興品牌,重塑傳統品牌。
從2013年1月30日南方航空微信公眾賬號的誕生,到2013年11月,不到10個月的時間,南航微信的粉絲數量突破了百萬大關,成為了一個借助社交媒體完成服務升級的典型案例。endprint
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之初,南航就定下了“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基調。隨著功能的不斷開發與完善,用戶發現,原本只能通過線下才能享受到的服務,如預訂機票、辦理登記、航班查詢、里程兌換、出行指南等,都可以直接通過南航微信公眾平臺整體實現,給用戶創造了完整的一站式服務體驗。這種借助新媒體的滲入式營銷,把銷售過程溫柔地浸透在消費者的生活中,讓消費者的服務體驗得到了真正升級。
而另一個在社會化營銷方面值得稱道的企業案例則是雕爺牛腩。食色性也,餐飲是再也不能更傳統的行業了,但雕爺牛腩的打法卻很新銳,在升級用戶的產品體驗方面玩出了新的花樣。其創辦人孟醒,網名雕爺,并不是餐飲行業的業內人士,當初創辦雕爺牛腩的決定,也是來自于他想用互聯網式產品的玩法來經營餐廳的靈感。
在雕爺看來,互聯網產品的思維就是以用戶為核心,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并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進行推廣。在正式開業之前,雕爺牛腩邀請了各路明星、微博大V和美食達人進行了免費的試吃,對產品進行長達半年的“封測”。
“封測”一詞則源于與餐飲業毫無關聯的網游業,一般在一款網絡游戲正式上線之前,都會在內部進行“封測”,找出其中的bug進行修正。在這半年的時間里,雕爺牛腩根據達人們的試吃反饋對產品不斷進行調整迅速改進,而普通消費者也因為這神秘的“封測試吃”對雕爺牛腩產生了巨大的好奇。
在雕爺看來,與互聯網上的優秀產品都是根據用戶需求不斷升級和優化的過程一樣,餐飲業也是一個“無限改進型”的行業,在互動中將用戶的聲音反導至產品體驗,通過互聯網引爆,通過微博引流,通過微信維護,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服務升級。
愿意的,歷史領著走,不愿意的,歷史拖著走。網上流傳1314諧音一生一世,相信2013和2014這兩年,在商業史上也將占有一個特別的位置。
金巖石
獨立經濟學家
鑫星伊頓首席執行官
從三中全會看
中國的經濟發展
很多人解讀三中全會說,三中全會給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帶來了春天,如何理解三中全會這一關鍵的詞呢?很多人說是改革,而在我看來是治理。治理是第一次出現在黨的文件當中,執政能力、治理能力,這兩種能力的背后是兩套理論。治理相對于經營、效益高于一切,當治理能力和執政能力并列的時候,說明我們已經心存敬畏,因為當治理有目標的時候,它將面臨著目標的考驗。
很多人以為,三中全會把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這是了不起的進步。但同時大家也要看到,在這句話的后面,我們加上“讓政府在市場中起更好的作用”,這在理論上就是讓大家理解,治理型的政府實際上是改變了市場的定位,從權力導向的領導者,變成了市場導向的領航者。
嚴介和
蘇商集團董事局主席
太平洋商學院院長
2014年,
會更好嗎?
現在的年輕人剛剛走向社會就創業,創業創得頭破血流。從知識走向社會,知識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小學生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我們背了多少書,耗費了多少精力?所以說心態決定狀態,人生的重點階段從簡單到復雜,不管事業成功不成功,人生成功大智通透、心不苦、勞而不累。
這個時代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富是前提,富是物質文明。君子讓我們成長,小人讓我們成熟,喪失讓我們成長,選擇讓我們成熟,君子記恩不記仇,小人是記仇不記恩的。以不變應萬變,做事容易做人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做事我們要敢為人先,做人我們要甘為人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競爭不是同質化,而是差異化。成功與失敗,輝煌與暗淡,英雄與狗熊往往不就是一步之遙。
鄭永剛
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
杉杉集團董事長
新形勢下中國
企業的轉型與升級
三中全會提出的資源主要是市場配置,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跨時代的,因為中國計劃經濟改革這么多年,它的資源配置是權力配置和行政配置,市場配置以后資源的釋放和它的公平公證性,會漸漸體現出來。
第二,權利政府開始轉型為服務政府。實際上對現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來講,這個經濟發展是一個制約。一個國家有一個非常強大的政府,它更主要是要駕馭和管理國家的人民,所以政府將來會徹底轉型,我們應該相信中國能夠昌盛,它的背后有一批優秀的民族脊梁和精英支撐著中國經濟的發展。
第三,國企和民企的關系。這次三中全會的改革,這一步可能是循序漸進的,還需要時間,但是有一點可以想像,就是國資委只管資本,將來不經營企業,企業市場化來經營。
蔡洪平
德意志銀行亞太區
投資銀行執行主席
三中全會后的中國
企業機會思考
作為一個商人、銀行家,我們可以隱隱約約看到中國未來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混合型的國家政治模型,或者是經濟模型,未來中國的改革方向是混合制。
中國混合型企業制度已經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都是中國社會的基礎。目前消費90%都是民營的,國有一大部分是生產資料生產,包括能源、航空、航天、電力、礦產、有色金屬等等領域。長遠來說,國家控股比例還是需要的,但我不認為國企可以做好服務業,服務業是靠市場經濟做的,是要像機器人一樣跪下來干活的。
還有一個混合型,網上和網下。中國人的創造性不亞于美國人,未來的IT時代,我們每個人都不經意地被IT時代所吞噬了,網上網下一定要混合型。總之中國經濟真正的第二季改革將以混合型為方向,我們擁抱混合型的春天,繼續往前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