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沁
82歲的張忠謀,在臺積電董事長這個位置坐了26年。下一棒交給誰,仍是盤踞在臺積電頭頂的一片烏云。
1987年創立的臺積電(全名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總產能已達全年430萬片晶圓,其營收約占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百分之六十。
在當時,全世界半導體企業都是一樣的商業模式。英特爾、三星等巨頭自己設計芯片,自己完成芯片測試與封裝。張忠謀開創了晶圓代工(foundry)模式,“我的公司不生產自己的產品,只為半導體設計公司制造產品。”由于臺積電專為客戶提供制造服務,所以臺積電與客戶之間的商業利益沒有任何沖突。這一前瞻性的企業定位,極大地助力了臺積電的發展。
2013年,張忠謀卸任公司CEO,將繼續擔任董事長;公司分別任命劉德音和魏哲家為聯席總裁、聯席CEO,向張忠謀報告。
縱觀2013財年,臺積電僅增長6.5%,表現欠佳。目前,臺積電每股17.7美元,分析師預計2014年將達到20.36美元。
回望2005年,張忠謀把執行長大位交給一手培養的接班人蔡力行。2009年,張忠謀又將權力收回來。他承認,“那時沒那么慎重,因為我想,萬一(蔡力行)不work,我還是可以回來。”當時張忠謀七十四歲,重返第一線依舊精神抖擻。
可是,現在的張忠謀,要再次交棒,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次是不歸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臺積電能有今天的規模,張忠謀的個人魅力功不可沒。據傳,在臺積電舉辦運動會上,張忠謀入場時猶如領袖——員工們夾道揮臂歡呼。
張忠謀曾經被國際媒體稱為“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耄耋之年的張忠謀,如何找到一個青春版的張忠謀,這可能是一個讓投資人發抖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