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德,佟玲玲
(1.黑龍江省水文局,哈爾濱150001;2.牡丹江市水文局,黑龍江牡丹江157000)
螞蟻河水功能區劃分及現狀水質達標評價分析
劉金德1,佟玲玲2
(1.黑龍江省水文局,哈爾濱150001;2.牡丹江市水文局,黑龍江牡丹江157000)
開展水功能區水資源質量狀況的工作,對加強水功能區監督管理、水環境建設和維持河流健康生命的必然要求,對保障流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中根據黑龍江省重點水域水功能區監測資料,對螞蟻河全段水功能區水質現狀及達標率進行分析評價,結合評價結果進一步闡述了黑龍江省水功能區管理及監測存在的問題。
螞蟻河;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評價;存在問題
為了解黑龍江省水功能區水質現狀以及達標情況,黑龍江省水文局從2005年4月開始,對黑龍江省220個重點水功能區進行定期監測。本文通過對螞蟻河水功能區2012年水質監測資料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評價,系統的闡述了螞蟻河水功能區劃分的情況、水質分析評價情況和功能區達標情況。
螞蟻河發源于長白山張廣才嶺西麓,尚志市魚池鄉境內虎峰嶺西南坡,向西流至尚志市尚志鎮,彎向東北,經延壽縣、方正縣,在方正縣松南鄉注入松花江。干流全長341 km,流域面積10 727 km2。
黑龍江省地表水水功能區采用兩級體系,即一級區和二級區。一級區分為4類,即保護區、保留區、緩沖區和開發利用區;其中開發利用區又分為飲用水源區、工業用水區、農業用水區、漁業用水區、景觀娛樂用水區、過渡區和排污控制區7類二級水功能區。根據《黑龍江省地表水功能區標準》(DB23/T740—2003),螞蟻河全段共劃分一級水功能區7個,其中一級區劃分為保護區和保留區各1個,河長分別為83.2 km和137.0 km,二級區劃分為飲用水源區1個、農業用水區2個、過渡區和排污控制區各1個,河長分別為 49.5 km、57.8 km、10.0 km和3.5 km,螞蟻河功能區河長總長為341 km[1]。螞蟻河水功能區劃分統計情況見表1。

表1 螞蟻河水功能區劃分情況統計表
本次功能區水質現狀評價以水功能區水質監測斷面2012年實測資料為基礎,對于缺少2012年基準年數據的,采用近兩年調查資料;對資料缺乏的水功能區進行補測或插補進行[2]。水功能區水質代表值按照以下幾種情況進行確定:
1)具有一個代表斷面的水功能區,以該斷面的水質監測數據作為該水功能區的水質評價代表值。
2)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代表斷面的水功能區,采用各代表斷面水質評價值進行加權平均或算術平均值,作為該水功能區水質評價代表值。
3)緩沖區有多個水質監測代表斷面時,采用該區省界控制斷面監測數據作為水質評價代表值。
4)飲用水源區采用水質最差的斷面監測數據作為該功能區的水質評價代表值。
5)對于左右岸水功能區不同、而有全斷面監測資料時,分別以左、右測點監測結果代表不同水功能區水質,分別進行統計。
6)排污控制區達標情況視其下游的過渡區達標與否而定,過渡區達標的排污控制區視為達標,否則視為不達標。
評價標準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評價方法采用《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SL395—2007),在水質評價的基礎上,對水功能區進行達標評價。水功能區達標評價參照水功能區管理目標(水質目標)進行,水質類別符合或優于該目標的為達標,劣于該目標的為不達標。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分別按照水功能區的長度和個數進行評價[3]。
分全年、汛期和非汛期,對水質評價因子按照頻次法、均值法,采用單因子評價法進行水質類別評價。
對水功能區水質監測頻次達到6次/年以上的,開展單次水功能區達標評價,年度水功能區達標評價在水功能區單次達標評價成果基礎上進行,在評價年度內達標率≥80%的水功能區為年度達標水功能區。
對水功能區水質監測頻次低于6次/年的,以全年均值開展水功能區達標評價。
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以單個水功能區達標評價成果為基礎,按水功能區(一、二級水功能區不重復)水質達標率(個數)統計。其中,對跨地級市的水功能區,分別列入到涉及的地級市水質評價范圍,采用重復統計方式;各水資源三級區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采用不重復統計方式。
采用全指標(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常規監測項目)評價。
以2012年監測數據為基礎,根據《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螞蟻河水功能區全年評價個數為7個,總河長341.0 km。其中,Ⅱ類水質的水功能區2個,河長85.3 km,分別占評價總個數、總河長的28.6%和25.0%,Ⅲ類水質的水功能區4個,河長2 45.7 km,分別占評價總個數、總河長的57.1%和72.1%,Ⅳ類水質的水功能區1個,河長10 km,分別占評價總個數、總河長的 14.3%和2.9%。全年等于或優于Ⅲ類水質的水功能區6個,河長331 km,分別占評價總個數、總河長的85.7和97.1%。
螞蟻河全段7個功能區中,評價河長341.0 km。全年期達標河長204.8 km,達標率為60.1%;汛期達標河長208.3 km,達標率為61.1%;非汛期達標河長288.0 km,達標率為84.5%。按個數評價,全年期達標4個,達標率57.1%;汛期達標5個,達標率71.4%;非汛期達標5個,達標率71.4%。超標項目主要為氨氮、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
螞蟻河全段一級水功能區中,保護區各水期的達標情況不容樂觀,達標率較低,全年達標率為40%;保留區相對較好,各水期全部達標,達標率為80%;開發利用區中,飲用水源區各水期均不能達標,全年達標率僅為16.7%;排污控制區除在汛期達標外,其他水期均不達標;農業用水區和過渡區各水期都達標,達標率都是83.3%。螞蟻河各類型水功能區不同水期達標情況見表2。
水功能區水質監測工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賦予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隨著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實施,對水功能區的監督和管理也將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深入。為了進一步做好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強化水功能區的水質目標管理,通過監測,在積累了大量的監測資料的基礎上,運用水利部發布的技術規程,進行了水功能區成果評價分析。評價結果表明,螞蟻河全段保留區、農業用水區和過渡區水質相對較好,與功能區水質目標差距最小,達標率均為83.3%。保護區、飲用水源區和排污控制區水質相對較差,與功能區水質目標差距較大,達標率分別為40%和16.7%。
影響水功能區功能的主要原因是有機污染物超標,超標項目主要是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水功能區管理和開發利用水資源,是水資源管理一項新舉措。通過對螞蟻河水功能區劃分情況、水質分析評價情況、功能區達標情況的闡述和這幾年的黑龍江省對全省重點水域功能區的監測,發現黑龍江省水功能區的監督管理和監測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表2 螞蟻河各類型水功能區不同水期達標情況
1)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對環境保護帶來不利的影響。東北地區是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省長期以來形成了以重化工為主的工業結構,煤炭、石油等資源開發強度大,利用效率較低,污染排放強度高。
2)工業污染源治理水平低。工業廢水排放量約占全省廢水總量的60%,并且呈不斷增長的趨勢。石油化工、制藥、食品釀造、冶金、造紙等行業是區域內的主導產業,也是污染嚴重的行業,這些行業里多是有幾十年歷史的國有大中型企業,設備陳舊,工藝落后,原材料及水資源利用率低,污染治理設施欠帳多,歷史包袱沉重,不僅難以實現穩定的達標排放,而且污染應急設施缺乏,容易發生水污染事故。
3)水環境污染應急監測體系滯后。目前,我省水質監測工作基本為常規水質監測,即人工現場水樣采集,然后送到實驗室進行監測分析,全省統一的水質監測資料數據庫尚未建立,對全省水環境質量狀況評價、趨勢分析與預測仍依靠人工方式,沒有完全建立起全省水質信息網絡服務系統,還不能實現省市間、各部門間的水質信息共享。
4)監測能力不足。水功能區水質監測是水功能區管理的耳目和依據。但是在黑龍江省388個水功能區中,設有水質監測斷面的水功能區只有220個,占黑龍江省水功能區總數的56.7%,還有168個水功能區無控制斷面,另外全省的水功能區監測斷面的監測頻次不足,非常不利于水功能區的管理和保護。應完善、補充監測斷面,加強水質監測工作。
5)面源污染不可忽視,水土流失嚴重。面源污染主要來源于水土流失、農村生活污水及固體廢棄物、農藥和化肥的施用、分散式畜禽養殖、城市地表徑流。由于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不斷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造成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惡化,同時水土流失所攜帶的各類地面污染物進入水體后使水質受到污染。近年來農藥及化肥的大量施用也是造成地表水質面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農藥及化肥未經任何措施攔截,受降雨等外部條件的作用,直接隨地表徑流和流失的水土匯入河流,造成土壤有機質的流失及河流水體的污染。水土流失不僅降低了水源涵養能力,也加大了河道及水庫的淤積,改變了自然水域原有的水文水環境條件。
6)水功能區達標率低。近幾年,黑龍江省各市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在環境保護和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改善水環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雖然經過多年的保護和治理,黑龍江省水功能區水質仍不容樂觀,水功能區達標率不足30%,距離2015年水功能區達標率38%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
[1]任友山.螞蟻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8,36(04):102.
[2]李香華,陳文權.南京市水功能區劃分及水質達標分析[J]. 江蘇水利,2007(09):38 -39,41.
[3]駱華.淮安市重點水功能區水質現狀分析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2(06):71-72.
X824
B
1007-7596(2014)07-0145-03
2013-12-31
劉金德(1978-),男,黑龍江大慶人,工程師;佟玲玲(1983-),女,遼寧沈陽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