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延慶
(黑龍江省雙鴨山農場水務局,黑龍江雙鴨山155132)
對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的研究
杜延慶
(黑龍江省雙鴨山農場水務局,黑龍江雙鴨山155132)
隨著當今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問題的加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日漸凸顯,人們嘗試用各種方法進行水土保持和生態穩定維護,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文章對水土保持的相關概念做了界定,并對當前的水土保持和生態補償機制試行辦法做了闡述,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對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的具體實行給出了可行性建議,并進行了總結。
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措施
水土保持主要是針對水土流失來講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為活動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也在持續進行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保持水土資源,提出以小流域為單元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方式,這就是水土保持。
生態補償是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保護環境和改善環境為目的,采取區域性的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手段,是將保護環境與經濟手段相掛鉤協同實施的環境經濟政策。這種機制將經濟激勵與污染者、使用者付費相結合,通過環境污染者付費和資源受益者付費的方式,用經濟手段的束縛來強制性約束人為污染和資源浪費,以起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保持水土的最終目的。
現階段的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還沒有擴展到全國范圍內,主要是針對水土流失嚴重并且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局部區域實施開展[1]。保護區域劃定可以結合國家和地區的需要,綜合分析該片地域的生態功能的重要性,對于重要性較強的采取保護。另外,河流水體也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對象之一,針對跨界的河流應該采用小流域分片的形式由當地政府對本地轄區內的河流區段進行保護,國家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從宏觀上對各地方政府之間的保護和補償工作進行協調和完善。
為實現水土保持而進行的生態補償需遵循破壞者付費、使用者付費、保護者補償的原則[2]。破壞者付費主要是指針對破壞環境和污染環境的工廠和個人,基于其生產生活活動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程度進行相應程度的付費補償,污染越嚴重,所付費用越高,通過經濟手段來限制其污染行為。使用者付費主要是針對資源的開采和使用者實施的,由于自然資源屬公共資源,應對自然資源的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費用。保護者補償是指對保護環境的實施者進行一定程度的補助,對保護生態環境做出貢獻的集體或者個人,根據其貢獻大小給予不同程度的經濟鼓勵,以激勵更多人參與到保護環境的公益性事業中來。
針對已規定的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必須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才能確保其功效,因此國家和地方應該以強制力確保補償機制的實施,通過將生態補償機制寫入國家和地方的法律制度中,以法律的強制約束力來督促相關人員和部門踐行生態補償機制的各項要求。
國家和地方應該加大對資源節約和生態保護的宣傳力度,強調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讓更多的國民重視資源和環境,自覺保護資源和環境[3]。國民意識提高了不但可以從其自身出發踐行生態環境保護,也可以實現對污染者的輿論影響和監督作用,在促使其履行生態補償機制的同時,以社會輿論的影響力來督促其盡快減緩或停止其污染行為,為全面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奠定廣泛的群眾基礎。
由于我國現階段進行重點區域保護和補償,因此需要進行科學周密的調查工作,對相關地區和水體進行調查分析,確定其生態功能的重要性以及水土流失的嚴重程度,以此為依據進行重點保護和補償工作。黑龍江省地處我國東北部,土壤肥沃,有我國規模最大、農業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國有農場群,是我國重要的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但是由于農業開墾、森林采伐等原因,導致黑龍江省多數地區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黑龍江省的103個農場中有73個農場水土流失現象嚴重,許多森林山區也由于森林采育嚴重失調,伐多造少,毀林開荒、陡坡開荒、亂砍濫伐嚴重而產生了嚴重的水土流失。
對于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的強制實施,必須有相關法律作為支撐,因此完善立法是必行步驟。國家和地方應該完善相關立法,將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明確地寫入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以法律的強制力來保證生態補償機制的順利實施。另外,國家和地方應該完善監督和執行體制的建設,由專門負責的部門進行收費和補償工作,同時加強同財政、金融等其他相關部門的聯系,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還應制定專門的監督部門對生態補償的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對不按照機制要求履行自身義務的集體或個人依法追究其責任。
應做到:①國家應該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的投資比重,對重點生態區域采取國家購買保護的方式,并基于此建立國家生態保護區,實現長效保護;②應該加強和完善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生態補償協作,地方不但對自己轄區內的生態區域進行保護,還應該支持國家的工作,以合作的方式促進全國范圍內生態補償機制更好的實施;③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的財政政策體系,積極探索多方渠道的資金投入和周轉,可以建立基金以吸引國內和國際上的其他組織援助,采取以國家和地方政府投入為主,企業和社會捐款為輔的多方協同籌資的辦法,號召全社會關注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以更充分的資金保證生態補償的順利進行。
圖1是我國內蒙古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某地針對水土流失的治理由國家投入的費用,從圖中可以看出,國家的投入的整體趨勢是逐漸上升的,說明國家對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但是據分析如果以這種費用投入力度所對應的治理速度來看,要初步完成該地整個區域的水土流失有效治理,還需要100多年的時間。由此可得水土流失治理所需費用非常龐大,僅僅靠國家和政府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必須開拓多種資金渠道,從社會多方面吸納資金,用于水土流失的治理,以加快我國水土保持和環境改良的基礎性建設。

圖1 內蒙古某地水土流失年投入資金總額走勢圖
現階段生態補償機制仍處在初級階段,我國應該采用重點區域劃分和保護的方式,對重要生態區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和生態補償機制,并以此為試點逐步向全社會推廣。在施行和完善水土保持和生態補償機制辦法中,主要有強化公民保護環境意識、開展生態調查、完善法制建設、充足資金渠道等方法,從群眾基礎、理論和資金支持等多方面保證生態補償機制的順利進行,促進我國水土保持和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1]唐培君.黑龍江省東部山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典型分析[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37(06):125-126.
[2]母吉君,焦建國,陳全才,趙金柱.巴彥淖爾市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探討[J].內蒙古水利,2013(01):96-97.
[3]栗志強.論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J].科技資訊,2010(20):139.
S157
B
1007-7596(2014)07-0207-02
2014-02-18
杜延慶(1974-),男,山東東平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