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近年來,四川省崇州市運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引導農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以農民為主體形成內生動力,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土地股份合作社選舉產生理事會、監事會,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經營管理,聘請現代農業職業經理人擔任生產經理,簽訂產量、費用、獎賠協議,并建立靈活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農業專業化生產和精細化管理,有效地解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
(二)解決了“怎樣種地”的問題。通過完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職業經理人)的培育管理體系,加快了農業科技研發和科技成果尤其是農業實用技術的引進、推廣及應用,使農業發展尤其是糧食生產實現向“科學種田”轉變,保障了糧食生產面積不減、產量和質量“雙提升”。據對2013年土地股份合作社種植水稻產量調查統計,水稻畝產平均561公斤,明顯高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水稻平均單產水平,比當地未入社農戶平均每畝增加52公斤,每畝增效10%~20%,入社社員平均每畝多收入100元以上。
(三)培育了現代新型職業農民。一是崇州市探索實踐以土地股份合作為核心,新型的農業科技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品牌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等四大服務體系為支撐的“1+4”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將分散的農戶納入社會化大生產體系中,培養了一批從事種植、銷售、加工等生產活動的農村實用人才,延伸了農業產業鏈,創造了新的生產力,促進了農業信息、金融信貸、生產資料以及現代農業物流業發展。二是通過完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管理體系,推動了新型職業農民就業就地化、職業化、產業化、組織化,實現了素質和收入“雙提升”。 2013年,農業職業經理人平均每畝收益150元,平均年收入達到了5萬元以上。
四川省崇州市市委、市政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