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蕓
(吉林省遼源市西安區遼源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遼源 136200)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還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施工后投入使用階段,由于建筑內的各項功能的運轉,也會排放出一定的污染物,對外界環境造成污染。在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的形勢下,對于居住的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健康是最為重要的標準。所以降低建筑建設所帶來的污染是首要解決的問題,不僅要減少施工階段的污染,還要對使用過程中帶來的各種功能性污染采取相應的措施。生態建筑設計是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角度出發,在節約能源的基礎上降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并且給居住者創造了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生態建筑設計是我國建筑設計發展的主要趨勢,也是現階段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重要舉措。
1地方性。建筑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居住的場所,同時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展現了城市發展的精神面貌,并且能夠表達出城市的文化內涵。所以在生態建筑設計時,要充分的尊重地方性原理,一切從地方的實際狀況出發,符合當地的傳統文化。對當地的自然條件進行詳細的了解,然后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的利用自然界中的光﹑土﹑風﹑水等能源,結合到建筑設計中。在材料的選取方面,適宜使用當地的材料,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并且環境適應性較強。
2舒適性。舒適是人們對建筑功能的基本需求,而舒適的居住環境,往往會與資源的消耗以及維護管理相互矛盾。所以在生態建筑設計中,要在減少能源消耗和后期維護成本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居住的舒適性,維持生態建筑的長遠發展目標。
3節約性。節約是生態建筑設計中的必要環節,只有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才能夠減少因資源消耗而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所以應該實現資源消耗最小化,降低施工成本。
4高效性。建筑住宅作為人類居住的場所,其建造﹑使用﹑維護與拆除應本著符合人與自然生態安全與和諧共生的前提,滿足宜居﹑健康的要求,系統采用集成技術提高建筑功能的效能,優化管理調控體系,形成生態建筑的高效原則。
5經濟性。建造﹑使用和維護生態建筑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建筑系統問題。更是一個社會組織體系問題。高投入﹑高技術的極致生態建筑雖然可以反映出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高端水平,但是并非只有高技術才能夠實現生態建筑的功能﹑效率與品質,適宜技術與地方化材料及地域特點的建造經驗同樣是生態建筑的重要發展途徑。
1整體設計方法。建筑的建設是要存在于社會這個大環境中的,所以在生態設計的過程中,要立足于整體環境,首先要對建設的環境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夠達到建筑與環境共生的目的。首先為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以及提高居住的舒適性,對于建筑的選址要非常慎重,要選擇對周圍環境破壞最小,有利于人們身心健康的地點。盡量少的破壞當地原有的自然狀態,并且在建設的過程中還要想辦法彌補這種不平衡性。對于已經選擇好的基地,要盡量保留原有的地形地勢,并且注意對水土資源環境的保護力度。在共生角度來看,就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要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并且起到促進和維護當地特色的功能。對于城市中有特色的建筑風格要繼承和不斷發揚,如果是一個新型城市,可以在創意上更加新穎,為城市的發展積極的貢獻力量。所以無論是在文化特色還是自然環境方面,都要充分的考慮城市原有的風格,在設計理念上互相呼應,提高建筑設計的生態性。
2高效無污染的設計方法。(1)能源資源分為不可再生能源和再生能源。前者包括天然氣﹑石油﹑煤炭等。后者包括如風能﹑太陽能﹑地熱﹑核聚變﹑潮汐等能源。充分發揮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生態建筑對能量利用的方法之一。我國的建筑中需要的能源主要是熱能和電能,熱能是做飯所需的天然氣﹑石油液化氣或煤氣和采暖所需的暖氣,電能是市政線路供電。目前應用于生態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等,其中以太陽能的利用最為廣泛,技術也最為成熟。(2)注重建筑系統中能量和物質的循環使用。設計中要有合理且科學有效的通風﹑空調和供熱系統:在進行建筑外表面設計時需要考慮結合圍護結構的熟效率;電氣負荷﹑器具設備以及照明也需要從節能方面進行考慮,且做出最優設計;合理的開發新的能源,各種再生能源充分也有效地利用起來,科學合理的處理建筑生活垃圾;提供新鮮的空氣,要盡量減少微生物生長的機會,減少建筑中的建筑材料中易揮發的現象,創造易于接近公共和日光適宜環境。(3)靈活多適的設計方法。采用適應變化的設計策略,就是要科學合理的選擇生態建筑材料。建筑材料選擇是生態建筑設計中重要的一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增大了建筑材料選擇﹑使用的難廢和深度,因為與建筑材科相關的每一環節,如取材﹑生產加工﹑分配﹑維護﹑拆除或廢物處理等等都與能源和環境密切相關。
建筑設計所體現的意義不僅在于建筑的本身,還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發展狀況。所以在社會主義新時期,生態建筑設計理念完全符合社會的發展趨勢,不僅在居住的舒適性和健康性方面有所提升,同時減少了能源的消耗,降低了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在生態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對當地的文化風俗﹑城市發展規劃﹑氣候特點以及建筑的基礎要素進行詳細的了解,然后因地制宜,采用相應的設計手段。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生態建筑設計還會不斷的完善,并且成為建筑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對于打造可持續性發展建筑具有重要的意義。
[1]宋曄皓.生態建筑設計需要建立整體生態建筑觀[J].建筑學報,2001(11).
[2]孫福東.淺議生態建筑的設計方法[J].科技風,2009(10).
[3]李顯鳳.淺談生態建筑觀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