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萌萌,郭晉秀,徐 錚
(山西醫科大學附屬晉煤總醫院血液內科,山西晉城048006)
重組人白介素-11治療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療效觀察
崔萌萌,郭晉秀,徐 錚
(山西醫科大學附屬晉煤總醫院血液內科,山西晉城048006)
重組人白介素-11;急性白血病;化療;血小板減少
根據白血病細胞分化成熟程度及自然病程,白血病分為急性和慢性2大類,其中以急性白血病居多。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發病時骨髓中白血病細胞大量活躍增殖,廣泛浸潤肝、脾、淋巴結等臟器。急性白血病的治療以化療為主,化療后容易出現骨髓抑制,尤其是血小板減少,導致患者皮膚黏膜甚至臟器出血,嚴重者危及生命。針對化療后血小板減少,作者通過應用重組人白介素-11治療這類血小板減少,獲得滿意效果。
1.1 研究對象納入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32例,其中急性髓細胞白血病24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8例,診斷標準符合《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1]。男20例,女12例,年齡28~55(41.6±8.2)歲。所有患者均分為2組,且2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及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中,急性髓細胞白血病誘導方案IA或DA方案,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誘導方案VDCLP方案。A組應用重組人白介素-11治療:化療結束24 h給予重組人白介素-11 25 μg·kg-1,皮下注射,每天1次;B組不給予任何升血小板藥物。2組均對癥給予G-CSF升白細胞及輸注紅細胞治療,根據感染情況給予抗生素治療,當血小板<15×109·L-1或血小板雖>15×109·L-1,但存在活動性出血時,2組均給予輸注機器單采血小板懸液。
1.3 監測指標定期檢查血常規,了解血小板計數情況,開始隔天復查,骨髓抑制期時每天復查。同時觀察口腔、泌尿系、消化道出血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A組化療后血小板達50×109·L-1及 100× 109·L-1時間分別為(8.2±2.9)d、(16.0±3.3)d,均短于B組的(14.0±4.1)d、(20.8±5.5)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 <0.05)。A組出血率為37.5%(6/16),低于B組的68.8%(11/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化療藥物的更新及方案的優化使得急性白血病患者能夠得到良好控制,但是化療后容易導致骨髓抑制,特別是血小板減少發生率較高,易引起患者出血,出血風險隨年齡增高而增加,重者可引起死亡。血小板的輸注是針對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常規治療手段。但由于保存時限及血源緊張問題的凸顯,使得血小板的輸注越來越困難。而且多次輸注外源性非同型血小板,有可能進一步導致抗原抗體反應顯著,影響進一步治療,而目前輸注同型血小板在大多數醫院無法實現。
白介素-11是一種多向造血生長因子,體外實驗及動物實驗均表明其具有明顯的促進巨核細胞和血小板生成的作用[2-3]。重組人白介素-11是應用基因重組技術生產的一種促血小板生長因子,可直接刺激造血干細胞和巨核祖細胞的增殖,誘導巨核細胞的成熟分化,增加體內血小板的生成,從而提高外周血中血小板的計數,而血小板的功能、形態及壽命無明顯改變。臨床研究[4]表明,在實體腫瘤患者化療后給予重組人白介素-11治療,可降低化療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幅度及縮短血小板減少的持續時間,從而減少血小板輸注。
血液系統腫瘤化療后骨髓抑制較實體腫瘤更加明顯,而且血小板減少程度顯著、持續時間長,因此提升血小板計數成為化療后保證患者平穩度過骨髓抑制期的重點。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重組人白介素-11的患者化療后血小板達50×109·L-1及100×109·L-1時間分別為(8.2±2.9)d、(16.0±3.3)d,均短于未應用重組人白介素-11患者的(14.0±4.1)d、(20.8± 5.5)d,提示重組人白介素-11的應用縮短了化療后血小板恢復的速度,改善了臨床癥狀,降低了輸血率;且前者的出血率為37.5%,低于后者的68.8%,提示重組人白介素-11的應用減少了出血可能,避免了因出血導致的死亡風險。這與大多數研究[5-7]結果一致。在應用重組人白介素-11過程中,患者毒副反應程度輕,且能在停藥后迅速消退,無需特殊處理,這使其在臨床應用上有優勢。
綜上所述,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可促進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后血小板的恢復,縮短血小板減少持續的時間,減少血小板懸液的靜脈輸注,進而避免血小板無效輸注的發生,從而使廣大患者獲益。
[1] 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78-179.
[2] 左從林,徐明波,王勇波,等.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對正常及骨髓抑制小鼠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0,8(1):24-30.
[3] Du X,Williams DA.Interleukin-11:review of molecular,cell biology,and clinical use[J].Blood,1997,89(11):3897-3908.
[4] 張怡梅,朱嚴冰,倪海英,等.國產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8,21(2):124-126.
[5] 于俊杰.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治療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8):276-277.
[6] 張秋榮,吳德沛,陳令松.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在初診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4,17(5):263-265.
[7] 王開泰,陸紅娟.重組人白介素-11對血液腫瘤化療后血小板減少恢復的效果[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7,20(6):332-334.
10.3969/j.issn.1673-5412.2014.03.030
R733.71;R558+.2
B
1673-5412(2014)03-0265-02
2013-10-15)
崔萌萌(1980-),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血液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F-mail:43365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