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華,吳晶晶,張旭東,張明智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河南鄭州450052)
循證醫學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王新華,吳晶晶,張旭東,張明智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河南鄭州450052)
循證醫學;醫學教育;教學模式;臨床教學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醫療模式發生了一些變化。那就是從以經驗為基礎的醫療模式逐漸轉向了循證醫學模式。循證醫學模式的最新定義是“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目前可獲取的最佳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生個人的專業技能和長期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觀和意愿,完美地將三者結合在一起,制定出具體的治療方案”。目前,在西方發達國家,循證醫學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1],在中國,循證醫學也逐漸成為醫療界的熱門話題。但是如果想要讓這種先進的醫療模式廣泛地在臨床中開展,重要的是將循證醫學思維盡快地引入醫學臨床教學中,讓這種思想在一個臨床醫生的早期臨床醫學教育中就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使其能夠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自覺主動應用這種先進的醫療模式。
目前,那種以個人經驗為主,高年資醫生指點以及通過陳舊教科書和醫學期刊上零散的報道為依據來處理患者的傳統臨床醫學教學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這樣的臨床教學后果是真正有效的新治療方法由于臨床醫生不了解而未被采用,而一些無效甚至有害的療法只因從理論上推斷可能有效而長期使用。診療技術得不到提高,患者也得不到最新、有效、規范化治療。而循證醫學模式則是在科學的基礎上,將可行的一些臨床方案或觀測指標通過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采用規范、系統的統計方法,篩選出安全有效、可靠、可重復的診療方案,為臨床研究和醫療衛生決策提供可靠而又準確的科學依據。對一些有爭議的診療方案,提供臨床實踐中的進一步的探索及研究。從而為提高臨床的診療水平和技能,合理利用衛生資源,提高治愈率和好轉率提供了客觀、翔實的數據,讓數據來說話,其他任何方法都無法替代[2]。
在實際的臨床醫學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向學生講明以下觀點:證據來自于經驗,循證醫學來自于經驗醫學,但又高于經驗醫學,循證醫學是擴大的、經過了科學論證的經驗教學。循證醫學隨著科研水平、技術經驗、藥物研發、檢查手段的提高而不斷的更新、發展。今天的最佳科學證據也許明天會被證明是不準確的,甚至錯誤的。只有不斷地保持知識更新,并結合臨床實踐,才是真正的循證醫學。循證醫學只是將目前各項最真實、最客觀的證據拿出來回答目前臨床上的某些期待解決的問題。那種簡單地認為僅應用某項隨機對照試驗結果作為治療的依據和指南就是實踐循證醫學的認識是片面的[3]。
其次對不同層次、不同教育對象應區別對待,使循證醫學的學習在醫學教育不同階段有所偏倚。本科生,剛接觸臨床,對臨床工作尚不十分熟悉,此時主要是介紹循證醫學的理念和原則,使其在思想上認識到經驗醫學的缺陷和循證醫學的優勢,認識到事物發展的雙重性,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前人的實踐經驗,為以后規范的學習及臨床實踐打下基礎,避免形成某些不良觀念和行為模式。對研究生等高學歷學生重要強調如何應用循證醫學,如何查閱文獻、總結資料,如何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結論性的東西應用到醫學臨床實踐中。此時要把循證醫學當成一種高效的臨床實踐工具來用。已經參加工作的臨床醫生,在其繼續教育的臨床項目培訓中重點要強調的是要將循證醫學結合臨床實際,將文獻復習的結果與具體患者的病情相結合,提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4]。
最后,要引入循證醫學教材,組織臨床經驗豐富的編委認真進行教材的編寫。由于編委們多為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常年的臨床工作使他們的臨床經驗智慧難免會影響教材內容的編寫。所以臨床各科規劃教材應注重由始至終貫穿循證醫學的理念,客觀的介紹循證醫學,系統的進行評價。同時,教材的編寫不能加重教學負擔,要刪減一部分非科學證據的理論和方法。在教育實踐中,由于循證醫學思維教學法要求學生綜合能力較強,需掌握各種醫學知識與技巧,包括培養捕捉臨床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運用各種媒體廣泛收集資料的能力、對各種文獻資料進行分析評價的能力等,因此對老師和學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出具有實踐和傳授循證醫學知識的臨床醫學教師,加強網絡技術的培訓及硬件建設,在廣泛推動循證醫學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相信經過努力,臨床醫學教育將會成為循證醫學的直接受益者。
[1] 高鈺琳,陸愛平.國外循證醫學教學研究進展[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9):16-17,63.
[2] 沈建通,姚樂野,李幼平,等.循證醫學學科知識可視化研究之一:循證醫學研究主題圖譜[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11 (6):613-621.
[3] 李峻,董碧蓉.循證醫學對臨床實踐和醫學教育的影響[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8,8(3):147-150.
[4] 吳泰相,劉關鍵,李靜,等.研究型教學方法的探索:醫學本科生參與循證醫學研究實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5,5(7): 515-518.
10.3969/j.issn.1673-5412.2014.02.029
G642
B
1673-5412(2014)02-0167-02
王新華(1972-),女,博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淋巴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E-mail:xinwang512@163.com
張明智(1962-),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淋巴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E-mail:minzhi_zhang@ 126.com
201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