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銘東,施學文,余井城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腸道病毒引發的高度傳染病[1],多見于5歲以下的兒童,臨床癥狀主要以發低熱以及手、足、口腔等處出現皰疹樣皮疹為主,一般6~8 d便可痊愈,極少數可能伴有腦膜炎、心肌炎、肢體癱瘓、過敏性紫癜等并發癥。2013-07/2014-08本院治療298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選取76例重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合理的治療以及一系列護理措施,取得較好療效,現將臨床觀察和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3-07/2014-08江蘇省泗洪縣兒童醫院兒內科收治298例手足口病患兒,其中兩例患兒因病情嚴重死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選取其中的76例患兒作為本項研究對象,臨床表現符合手足口病的臨床診斷標準。76例患兒中男32例,女44例,年齡為8個月至5歲,平均年齡(3.0±0.2)歲,平均住院時間為(8.0±0.6)d,76例患兒均出現不同程度地發熱現象以及口腔病變,口腔內出現黏膜水樣皰疹繼而形成潰瘍,患兒因疼痛而拒食、流涎。大約96%的患兒出現皮膚皰疹,主要分布于手、足、口腔及其他部位,皰疹不癢不痛,呈數目不等的圓形和橢圓形,約為4 mm。在發病后2~6 d,34例患兒出現嘔吐,20例出現頭痛,41例患兒出現嗜睡現象,其中1例患兒還患有較輕程度的心肌炎。
1.2 診斷標準 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關于小兒手足口病的診斷標準[2]。
1.3 納入標準 (1)符合診斷標準;(2)年齡8個月至5歲;(3)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水痘、皰疹性咽頰炎;(2)單純皰疹。
1.5 治療方法 首先對手足口病患兒實施隔離保護治療,并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如口腔黏膜疹患兒涂抹魚肝油、青梅三等;靜脈注射抗病毒藥物[3];口服維生素B、維生素C等;采用中西醫結合進行治療,消毒殺滅潰瘍;采取全面護理等措施。
1.6 臨床護理
1.6.1 隔離消毒護理 小兒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疾病,因此治療手足口病的首要就是進行隔離消毒,控制疾病的傳播及流行[4]。其次要進行定期消毒,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患兒接觸過的用品(床單被褥、廁所地面等)用消毒液消毒以及太陽紫外線殺菌;加強院內消毒;避免接觸其他人群[5]。限制管理手足口病的傳染源來控制疾病的傳播和流行。
1.6.2 病情觀察護理 手足口病的發病特點是病情危急并且變化迅速,傳染性強,因此該病的病情觀察尤為重要。早發現早治療,定時觀察患兒的體溫高低、呼吸情況、精神狀況、心率脈搏情況、血壓等,及時治療并發癥,抑制病情的發展。
1.6.3 皮膚護理 手足口病患兒身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皰疹樣皮疹,首先要保證患兒皮膚干凈清潔,防止感染;貼身衣服、床單等要及時更換清洗,同時要對患兒更換下來的衣物殺菌消毒;對于患兒皮膚皰疹形成潰瘍處要涂抹碘伏,保持其干燥、清潔,防止感染;對于小嬰兒來說,要勤換尿布和清洗臀部,使其保持干燥。
1.6.4 口腔及飲食護理 手足口病患兒口腔出現水泡樣黏膜皰疹,因此進行口腔護理很重要。吃飯前后用淡鹽水漱口殺菌清潔口腔,碘伏涂抹口腔黏膜處,消炎噴霧劑對口腔潰瘍處進行治療;患兒因口腔黏膜皰疹飲食不振,因此生病期間應多吃清淡流質食品,補充足夠的營養[6]。
1.6.5 發熱護理 患兒體溫大多為中度低熱,可多喝溫開水進行調理;少數體溫偏高,應進行物理及藥物退熱治療,若感染可輔以抗生素[7];對于并發癥患兒應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時刻觀察患兒各方面的病情狀況,防止引發其他并發癥。
1.6.6 心理護理 一方面手足口病的患兒絕大多數為5歲以下的兒童,生病期間多哭鬧,醫護人員應溫和、耐心的引導患兒,了解患兒及家屬的心理及性格特點,平復患兒的心情并且減少患兒的恐懼。另一方面及時與患兒家屬多溝通,耐心解釋并宣傳手足口病的預防及護理方面的知識,增強患兒戰勝疾病的信心,維持良好的醫患關系。
1.6.7 心肌炎護理 對于手足口病并伴有心肌炎的患兒,要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一旦患兒有所異常,例如突然煩躁不安、面色蒼白、捂胸難受等,應立即通知主班醫生;根據患兒的身體情況,針對性的提供有益于身體恢復的食物,禁忌辛辣刺激性食品;了解患兒的心理特點,鼓勵安撫患兒,減輕患兒的心理負擔。
1.6.8 衛生預防護理 手足口病傳染性強,需要每個人培養健康的個人衛生習慣,吃飯前、便后要用洗手液洗手等[8];醫院病房內外及患兒家庭室內要加強殺菌消毒,要隔離傳染病患兒,控制傳染源,只有做好衛生預防護理工作,才能更好的控制手足口病的傳播和流行。
76例患兒經過合理的臨床治療以及一系列全面精確的護理措施,均取得較好臨床療效,平均住院時間為(6.0±0.4)d,其中1例患兒所引發心肌炎,但病情較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無死亡病例,76例患兒痊愈出院。
手足口病雖然看似常見而且癥狀較輕,但發病急、病情變化迅速,而且傳染性強,多見于5歲以下抵抗力較弱的兒童,手足口病多是因為接觸或食入病毒及被病毒感染過的東西,病毒感染是在包含口腔在內的消化道并繁殖,從而引發手足口病。因此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甚為重要。探究和分析本院收治的76例患兒的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76例手足口病患兒經過合理的臨床治療以及一系列全面而有針對性的隔離消毒護理、病情觀察護理、皮膚護理、口腔及飲食護理、發熱護理、心理護理、心肌炎護理、衛生預防護理等護理措施,均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無不良反應及死亡病例,76例均痊愈出院。手足口病雖癥狀輕微但傳染性極強,因此觀察和掌握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特點和采取全面合理的治療以及一系列綜合而精確的護理措施,是提高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和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關鍵[9]。
綜上所述,經過對76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觀察與護理,筆者從總結和積累的經驗體會到,控制手足口病的關鍵是需要切實觀察患兒的臨床表現,掌握患兒隨時的病情及身體狀況,以阻斷病情的發展和及時治療,提供給患兒一系列全面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此來更好的控制手足口病的傳播和流行,降低手足口病的發病率。
[1] 張靜,吳春芳.小兒手足口病376例的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10):233-235.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07.
[3] 曹秋花,王淑霞.淺談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3,21(5):31-34.
[4] 張靜.淺談376例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C].2011年河南省兒科優質護理服務規范管理培訓班及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1.
[5] 張筱愛.小兒手足口病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4,23(34):132-134.
[6] 張小君.小兒手足口病106例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2,24(3):5-6.
[7] 張妮婭.97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觀察與護理分析[J].醫藥信息(中旬刊),2011,2(5):7-8.
[8] 奚麗蓉.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2,14(13):43-45.
[9] 孫鳳香,王玉貞.57例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0,31(10):58-59.
(收稿日期: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