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祥,趙維玲,高曉潔,李永柏
正常情況下,人的尿液大多呈無色透明或淡黃色,存放片刻后底部稍有沉淀。受生理、病理和飲食等因素影響,尿色可出現一些變化:如服用B族維生素后尿液可呈金黃色,服用利福平后尿液可呈橙色,絲蟲病患者尿液呈乳白色……往往引起患者和家長擔心的是紅色尿液,因其易被誤認為血尿,筆者觀察到吃火龍果后亦有出現紅色尿液現象,現報道如下。
2011-11/2013-09深圳市兒童醫院腎臟免疫科門診收治以紅色尿液就診的患兒56例,其中男23例,女33例;年齡16個月至14歲,平均7.2歲。均否認有血尿既往史及家族史。臨床特點:追問病史,自進食火龍果(紅肉)到出現紅色尿的間隔時間為1.5~6 h,平均(2.36±0.32)h。多次進食火龍果后紅色尿出現次數為1~4次,平均1.33次。所有患兒就診當時均查尿常規和腎功能,僅1例尿常規鏡檢紅細胞為5~7個/高倍鏡視野,其余均為陰性,尿隱血陽性7例;腎功能均正常。所有患兒次日均查晨尿尿常規,除首次檢查有鏡下血尿的患兒鏡檢紅細胞為4~8個/高倍鏡視野外(經檢查證實為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其余均為陰性。55例患兒1個月后復查晨尿尿常規和腎功能均正常。
流行病學調查:與就診患兒同時進食火龍果的為1~6人,合計為187人,一同進食者都為成人,進食量為50~600 g,同時出現紅色尿液的82人,是否出現紅色尿液與進食量大致呈平行關系。
正常人尿液中可存在少量紅細胞,一般為0~2個/高倍鏡視野,血尿是指尿液中紅細胞的數量超過正常含量,目前國內兒科血尿的診斷標準為尿紅細胞數目:離心尿>3個/高倍鏡視野或>8 000個/mL,非離心尿>1~2個/高倍鏡視野(尿隱血試驗僅作為血尿的過篩試驗,不能作為確診血尿的依據,懷疑血尿時應作尿沉渣鏡檢)。血尿分為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當尿中紅細胞數目>215×109個/L(即1 L尿中含15 mL血液)即可呈現肉眼血尿,肉眼血尿的顏色與尿液的酸堿度有關,酸性時呈濃茶樣或煙灰水樣,中性或弱堿性時呈洗肉水樣或鮮紅色[1,2]。但尿液發紅并非都是血尿:尿液受臨近器官的血液污染如月經、痔瘡等,卟啉病、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等疾病患者尿液中出現異常的代謝產物,應用氨基比林和酚磺胺等藥物后都可出現紅色尿液。本案就是因為進食紅肉火龍果后出現紅色尿液而就診。
火龍果屬仙人掌科,主要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果肉有白、黃、紅之分,富含高纖維、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低熱量,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現代都市疾病都有良好的食療保健作用。火龍果所含有的一種特殊成分——花青素,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它能穿越血腦屏障,有效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冠心病和腦中風。花青素在葡萄皮、甜菜等果蔬中都含有,在紅肉果的火龍果中含量尤高,進食紅肉火龍果后出現紅色尿液是因為尿液被花青素的代謝產物染色所致[3],進食甜菜后出現紅色尿液的亦可見。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病學組.2004年全國兒童血尿暨慢性腎衰竭專題討論會紀要[J].中華兒科雜志,2005,43(2):105-107.
[2]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病學組.小兒腎小球疾病的臨床分類、診斷及治療[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12):746-749.
[3] 潘艷麗,芮漢明,林朝朋.火龍果種仁的營養成分分析[J].營養學報,2004,26(6):497-498.
(收稿日期:201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