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鋼
1949年3月,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在普遍陶醉于勝利的情緒中,作為一個非同凡響的政治家,毛澤東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他諄諄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央全會立下了六條規定:一不祝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鼓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這六條規定被人們簡稱為“四不二少”。
毛澤東模范地執行上述規定。會議通過該規定的當天,毛澤東便指示工作人員把會場上原與馬恩列斯并列的毛澤東、朱德畫像摘下來。對此,毛澤東向黨內同志解釋說:“如果并列起來一提,就似乎我們自己有了一切,似乎主義就是我,而請馬、恩、列、斯來做陪客。我們請他們來不是做陪客的,而是做先生的,我們做學生。”他還說:“如再搞一個主義,那末世界上就有了幾個主義,這對革命不利,我們還是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分店好。”
其實,在七屆二中全會作出這些規定之前,毛澤東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與謙虛的態度。1944年4月2日,在給周揚的信中,毛澤東寫道:“此篇看了,寫得很好。你把文藝理論上幾個主要問題作了一個簡明的歷史敘述,借以證實我們今天的方針是正確的,這一點很有益處,對我也是上一課。只是把我那篇講話配在馬、恩、列、斯……之林覺得不稱,我的話是不能這樣配的。”
1948年8月,為了培養解放戰爭和新中國需要的人才,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華北大學。首任校長的吳玉章在給周恩來的電報中表示,想在華北大學成立典禮上提出:“主要的要學習毛澤東主義”。他在電報中說,對這樣的提法“是否妥當”,請周恩來“同主席和少奇同志商量后,賜以指示”。
毛澤東很快就做了回復。他指出:“現在沒有什么毛澤東主義,因此不能說毛澤東主義,不是什么‘主要的要學習毛澤東主義,而是必須號召學生們學習馬恩列斯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經驗。”毛澤東還指出:“另外,有些同志在刊物上將我的名字和馬恩列斯并列,說什么‘馬恩列斯毛也是錯誤的。你的說法和后一說法一樣,都是不符合實際的,是無益有害的,必須堅決反對這樣說。”
毛澤東并不反對學習他的著作。他把自己的著作始終看做中國革命經驗的范疇,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給吳玉章的信中,他解釋說:“這里所說的‘中國革命經驗,是包括共產黨人(毛澤東也在內),根據馬恩列斯理論所寫的某些小冊子及黨中央各項規定路線和政策的文件在內。”
當年的毛澤東在做出杰出貢獻,取得輝煌業績之時,不忘集體智慧,不忘師承關系,不愧為力戒驕傲的楷模!
參考文獻:
1、張偉良、李繼準、劉京華:《論毛澤東與西柏坡精神》,《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1 期。
2、《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武健華:《我所知道的毛澤東的幾件事》,《百年潮》2008年第11期。
4、楊尚昆:《追憶領袖戰友同志》,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5、閻長林:《在大決戰的日子里》,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
6、李景禹:《西柏坡:毛澤東“備考”樹新風》,《沈陽教育學院學報》第5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