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
2014年1月8日,有“中國西部煤炭航母”之稱的陜西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陜西煤業”)刊登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意向書,公司擬發行10億股A股,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根據發行安排,本次發行詢價期間為2014年1月10日~1月14日,網下申購日期為2014年1月16日~1月17日、網上申購日期為2014年1月17日。陜西煤業成功上市后,將成為A股市場繼中國神華和中煤能源之后的第三大煤企,煤炭資源大省陜西省首家IPO上市的煤炭企業,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炭資產的唯一上市平臺。
三大結構優化 內涵式增長提升
公司盈利能力
優化產品結構,洗精煤比例增加提升平均售價。2013年上半年公司精煤銷量達到616.51萬噸, 占銷量比重約為10.5%,精煤銷售占比逐步提高。未來隨著多個洗煤廠項目逐步建成投產,公司原煤入洗率將大幅提升,煤炭產品的結構會更加優化,從而更大地提升收入和利潤規模。
優化銷售結構,外運煤比例增加提升了平均售價。通常情況下,通過鐵路外運的煤炭銷售凈價(扣除鐵路運輸費用)比地銷價格要高約100~200元/噸。國家電煤政策的改革,讓電煤價格走向了市場化。因此隨著陜西和國家鐵運狀況的改善,公司未來幾年的煤炭外運量將大幅增加;公司省內外銷售價格將有一個較大的提升空間。
產能結構優化,高效高質進一步提升平均售價。公司未來幾年的煤炭增長量主要來自于四個新礦區(神府、黃陵、彬長和渭北新礦區),且其產量占比正大幅提高。由于新礦區擁有地質好、煤炭優、生產效率高等特點,充分保證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續快速增長。
運力改善空間大 運輸成本下降
撐大公司盈利空間
煤炭行業的鐵路運輸瓶頸存在已久,這一現象對陜西煤業更甚,公司自成立以來,大部分的煤炭運輸均由公路運輸完成,而這同時也意味著陜西煤業未來通過改善運輸條件有著巨大的成本壓縮空間。
據了解,陜西煤業依靠的主要鐵路運輸干線隴??拓浄至鳌幬鲝途€、西平線、西合復線、西康復線、黃韓侯線的新建、改造正在進行。
此外,按照國家鐵路網及陜西省鐵路規劃,“十二五”期間蒙西至華中地區等煤運通道的建設以及“十二五”末陜西省“兩縱五橫八輻射一城際”的鐵路網的基本形成,將大大改善本公司煤炭外運狀況。
最為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還將募資建設國內首條長距離輸煤管道,全長748公里,年輸送規模一千萬噸,是目前世界上設計距離最長,也是我國第一條長距離輸煤管道。和其他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相比,具有成本低、高效環保、安全可靠等優點。
控本增量 高效開采進一步保障
陜西煤業持續盈利無憂
公司成立以來煤炭產量持續上升,2010~2012年煤炭產量從8,436萬噸增長到10,660萬噸,年復合增長率達12.41%,產量規模與所有國內已上市煤炭企業相比位列第三位。隨著未來陜北新礦的產能提升、老礦的擴能改造以及小保當等探礦權資源的開發利用,本公司煤炭產量將持續快速上升。小保當煤礦設計產能2,800萬噸/年,建成后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井工礦之一。
在增加產量的同時,公司嚴格控制單位生產成本。據公開資料顯示,陜西煤業的噸煤成本低于同行,其中陜北礦區處于全行業最低水平區間。公司現有大部分產量來自神府、榆橫、黃陵、彬長等礦區,上述礦區地質條件簡單、煤層賦存穩定、開采系統簡單、設備工藝先進、安全保障能力強,具有低成本開采優勢。其中,公司的陜北地區近年開采成本處于上市動力煤企業中最低水平區間,由于未來新增產量將主要來自陜北礦區,因此平均單位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拉低,進而有利于增強公司盈利能力。
放眼長遠 煤炭基礎能源的戰略
地位依然穩固
行業內很多人都認為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但不可否認的是,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國內經濟每年保持7%的增速不會變,短期內新能源也無法有效代替化石能源。水電經濟性好,但資源總量有限,且受季節性影響明顯;核電受技術、安全等條件制約,開發規模暫時還不是很大;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成本高、出力不穩定。因此,煤炭作為基礎能源的戰略地位依然穩固。
行業專家認為,我國煤炭短期供應寬松與長期總量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煤炭在國家一次性能源中的占比會下降,但絕對量仍然會不斷攀升。查閱數據顯示,2013年四季度以來,煤炭行情已經有所轉暖,環渤海煤價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漲,行業環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