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昌蓉陳西芬謝合平劉慶保鐘家成陳世林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是農業部規劃的全國柑桔優勢區域和湖北省優質柑桔板塊基地之一,先后榮獲“中國早熟柑桔之鄉”“中國柑桔之鄉”和“湖北省水果生產大縣”等稱號。近年來,受農資價格上漲、果品售銷售價格下滑以及勞動力老齡化等不利因素影響,果農生產積極性受挫,柑桔園“棄管”“失管”現象日益突出,柑桔種植面積呈現逐年萎縮態勢。
據統計,夷陵區現有柑桔種植面積2.26萬hm2,年產量54.65萬t,分別位居全國柑桔種植縣(區、市)第6位和第5位,位居湖北省第1位。全區有11個鄉鎮(街道、開發區)、114個村(場)種植柑桔,有鴉鵲嶺、龍泉和小溪塔等柑桔專業鎮(街道)3個和柑桔專業村66個,基本形成了小鴉路沿線為主的百里柑桔綠色走廊。全區現有柑桔種植戶48 603戶,戶均柑桔種植面積0.47 hm2。其中,種植面積在0.67 hm2以上的種植戶有1 539戶,占總種植戶的3.2%,合計種植面積1 272.2 hm2,占全區柑桔種植面積的5.6%;種植面積在2 hm2以上的僅22戶,合計種植面積138 hm2,占全區柑桔種植面積的0.6%。主產區六成以上種植戶柑桔種植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80%以上。2012年柑桔主產區實現綜合收入10.72億元,人均柑桔種植收入達6 906元,占農民總收入的71.1%。
一是種植面積小。據調查,全區95%的柑桔種植戶種植面積在0.3~0.5 hm2,果園規模較小且分散。多數果農的桔園是過去家庭聯產承包所得,面積小,栽培技術落后,隨著柑桔銷售價格持續低迷,經濟效益低下,進而走上了“效益低—失管—效益更低—棄管”的惡性發展道路。目前不少種植戶抱著等待征地賠償的態度,特別是一些交通較便利的桔園,寧可粗放經營,也不愿流轉,導致一些農業企業、柑桔專業合作社和管理水平高的種植大戶擴大種植面積的愿望難以實現,現有柑桔園難以發揮規模效益。
二是生產成本高。對全區專業場(村)共30戶果農2012年柑桔生產成本的調查顯示,每公頃柑桔生產成本為32 850元,其中,肥料9 000元,農藥6 750元,雇工14 400元,其他費用2 700元。而當年夷陵區柑桔平均每公頃產值為36 225元,按此計算,全區桔農柑桔種植純利潤僅為3 375元/hm2。
三是銷售價格低。近10年來,農業勞動力和農資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據調查,2000年當地農業勞動力成本為40元/天,2012年達100元/天,上漲150%;生產資料如尿素,2000年市場售價為1 050元/t,2012年達2 300元/t,上漲119%。與此同時,柑桔銷售價格卻長期在低位運行,平均銷售價格始終沒有超出2元/kg。
四是勞動力老齡化。目前當地柑桔主產區從事桔園管理的通常為老人和婦女,年齡大多在46~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歲。由于勞動力緊缺,一些主產區開始出現“棄管”桔園,少數果農逐步從柑桔主業淡出,長此以往勢必會出現大量桔園荒蕪的局面。
五是惡劣氣象條件影響大。近幾年極端天氣頻發,如暴雨、冰雹、大風、異常高溫和低溫凍害等,輕則影響柑桔產量和品質,重則導致植株衰老死亡,柑桔生產自然災害風險越來越大。特別是2008年的持續低溫雨雪天氣、2010年與2011年的持續低溫凍害以及2011年的持續干旱,幾乎導致夷陵區雜柑、椪柑生產全軍覆沒。
建設標準果園,發展高效桔園。在今后一定時期內,柑桔產業在夷陵區農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還不會有大的削弱。做強夷陵區柑桔產業,應進一步加大標準果園建設力度,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將全區規?;探凵a基地都改造成標準果園,運用集成生產管理技術,提高柑桔產業競爭力。在標準果園建設上,按照“公路硬化到園、溝渠貫通到園、水電供應到園、機械普及到園、綜合防治到園”的總體要求,各級政府捆綁農業項目資金,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標準果園平均每667m2產量力爭達到6 000 kg,優質果率達到90%,商品果率達到95%以上,鮮果品質100%符合綠色食品標準,平均售價達到3元/kg,實現“建標準園、創萬元田”的目標。
加快品種改良,調優種植結構。在現有柑桔生產布局下,按最適宜地區種植最優柑桔的思路,優化柑桔品種結構,彰顯區域特色。圍繞“全國早熟溫州蜜柑之鄉”金字招牌,打造鴉鵲嶺鎮早熟柑桔出口基地、小溪塔特早和早熟鮮銷柑桔基地以及龍泉鎮都市休閑體驗觀光園。此外,將三峽大壩周邊三斗坪、樂天溪鎮打造成以優質夏橙、晚熟臍橙和雜柑為主的特色種植基地。通過品種結構調整,全區特早熟、早熟、中熟和晚熟柑桔品種種植比例由過去的1∶4∶4∶1變為2∶4∶3∶1。
加快土地流轉,實行規模種植。調查發現,生產相對集中、管理水平較高的柑桔專業場和種植大戶,平均單產是普通果農的2~3倍。因此,必須探索合適的土地流轉機制,將那些無人管理、零星分散和缺乏種植技術的柑桔園流轉給管理水平高的專業戶或專業合作組織統一管理,實現生產專業化、經營產業化,發揮規模經營效應和產業帶動效應,提高柑桔產業效益?,F階段戶均柑桔種植規模應達到0.67 hm2以上,10年內達到2~3 hm2??梢圆扇∫韵氯N方式加快流轉:一是流轉經營。即雙方協商自愿,按照現今市場行情,產業龍頭企業或種植大戶從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手中取得土地經營權或使用權后,進行規?;?、集約化、標準化和輕簡化種植。二是托管經營。即“土地托管式專業化服務”,在不改變農村一家一戶經營方式的前提下,專業服務組織與農戶按照“自愿有償”的原則,就生產某一環節或全過程商定服務價格和服務標準,由服務組織根據約定為農戶提供統一服務,實現規?;?、集約化、標準化生產的新型農業經營方式。三是租賃經營。龍頭企業或種植大戶與果農協商租賃年限和租金,土地經營權所有者與土地使用者在一定時期內相分離,獲得使用權的產業龍頭企業或種植大戶自主開展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
傳承桔頌文化,發展生態旅游。依托當地悠久的柑桔生產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籌備建設柑桔主題公園,為宜昌市民打造一個集柑桔科研文化展示、休閑觀光采摘體驗為主的休閑游憩目的地。夷陵區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要結合宜昌旅游資源和城鄉統籌發展試驗區建設的機遇,大力發展以觀光體驗、生態休閑為主題的旅游產業,開發城郊觀光果園,建立以小鴉路和三峽大壩三斗坪鎮為主線的旅游觀光帶,通過建設一批現代設施農業、娛樂休閑、農耕文化與農事體驗為一體的農業觀光園和科技教育基地,與三峽旅游、桔頌文化結合,促進農業與旅游業的有機融合,通過文化挖掘,拓展產業功能,提升產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