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世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涉農企業要成為農業科技創新主體
文|毛世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隨著科技創新在農業和農村發展中重要性的不斷提高,涉農企業作為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已經成為一種主流趨勢。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過分依賴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這不符合科技創新主體的一般規律。從農業產業化發展階段來看,傳統農業階段,企業尚未出現在農業生產體系中;現代農業階段,企業與非政府組織加入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特征明顯。從不同農業產業領域與企業開展農業科技創新情況來看,企業農業科技創新的能力總體呈現出逐漸加強的趨勢;不同農業產業領域中,企業開展農業科技創新的能力不同,其中以農副食品加工行業最弱。
企業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科技創新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企業依托的科技平臺層級較低,國家級科技平臺數量較少,僅占科技平臺總數量的17.73%。43.16%的項目承擔企業尚沒有設立專門的研發機構,企業的研發投入相對較低。企業科技成果不突出,絕大部分企業沒有獲得過國家或省部級科技獎。
企業中設立了科技研發機構的企業比例較低,而且呈現下降的趨勢;設立研發機構的涉農企業科技活動仍然偏少。農業科技創新的基礎條件較差,科技創新的能力遠低于其他行業。農業科技創新投入嚴重不足,創新產出水平不高。
此外,企業開展農業科技創新主要依賴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協同創新,企業獨立開展科技創新的情況較少。在創新模式上,我國企業開展農業科技創新模式還是以技術改造和技術引用為主。
研究表明,涉農企業人力資本投入與農業科技創新產出存在正相關關系——科技活動人員的比例越大,企業農業科技創新的活動能力就越強,科技創新成果越多;涉農企業經費投入與農業科技創新產出存在正相關關系——新產品開發經費比例越大,企業農業科技創新的活動越強,科技創新成果越多;在創新模式上,消化吸收和購買國內技術更能促進科技創新產出的增加。消化吸收經費比例與企業農業科技創新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表明涉農企業消化吸收經費比例越大,企業農業科技創新的活動能力越強。
促進企業開展農業科技創新的政策建議
首先,涉農企業應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涉農企業在推進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并將逐步成為農業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逐步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
其次,支持涉農企業加快培育開展科技創新的研發機構。根據市場需求和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涉農企業積極組織技術研發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高產、優質、高效、低耗的技術,為市場提供更具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第三,加強涉農企業與農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協同創新。目前,涉農企業應積極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合辦、合作等形式開展協同創新,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技術來源,從而增強企業市場的競爭力。隨著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協同創新的不斷深入,為涉農企業更快成為獨立的農業科技創新主體積蓄力量。
第四,加大涉農企業科技創新的人力資源投入和研發經費投入。政府部門和涉農企業建立科技人才的激勵機制,加強涉農企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一批農業科技型企業管理骨干;通過支持企業主持或參與承擔農業科技項目等方式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和產業需求對農業科技進步的導向和推動作用,鼓勵和積極倡導涉農企業增加對農業科研的投入。
第五,政府營造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的良好宏觀環境。為盡快使涉農企業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應加快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制和機制,制定相應的財政、金融扶持政策,扶持、引導涉農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