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 來自伊朗塔比阿特莫達勒斯大學、伊朗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植株生長促進型根際細菌(PGPRs)和層積處理對山楂屬種子萌發的影響。PGPR處理分為固氮菌 (Azotobacter chroococcum 12)、 固 氮 螺 菌 (Azospirillum lipoferum OF)、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169)、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 FzB24)以及兩種或全部PGPR的組合。對照為不接種的層積處理。層積處理的溫度調控為:23℃處理1個月,接下來是4℃處理3個月。交替溫度調控方式為:4℃處理1個月,然后23℃處理2周,接下來為4℃處理1個月,23℃處理2周,最后為4℃處理1個月。結果表明,PGPR處理促進了種子萌發百分比、種子萌發速度和平均萌發時間,效果達到顯著水平(p<0.05)。交替溫度調控下所有菌種組合接種的種子萌發百分比均較高,達到18.33%,種子萌發速度較快,為4.82粒/天。采用交替溫度調控進行層積處理的種子萌發百分比比持續溫度處理的高;PGPRs組合能有效促進山楂屬種子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