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隨著產科及新生兒科醫療技術水平的逐漸提高,早產兒尤其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成活率明顯上升,但是,由于早產兒胃腸功能相對不成熟,往往在生后數天甚至數周出現喂養不耐受現象,而導致早產兒宮外生長遲緩,這不僅影響早產兒近期的體格生長,導致相關并發癥,更重要的是影響他們的遠期健康[1]。因此,如何合理解決早產兒的喂養問題,是每一個新生兒科醫生必須關注的問題,本研究采用復合凝乳酶聯合小劑量紅霉素治療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2-02/2013-08沈陽市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喂養不耐受早產兒107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2例,其中男26例,女26例;胎齡(33.34±1.46)周;出生體質量(2.12±0.31)kg;發病日齡(3.34±0.27)d;基礎疾病為新生兒窒息14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13例,新生兒肺炎25例。觀察組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胎齡(33.61±1.24)周;出生體質量(2.16±0.27)kg;發病日齡(3.55±0.16)d;基礎疾病為新生兒窒息13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16例,新生兒肺炎26例。兩組患兒在胎齡、性別、出生體質量、發病日齡及原發病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新生兒喂養不耐受診斷標準,即:(1)頻繁嘔吐(≥3次/d);(2)奶量不增或減少(>3 d);(3)胃潴留(潴留量>前次喂養量的1/3)[2]。
1.3 納入標準 (1)符合喂養不耐受的診斷標準;(2)早產兒;(3)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先天性胃腸道畸形;(2)壞死性小腸結腸炎;(3)顱內出血;(4)對治療藥物過敏者;(5)中途簽字退院者。
1.5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管飼或口服紅霉素(大連美羅制藥廠),每次3 mg/kg,每8小時1次,并給予溫箱保溫、洗胃、通便、防治感染、靜脈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同時給予管飼或口服復合凝乳酶膠囊(唐山葵花藥業集團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每次1粒,每日2次,連服5 d。
1.6 觀察指標 每日觀察兩組早產兒嘔吐次數、腹脹情況、奶量及胃殘留量。
1.7 療效判定標準(自擬) (1)顯效:用藥3 d嘔吐癥狀消失,奶量明顯增加,胃殘留量小于前次喂奶量的1/3;(2)有效:用藥3 d嘔吐次數減少,奶量不增或略有增加,用藥5 d嘔吐癥狀消失,奶量明顯增加,胃殘留量小于前次喂奶量的1/3;(3)無效:用藥5 d嘔吐次數未見減少,奶量不增或減少,胃殘留量>前次喂奶量的1/3。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兩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治療后嘔吐或腹脹癥狀消失時間情況比較 觀察組為(2.01±0.11)d,明顯短于對照組(2.56±0.1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83,P<0.05)。
2.3 兩組患兒治療后每天增加奶量情況比較 觀察組每次增加奶量為(3.52±0.25)mL,明顯多于對照組(3.01±0.19)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6,P<0.05)。
喂養不耐受是早產兒最常見的喂養問題,通常表現為嘔吐、腹脹、胃潴留及呼吸暫停等,使胃腸道攝取熱卡減少,嚴重影響早產兒生存質量,甚至降低早產兒存活率[3]。喂養不耐受持續時間可達數天甚至數周,期間通常給予長時間的腸道外靜脈營養來保障早產兒的熱卡供應,但靜脈營養時間過長,可出現膽汁淤積、感染、代謝紊亂及出血等并發癥。紅霉素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近幾年研究結果顯示,小劑量紅霉素能夠刺激腸壁神經釋放乙酰膽堿,提高血漿胃動素水平,胃動素可加快胃腸運動;小劑量紅霉素還能夠起到胃動素激動劑的作用,它能夠促進胃動素與腸黏膜的結合,達到促胃腸動力的作用[4]。復合凝乳酶主要成分為:綿羊第四胃黏膜總抽取物、胃蛋白酶、凝乳酶、黏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胃蛋白酶與凝乳酶結合后,使蛋白質分解及吸收加快,產生覆蓋于胃黏膜表面的黏蛋白,它能夠保護損傷部位,促進損傷部位的修復[5]。因此復合凝乳酶具有分解蛋白質,促進胃腸道腺體分泌,改善消化道血液循環,提高消化道對營養成分的吸收能力及對炎癥的抵抗力作用。
本研究發現,經復合凝乳酶聯合小劑量紅霉素干預后,早產兒嘔吐、腹脹消退時間明顯縮短,奶量明顯增加,提示復合凝乳酶加小劑量紅霉素治療早產兒喂養不耐受具有良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1] 王丹華.早產兒喂養的新理念[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0,25(5):257-259.
[2] 黃瑛,邵肖梅,曾紀驊.新生兒喂養困難與紅霉素促胃腸動力的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0,38(11):696.
[3] 敖余森,胡香梅,陳運彬,等.早期喂養降低窒息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臨床研究[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2,27(2):117-119.
[4] 張巍.早產兒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423-424.
[5] 劉金鳳.復合凝乳酶膠囊治療小兒腹瀉臨床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