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華
病毒性心肌炎作為一種兒童常見病,臨床表現較復雜[1]。目前認為病毒的直接侵襲作用及由此引發的機體免疫反應是病毒性心肌炎發病的主要機制,細胞因子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2,3]。研究顯示,丹參可增強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變性,促進心肌功能的恢復以及炎癥吸收等作用,同時可阻滯Ca2+內流,減輕心肌細胞損害,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氧供血[4]。生脈注射液中主要成分人參、麥冬和五味子提取物,具有增強心肌收縮、提高身體免疫力、強心效果[5]。本研究旨在觀察丹參注射液與生脈注射液聯用對于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療效,同時觀察藥物對炎癥反應和氧化損傷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2011-01/2013-03朝陽市第二醫院兒科收治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兒4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4例。對照組中男13例,女11例;年齡1.6~12歲,平均(5.5±0.6)歲。觀察組中男12例,女12例;年齡2~13歲,平均(5.8±1.1)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1999年全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6]。
1.3 納入標準 (1)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2)年齡1~14歲;(3)患兒監護人對治療方案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風濕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結締組織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的心肌損害、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原發性心肌病者;(2)原發性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異常、β受體功能亢進及藥物引起的心電圖改變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西醫綜合治療,包括休息、抗病毒、免疫調節、維生素C、輔酶Q10、能量等治療;心律失常者予抗心律失常治療;急性心力衰竭者予強心、利尿、擴血管、吸氧等處理。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靜脈滴注丹參注射液(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批號:33020177) 0.5~1 mL/kg、生脈注射液(四川川大華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022293)1~3 mL/kg,分別加入5%葡萄糖液100~150 mL中,每日1次,10 d為1個療程。兩組均治療2個療程。
1.6 療效判定標準 (1)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心電圖、心肌酶譜正常;(2)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心電圖、心肌酶譜基本正常;(3)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好轉,心電圖改善,但未恢復正常,心肌酶指標顯著降低;(4)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心電圖、心肌酶譜無改善或加重[4]。
1.7 炎癥因子和氧化指標的檢測 患兒入院24 h內與治療2個療程后清晨空腹取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α、干擾素γ含量[7]。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采用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試劑盒,以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硫代巴比妥比色法測定丙二醛含量,硝酸還原酶法測定一氧化氮水平。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2.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n=24]
表1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2結果表明,兩組治療前白細胞介素6,8,腫瘤壞死因子α,干擾素γ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白細胞介素6,8,腫瘤壞死因子α,干擾素γ水平均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0.01)。且觀察組白細胞介素6,8,腫瘤壞死因子α,干擾素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血清氧化指標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血清氧化指標水平比較
表3結果表明,兩組治療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顯上升,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均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0.01)。且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親心肌病毒引起的原發性心肌炎癥,發病后心肌細胞損害,而引發炎癥病變。病毒性心肌炎對心臟的損害包括病毒及其毒素的直接損害、免疫反應和自由基氧化損傷等[7]。感染病毒可引起心肌病理性改變,亦可通過免疫反應和自由基損傷對心肌細胞造成損傷。上述病理變化演變的結果是引起心肌細胞缺血以及炎性細胞浸潤,繼而細胞膜通透性增加,細胞內大量流進鈣離子,導致心肌細胞壞死、纖維組織增生。病毒直接損害心肌后,引發機體免疫反應,產生大量細胞因子[8,9]。有研究表明,白細胞介素參與病毒性心肌炎的炎癥反應和免疫損傷過程,是重要的炎癥介質[2]。干擾素γ與自身免疫關系密切,可誘導MHCⅡ類抗原異常過度表達,并通過抗原遞呈,產生炎癥介質[10]。腫瘤壞死因子α在機體免疫調節和抗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心肌炎發生后,刺激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過量產生白細胞介素6,8等細胞因子,心肌壞死和炎性細胞浸潤加重。在病毒性心肌炎的狀態下,心肌發生代謝障礙,酸性代謝產物及活性氧及自由基在心肌細胞內聚集,常可對細胞膜結構以及功能造成破壞,對心肌細胞功能的發揮產生較大的影響[7,11,12]。本項研究顯示,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血清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6,8,腫瘤壞死因子α,干擾素γ水平均明顯下降,血清氧化指標丙二醛和一氧化氮水平也明顯下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顯上升。說明病毒性心肌炎發病過程中,炎癥反應和氧化損傷明顯加重。
病毒性心肌炎辨證以氣陰兩虛為本,可兼有痰瘀之標。本研究所用丹參具有活血化瘀、通絡理氣功效[13,14]。研究證實,復方丹參注射液可通過抑制血栓形成、擴張腦血管、改善微循環,改善腦部血液流變學,起到抗氧化、抗炎作用。復方丹參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丹參有過氧化作用,可明顯抑制細胞鈣超載,減少腦細胞興奮性氨基酸釋放,改善微循環[15]。復方丹參注射液所含的主要化學成分丹參酮類對亞急性甲醛性關節腫有明顯的抗炎作用[16]。生脈注射液中紅參益氣復脈、生津止渴;麥冬養陰生津;五味子酸斂止汗并能益氣生津,三藥合用共奏益氣復脈、養陰生津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生脈注射液具有強心、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代謝,改善微循環,增強人體免疫力等作用[17]。本研究發現,丹參注射液和生脈注射液聯合治療可通過減輕炎癥反應和氧化損傷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
[1] 譚忠友,肖祥彬,易豈建,等.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機制研究和臨床治療進展[J].重慶醫學,2009,38(7):866-868.
[2] 張月仁,陳建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32-33.
[3] Dennert R,Crijns HJ,Heymans S.Acute viral myocarditis[J].Eur Heart J,2008,29(17):2073-2082.
[4] 陳保紅,耿亞,孟平英,等.生脈注射液聯合丹參注射液對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5):317-320.
[5] 金麗杰,謝敬東.生脈注射液治療病毒性心肌炎188例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7):80-81.
[6]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修訂草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0,38(2):75.
[7] 姜秀菊,張若瑜.1,6-二磷酸果糖和黃芪對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血清肌鈣蛋白水平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3):3107-3108.
[8] 朱冰.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變化動態研究[J].重慶醫學,2009,38(2):163.
[9] 胡波,許玨,洪國強,等.病毒性心肌炎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2及白介素-1β的檢測及其意義[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5):363-364.
[10] 馬素麗,張蕾,李曉玲,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血清MIF、TNF-α、IFN-γ探討[J].中華全科醫學,2009,7(9):927-928.
[11] Kong Q,Wu W,Yang F,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s of IL-22 and Th22 cells in the coxsackievirus B3-Induced mice acute viral myocarditis[J].Virol J,2012,9:232.
[12] 孫濤,張蕾,張昕,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氧化應激損傷與NT-ProBNP的相關性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13,15(7):949-951.
[13] 張雪梅.生脈注射液與丹參注射液治療病毒性心肌炎40例[J].遼寧中醫雜志,2004,31(2):126-127.
[14] 金春明.丹參注射液聯合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對難治性高血壓的降壓及保腎作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4):272-274.
[15] 王曉蕾.丹參注射液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0,15(6):333-334.
[16] 張希,胡松,李趙軍,等.復方丹參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20):6-8.
[17] 齊斌.生脈注射液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療效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