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君
大葉性肺炎是指累及一個肺葉或一個肺段的肺泡炎癥。它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升高,特別是近幾年呈現小范圍的流行。由于患兒入院時高熱不退、咳嗽劇烈,很難在短期迅速控制癥狀;加之患兒病情恢復時間較長,住院費用較昂貴,因此它已成為兒科醫生面臨的一大難題。本研究合理應用糖皮質激素,對癥狀的控制、病情的恢復有明顯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2-02/2013-01錦州市婦嬰醫院呼吸科住院的大葉性肺炎患兒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11個月至10歲,采用抽簽法分為觀察組20例和對照組18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6例;年齡(6.0±0.5)歲。對照組中男13例,女5例;年齡(7.0±0.2)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2)肺部X線或CT呈肺葉或節段性大片狀密度增高或肺實質浸潤性改變[1]。
1.3 納入標準 (1)符合大葉性肺炎的診斷標準;(2)年齡0.5~10歲;(3)征求患兒家屬同意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病程時間較長,病情反復不愈;(2)肺炎累及的范圍較大,胸腔積液量較多;(3)出現肺外其他并發癥,如:心力衰竭、神經系統損害等;(4)入院前使用過激素或免疫調節劑者;(5)患有肺結核、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嚴重的其他器質性疾病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1.5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常規給予聯合抗炎及平喘、止咳、霧化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用地塞米松0.2~0.3 mg/(kg·d),靜脈注射,療程3~5 d(一般狀態佳,胸片改變范圍較小的患兒應用3 d;臨床癥狀較重,胸片改變明顯或合并出現胸腔積液、肺不張的應用5 d)。
1.6 觀察指標 (1)患兒發熱消退的時間;(2)患兒咳嗽緩解的時間;(3)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4)胸片片影消散的時間。
1.7 療效判定標準(自擬) (1)顯效:發熱消退,咳嗽減輕,肺部啰音消失,片影逐漸消散;(2)有效:發熱可控制,停用激素后發熱復現,咳嗽減輕不明顯,啰音及片影消散慢;(3)無效:發熱持續存在,咳嗽逐漸加重,肺部聽診呼吸音減弱,片影逐漸擴大,甚至出現胸腔積液。

2.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表1結果說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期間發熱及咳嗽的緩解時間,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發熱及咳嗽緩解時間、肺啰音消失時間比較
表2結果說明,觀察組發熱及咳嗽的緩解時間,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既往人們普遍認為大葉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鏈球菌感染所引起。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兒童的大葉性肺炎的病原正在發生變化,病毒(流感病毒、柯薩奇病毒等)、肺炎支原體和副流感嗜血桿菌成為兒童大葉性肺炎的主要病原[2]。因此,現在認為大葉性肺炎的成因已不同于過去。目前認為兒童大葉性肺炎的成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病原菌的直接侵襲,造成的組織破壞;另一方面入侵的病原菌引起的變態反應(當病原入侵下呼吸道后,激活了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免疫細胞,刺激機體的免疫反應,產生大量的炎癥介質,釋放一系列細胞因子及趨化因子[3],以驅除病原菌。當這種炎癥反應失衡,就會造成不失當或過度地釋放內源性炎癥因子而對宿主造成傷害)。這也是為什么在臨床治療中單純應用抗生素治療大葉性肺炎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近年來,國內外文獻研究證實:短期應用激素抑制過強的炎性反應,早控制病情,已成為小兒肺炎治療中應用激素的最新適應證[4,5]。這可能因為糖皮質激素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在炎癥早期可以減輕滲出、水腫、毛細血管擴張、白細胞浸潤及吞噬反應,在后期可抑制毛細血管和纖維母細胞的增生。同時它還可以降低多種促炎酶類的表達,減少其炎性物質的產生,進而下調炎癥反應[6]。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大葉性肺炎時給予抗生素的同時加用糖皮質激素,能很快地控制體溫,減輕中毒癥狀,促進炎癥的吸收,縮短住院時間,效果顯著,未發現因應用激素所致的不良反應。但關于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時機、劑量、療程,目前均無一致性意見,尚需更多的資料和雙盲隨機對照的研究證實。
[1] 李江峰.106例嬰幼兒與年長兒大葉性肺炎的臨床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2):332.
[2] 鄭茂,楊嵐.4430例兒童大葉性肺炎的臨床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3):383-386.
[3] Endeman H,Meijvis SC,Rijkers GT,et al.Systemic cytokin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Eur Respir J,2011,37(6):1431-1438.
[4] Wagner HN Jr,Bennett IL Jr,Lasagna L,et al.The effect of hydrocortisone upon the course of pneumococcal pneumonia treated with penicillin[J].Bull Johns Hopkins Hosp,1956,98(3):197-215.
[5] Fernández-Serrano S,Dorca J,Garcia-Vidal C,et al.Effect of corticosteroids on the clinical course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rit Care,2011,15(2):R96.
[6] Franchimont D,Martens H,Hagelstein MT,et al.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decreases,and interleukin-10 increases,the sensitivity of human monocytes to dexamethasone:potential regulation of the glucocorticoid receptor[J].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9,84(8):2834-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