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玲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的臨床價值
汪玲
目的對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的臨床價值進行探討分析。方法對本院近兩年收治的54例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資料進行觀察, 所有患者均進行椎動脈、鎖骨下動脈、上肢動脈及頸動脈等彩色多普勒檢查, 將檢查結果與CTA(CT血管成像)結果比較。結果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顯示左側病變41例, 右側13例;椎動脈血流方向完全逆流31例、部分逆流18例、血流速度變慢5例;鎖骨下動脈內膜形成斑塊19例、增厚28例, 閉塞性改變7例;患側無名動脈狹窄程度、側鎖骨下動脈及反向程度與CTA檢測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診斷中能夠清晰反映血流成像、椎動脈反流程度明確診斷, 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值得推廣使用。
彩色多普勒超聲;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CTA
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多發于老年患者, 其中左側損害較為多見, 患者可表現為肢體輕癱、眩暈、共濟失調、感覺異常、暈厥等臨床癥狀, 部分患者可出現手指壞死或發紺等[1], 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盡早診斷及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著重要作用。隨著臨床診斷方法的不斷發展, 彩色多普勒超聲、CT、MRI等在疾病的診斷中廣泛使用, 為對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本病的臨床價值進行觀察, 作者對本院收治的54例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患者診斷資料進行觀察分析, 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54例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患者, 男36例, 女18例, 年齡38~76歲, 平均年齡(56.32±5.26)歲, 臨床表現為短暫性腦缺血27例, 部分患者患側橈動脈搏動明顯減弱, 7例無脈癥;其中動脈硬化50例, 大動脈炎4例, 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眩暈、頭痛、脈搏減弱或無脈, 雙側上肢血壓差>20 mmHg, 所有患者均經彩色多普勒超聲及CTA檢查。
1.2方法
1.2.1CTA檢查 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薄層掃描,采用三維重建技術, 對患者病變部位、血管、管腔狹窄程度等進行觀察, 并記錄詳細相關數據。
1.2.2彩色多普勒超聲 Philips 5500型超聲檢查儀, 探頭頻率3.0~11.0 MHz, 對頸、椎動脈進行觀察, 盡量保證聲束平行于血流方向, 角度<60°, 深度4~6 cm;常規仰臥位, 保證受檢頸部能夠充分暴露, 由椎、頸總動脈檢測, 自上而下自頭側端進行連續掃查, 入顱顯示不清晰時停止。顱內動脈檢測使用(頻率3.0~4.0 MHz)S4寬頻變頻探頭, 聲束角度<60°,顳窗處對大腦后動脈的P1段進行檢測, 患者取左右側臥位,在、眼眶外側緣、顴骨上方至耳前部位放置探頭, 分別在前、后、中窗對大腦后動脈P1段進行檢測;枕窗處對基底動脈、椎動脈顱內段探測, 探頭頻率2.0~4.0 MHz, 取仰臥位, 屈曲頸部, 在后頸部中央凹陷部位放置探頭, 對雙側基底動脈、椎動脈顱內段進行檢測, 觀察其主動脈及分值。觀察上述動脈血流動力學及血流方向等。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彩色多普勒檢測結果 54例患者中46例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頸動脈硬化, 內膜粗糙增厚, 頸總動脈球部及前后壁可見低、強回聲斑塊, 其中強回聲斑塊后伴隨聲影, 斑塊處無血流, 其中39例患者鎖骨下動脈開口處出現強、低不均勻回聲斑塊, 而低回聲不均勻回聲作為常見, 管腔內徑均出現一定程度的狹窄現象;54例患者中左側病變41例(75.9%),右側病變13例(24.1%), 左側病變明顯多于右側病變,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鎖骨下動脈內膜形成斑塊導致管腔狹窄19例、增厚28例, 閉塞性改變7例患者未見血流信號顯示;54例患者中31例患者椎動脈舒張壓、收縮壓均逆向, 椎動脈與對側或同側頸動脈血流顏色相反, 完全性竊血, 18例患者椎動脈血流顏色暗淡、充盈差, 為部分逆流, 5例患者患側上肢動脈血流顏色暗淡, 血流變慢。
2.2CTA診斷結果 CTA檢測鎖骨下動脈起始部位出現狹窄或閉鎖, 其中左側病變40例, 右側14例, 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鎖骨下動脈內膜斑塊19例、增厚28例, 閉塞性改變7例。
椎動脈血流方向完全逆流31例、部分逆流18例、血流速度變慢5;鎖骨下動脈內膜形成斑塊19例、增厚28例,閉塞性改變7例;患側無名動脈狹窄程度、側鎖骨下動脈及反向程度與CTA檢測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的致病因素較多, 外傷、夾層動脈瘤、多發性大動脈炎、動脈粥樣硬化、先天性畸形等均為重要因素[2], 而不同原因導致的疾病患者在性別、年齡、好發部位等均存在顯著差異:多發性大動脈炎主要發病人群為女性, 患者年齡相對較小, 而雙側發病幾率基本無差異;動脈粥樣硬化主要發病人群為男性中老年患者, 左側發病率明顯大于右側。鎖骨下無名動脈或動脈近端出現閉塞或狹窄等可導致鎖骨下動脈閉塞或狹窄, 遠端管腔內壓力明顯下降,患側椎動脈血液出現返流, 反灌至上肢, 從而導致上肢及腦部缺血現象[3]。彩色多普勒在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的診斷中, 能夠有效反映血流動力學及解剖等, 同時操作較為方便,具有可重復性高、價格低廉等優勢, 具有顯著的臨床價值,可作為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的首選檢測方法。
[1] 解逸華.彩色多普勒超聲對 58 例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的診斷分析.中國社區醫師, 2012, 14(24):228.
[2] 姥義.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07, 09(04):208.
[3] 韓景剛.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與CTA的對比研究.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2, 22(09):1432.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超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