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美
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
張愛美
目的探討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療手足口病中的臨床效果以及護理方法。方法2009年5月以來, 本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兒128例, 通過人免疫球蛋白的注射來增強患兒的免疫力, 同時對患兒的臨床癥狀做出對癥治療, 最后做好臨床上的各項護理工作。結果128例患兒, 1例出現急性肺水腫, 1例患兒放棄治療, 其余126例患兒均轉危為安, 并安全度過危險期。結論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療效顯著, 配合良好的臨床護理會取得更加滿意的臨床效果。
人免疫球蛋白;手足口病;臨床護理;效果分析
手足口病(HFMD)臨床上多見于3歲左右的嬰幼兒, 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為發熱、手部、足部以及口腔等部位的潰瘍, 皮疹等, 經過積極的臨床治療一般預后良好。少數較為嚴重的患兒會出現臨床合并癥, 比如急性肺水腫、腦炎等,起病急、發病快, 患兒死亡率較高[1]。2009年5月以來, 本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兒128例, 通過人免疫球蛋白的注射來增強患兒的免疫力, 同時對患兒的臨床癥狀做出對癥治療,最后做好臨床上的各項護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現論述如下。
1.1一般資料 2009年5月以來, 本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兒128例, 其中男89例, 女29例, 年齡4個月~6歲, 平均年齡3.8歲, 住院治療時間12~24 d, 平均住院治療時間為18 d。患兒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皮疹, 主要分布于口腔、肛門周圍以及手足部;發熱, 嘔吐以及驚厥等。
1.2臨床治療方法主要依據患兒的臨床癥狀采用對癥治療, 同時給予患兒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對癥治療主要為:抗病毒、降體溫、降低顱內壓以及小劑量的激素應用。
1.3臨床護理
1.3.1臨床基礎護理 ①了解患兒的病情, 患兒入院后, 臨床護理人員在做好登記的同時, 給予每個患兒一個床頭病情觀察記錄卡, 記錄患兒入院時的體溫、血液檢查記錄以及血氧飽和度等; ②口腔以及飲食護理, 患兒入院后基本屬于急性期, 在急性期患兒口腔內出現潰瘍或皰疹, 患兒在飲食時如果食物過熱會出現刺激性反應, 患兒出現疼痛、哭鬧等臨床表現, 所以在此期間給予患兒一些流質食物, 沒有刺激性的食物, 同時注意患兒的營養補充, 給予患兒高蛋白、高營養的食物。注意患兒口腔的清潔, 飯前以及飯后給予患兒0.9%的氯化鈉溶液進行漱口;③患兒發熱的臨床護理, 患兒入院后, 嚴密觀察患兒的體溫改變, 如果體溫持續升高, 可以給予患兒一定的物理降溫措施, 并在物理降溫的同時外加一定劑量的藥物治療, 隨時記錄患兒的體溫, 觀察臨床降溫效果, 在降溫的同時給以補液以及補充營養的措施, 預防由于過熱的體溫造成患兒體力消耗過大, 出現高熱驚厥等不良現象;④病房消毒護理, 患兒入院后, 時刻注意病房內的消毒,每天在保證患兒安全的情況下, 至少開窗通風2~3次, 對于地面、墻壁以及衛生間要及時的應用消毒液進行消毒處理,患兒檢查的聽診器要做到專人專用, 避免交叉感染;對于新老患兒要進行隔離治療護理, 避免已經治療較好的患兒出現二次加重的情況。
1.3.2免疫球蛋白的輸入護理 免疫球蛋白屬于血液制品,在進行靜脈注射時一定要注意有無血清反應的發生,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步驟, 患兒滴注時一定要時刻觀察患兒的臨床表現, 出現惡心、嘔吐以及劇烈咳嗽喉頭水腫等反應時, 一定要及時停止注射并第一時間報告給上級醫師進行搶救處理;為了避免在輸注時加重心臟的負擔, 最好使用輸液泵;對于心臟功能不全的患兒, 主要檢查患兒的血壓、心律以及面色的改變, 避免患兒出現休克癥狀, 患兒應用強心藥物, 加強患兒的心臟收縮力, 擴張患兒的小動脈以及小靜脈, 減輕患兒的心臟前后負荷。
128例患兒, 1例出現急性肺水腫, 及時轉入上級醫院進行治療, 并完全康復, 1例患兒放棄治療, 其余126例患兒均轉危為安, 并安全度過危險期。
手足口病(HFMD)是嬰幼兒在春秋季常見病、多發病, 該病主要是由于腸道病毒感染引起, 常見5歲以下兒童, 發病輕的患兒一般經過積極的臨床對癥治療能夠迅速康復, 對于臨床癥狀較為嚴重的患兒常常出現臨床合并癥, 治療周期長, 死亡率高。臨床癥狀較為嚴重的患兒在腦脊液檢查時出現生化異常, 可見明顯的肌蛋白、血糖升高、C反應蛋白升高[2]。
丙種免疫球蛋白屬于血液制品, 能夠提高患兒的機體免疫力, 目前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 臨床上應用只能采用靜脈注射, 在靜脈滴注時, 只能是單用, 不能與其他藥物混合使用, 在開瓶后, 盡量在4 h內滴注完畢, 未用完的球蛋白不能保留再用;在使用丙種球蛋白之前應盡量避免震動以及搖動, 避免產生泡沫以及破壞器有效成分[3]。
在本組病例中, 共128例患兒, 在本院經過積極的治療與有效的臨床護理, 1例患兒出現急性肺水腫, 及時將患兒轉入上級醫院, 經過上級醫院的積極搶救, 患兒轉危為安,安全出院, 1例患兒由于出現較為嚴重的腦炎合并癥, 經醫院積極搶救無效, 患兒家屬放棄治療死亡, 其余126例患兒均安全出院。
總之, 手足口病在臨床護理中, 一定要觀察患兒的精神癥狀、觀察患兒的體溫改變、觀察患兒有無噴射性嘔吐癥狀;患兒在無外界刺激的情況下出現, 四肢的顫動, 四肢無力以及四肢末端發涼等癥狀時, 說明患兒病情加重, 應該引起重視, 及時報告給上級醫師, 進行相應的救治處理。小兒手足口病, 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以及有效的臨床護理是挽救患兒生命的關鍵。
[1] 李正葉.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重癥手足口病患兒中應用的護理觀察.中外醫療, 2009, 28(1):122.
[2] 陶建平, 楊思達, 鄧麗, 等.重癥手足口病的診斷與治療.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9, 24(6):234.
[3]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33.
262737 山東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人民醫院